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世民张烈同人)济世安民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 53 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李世民张烈同人)济世安民作者:blalblyl

第53章

两人就这样马不停蹄地奔驰了一夜。到第二天黎明时分,终于来到了泾水河畔,看到了黯淡斑驳的折墌城墙。特勤骠停在清凉碧绿的河边,秋风带着水气迎面掠来,风花雪月的一夜已然过去,迎接他们的将是残酷而未知的战争。

“你下去罢……要开战了!”

张烈默默的跳下马来。李世民也下马,两人站在泾水河畔,倒影投在了清凉碧绿的河水上,相对无言。

过得一会儿,有二十多骑带着张烈的马(其实就是李世民原先乘的那匹)赶了上来。李世民、张烈分别上马,带着这二十多骑趟过泾水,溅起一片片飞珠碎玉,直冲到折墌城下。城上的西秦军见了他们的装束,慌忙禀报薛仁果。

少顷,薛仁果即率羽林军主力,迅速开出城外布阵,准备乘唐军立足未稳之际发动突击。

李世民见西秦军出城布阵,便退到离泾水河边约有两里的地方。这时他的三千精骑已陆续赶到了一大半,他将队伍编成简易的战斗队形,随后令军阵稳立不动,等待敌人前来进攻,在给敌以较大的杀伤或消耗之后,再发动反击。但是薛仁果也按兵不动,显然他不愿离开城墙太远,以防被唐军断了回城之路。双方都在静静地等待。

正僵持着,突然李世民发现城东有一片高地,就一夹马腹,向高地冲刺过去。特勤骠像箭一般飞驰而上,到了坡顶,李世民一勒马缰,特勤骠嘎然停步,昂首奋起,四蹄腾空,鬃鬣纷飞,发出了一阵长长的欢叫。仿佛在说:折墌城,我一定要把你踏在脚下!

却听李世民在高地朗声道:“西秦众将听着,我乃大唐秦王李世民。宗罗睺已战败,数万兵将非死即伤即降。良禽择木而栖,薛仁果残暴不仁,诸位跟着他会有什么好结果?天军到此,何不早降?”

随着他这一喊,薛仁果手下将领浑干等人,竟涉过泾水来降。

大唐骑兵和善地接收了他们,李世民将这一消息向唐军将士一公布,人群顿时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喝彩声。

薛仁果惊得一呆,不明白何以李世民只寥寥数语,自己的将领竟去投了唐军。从身后的城墙上,薛仁果听到了唐军欢呼的回音,他不知这到底意味着什么,也害怕投唐的浑干等人引唐军来攻,心中越发恐惧。对面唐军的骑兵越聚越多,每新来一队,唐军都要发出一阵令人恐怖的喝彩,无人知道唐军后面还要来多少。再看看己方将士,个个惊恐不安,面色焦黄得如同脚下枯萎的草叶。他顿时觉得,要与刚刚获得大胜的唐军进行野战,是何等的轻率,连忙率军入城拒守。

李世民见西秦军入城,便将身边骑兵一分为二,一半留在河边,以张烈为首,扛举着军旗,横排成长长的阵势;另一半则由他亲自率领,绕着折墌驰骋一圈,既向西秦军示威,又考察了实际地形。到了傍晚,屈突通率领大军赶到了,李世民于是指挥唐军在天黑前将折墌城四面围住,几条主要的出城大道上都驻扎了重兵。

到了后半夜,守城的西秦士卒争相吊下长绳索从城墙上爬下,跑到唐军警戒线一带归降。

在度过恶梦连连的一夜后,第二天一大早,薛仁果便召集群臣举行御前会议,商讨如何应对大兵压城的危局。众大臣都和宗罗睺一样业已丧魂破胆