(李世民张烈同人)济世安民作者:blalblyl
第30章
再说瓦岗军李密这边。炀帝终于易将,让从江都出兵的王世充继任援救洛阳的总指挥。九月,王世充、韦霁云、王辩、孟善谊等各路援军齐集洛阳,与洛阳守军刘仁恭部、长安援军庞玉部(先已到达)合十余万人进攻李密的洛口,双方夹洛水对峙。
不过李密的势力比之七月刚围城时又有壮大。攻克黎阳仓赈民后,不到一月时间,就在黎阳聚众二十余万,魏征也在此时投奔了李密。当时李密南有兴洛仓,北有黎阳仓,遂成为天下反王中势力最强者,各路义军反王如李渊、窦建德、朱粲都寄书李密,表示归附,李密俨然已可与杨广分庭抗礼。对王世充的援军,李密已有足够的实力与其正面决战。
十月,李密主动出击,渡洛水进攻王世充,不幸王军士气正旺,战斗力极高,瓦岗军失利,将领柴孝和阵亡。李密当机立断,留部分兵力驻垒固守,牵制王世充,自己亲帅精锐骑兵悄悄撤走,直扑王世充设在黑石的大营。王世充正帅主力围攻李密的牵制部队,还以为围住的是瓦岗主力,忽然得知被人抄了后路,不由慌了手脚,连忙解围回救大营,结果被瓦岗军前后夹击,大败而逃。十一月,心中不愤的王世充再次向李密挑战,李密重演当年对付张须陀、刘仁恭的故技,派翟让诈败诱敌,这种老套伎俩居然又一次大获成功,王世充在追击中被李密、王伯当、裴仁基三路伏兵夹击,再次大败。
这时的李密的风头已大大盖过了瓦岗的前领袖翟让。对此翟让身边的人难免心中不满。翟让的哥哥翟弘就宣称瓦岗军是翟让创立的,要当天子也该翟让当,就算翟让不愿意当,也该让位给他这个哥哥,不该让给李密这个外人。翟让的谋士王儒信也劝翟让及早下手,重夺瓦岗军领导权。翟让听过之后,只是付之一笑,不置可否。翟让不把这些放在心上,但别人可不这样认为,李密的谋士房彦藻、郑铤等人就认为翟让一定在暗中谋划意图推翻李密,这些人纷纷劝说李密先下手为强。李密疑心本来就重,郑铤又进言说毒蛇在臂,壮士断腕,李密终于下了决心。
十一月十一日戊午,李密摆下鸿门宴,请翟让、翟弘、单雄信、徐世勣、王儒信等人吃饭,翟系人马不知有诈,坦然前往。席间李密以自己人吃饭用不着卫士为借口,让双方的卫士都下去休息,席间只剩下几位首领和李密手下剑客蔡建德。翟让素来喜爱弓矢,酒酣耳热之际,李密取出一张良弓请翟让鉴赏,翟取弓在手,拉弓以试弓力,就在翟拉满之时,蔡建德从身后一刀将翟让刺倒。跟着李密伏兵四起,将翟弘、王儒信等人乱刀砍死。单雄信见机最快,不得已折节求饶,徐世勣破门而出却被砍中头部,重伤倒地。单、徐是瓦岗大将,李密其实也舍不得杀他二人,因此李密及时喝阻了要杀单、徐二人的手下,单、徐得以逃得一命。李密随后更亲手为徐世勣裹伤,又单骑入单雄信营中安抚单雄信的部下,单、徐见大势已去,无可奈何,只得降了李密。由于翟系首领已或死或降,李密又只杀了翟让全家,对其余人等一概不问,因此翟部基本平静,这起火并在一日内就全面完成。
火并翟让后,李密的人格形象大幅下降,手下众将开始对他心存猜疑,这也难怪,李密连翟让都杀,还有什么其他人不能杀?一个领袖如果丧失了能够使属下尽忠的人格魅力,那他的属下就只能和他同富贵而不能共患难,后来李密战败时树倒猢狲散,一败不可收拾,其祸根在这次火并时就已埋下了。
李渊控制了长安后,得意之余,却有一件大事令其左右为难,无从决断,这便是选立世子一事。
李渊诸子中,元霸最小,元吉又没什么功勋,世子自然是在大郎建成与二郎世民中间选取。若按“立嫡以长”原则,自当立大郎建成。大郎脾气颇类自己,遇事稳重,亦有文武之才。天下的老子都希望儿子象自己,李渊对颇有乃父之风的建成甚为满意,近几年来自己在外征战,家眷均嘱托建成照料,建成也颇为尽责。立大郎为世子似乎应该没有问题。
然而,知子莫若父,偏偏李渊了解自己有个太出色的次子世民。如果说李渊对建成是信任倚重,对二郎世民则更是宠爱有加。这么多年,李渊转战南北,诸子中惟有世民几乎不离左右,这本是李渊的刻意安排,他实在太爱惜这个儿子自幼表现出来的天资过人,文武兼备,有心培养。世民亦果然不负父望,每每危急关头,为父排忧解难,让李渊觉得,乱世之中有子若此,也足可安慰。太原起兵以来,桩桩件件,皆离不开世民的组织、谋划。进军关中之路,世民所表现出的机智勇武与统帅才能,已在官兵心目中树起崇高威望。若论立贤、立功,立二郎为世子亦不为过。何况,这还是个被预言的孩子。
但若立二郎为嗣,李渊觉得对大郎建成未免有失公允;可是若立大郎,李渊又难舍世民卓越的文韬武略,将来统一大业,多半要依靠此子,他又如何给世民一个公平?
率两位爱子告祭祖庙之际,李渊心情复杂,恨不得祖先能够指点迷津。
此时却又传来火急军情,那号称“西秦霸王”的薛举,以其子薛仁果为先锋,领军号称三十万欲来争抢长安,现已接近扶风一带。
李渊忙召集众文武商议对策,李世民主动请缨,愿率军迎战。李渊准其所请,命其在阿城调集兵马。
武德殿内,李渊正在灯下翻阅世民白日递给他的一道上书。
上书中,世民对时局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提出统一中原的方略,自然是他与房玄龄反复计议的,外示谦和,内聚实力,巩固关中,经略巴蜀,订立法度,明确刑赏,广揽贤士,识拔将帅等等一系列措施,李渊心中大为赞赏。
沉思良久,李渊吩咐侍卫,随他去京兆尹府李世民临时官邸。
房内,李渊执世民之手道:“世民,有你出征,为父是最放心的。为父在想,此番若能一举击溃那薛举,待我军在关中立稳,下一步就由你和大郎联手出征洛阳。”
李世民听父亲之意,竟是欲先平定李密,大感意外!按他与房玄龄原先的谋划,是将李密作为最难对付的大敌,打算先易后难,解决周边豪强之后,会师于河洛,再与那李密来一场中原会战。
父亲既知李密为当今诸侯第一豪强,当知其岂是容易对付?若我军先挑强敌,即令取胜,只怕也代价惨重,到头来岂不为他人作嫁衣?
世民正思忖如何向父亲表明自己观点,却听父亲言道:“世民,此番若我李家得有天下,你出力最多,功劳最多。等你凯旋后,为父想,这世子之位……”李渊不知该如何斟酌,“只是,你大哥居长,为父须得找寻适当时机向他解释。”
世民一愣,已明白父亲用意,不由脱口道:“不妥!”
对父亲许诺,世民颇为感动,然而……目下我军初起,虽已顺利拿下长安,仍临四面强敌,他意识到这立储问题分外敏感,若把握不当,造成家族内部分裂,为祸不浅!于是他跪倒于地,对父亲言道:
“有大哥在上,世民岂敢僭越?这世子之位,还请爹爹选立大哥!”
李渊颇感诧异:“你这番话,可是真心?”
“孩儿之所以竭力劝大人起兵,于公则为济世安民,于私则为家族图存,非为孩儿一己之名。大哥才望卓著,又居于长位,立为世子,理所应当。孩儿只愿能为父兄事业尽力,为万民早脱离乱尽心,此外别无所求。孩儿更担心的是,如今乱世之中,若有心怀不轨之人,在我兄弟身上押赌注……造成我兄弟失和,敌人好趁虚而入,爹爹明鉴!”世民仍旧跪在地上说。若说他李世民毫无此心,未免做作,但他实不愿因一己私利,酿成亲者痛,仇者快之事。更何况他已被辱,虽父兄不知,但在他看来,怎有资格做家族的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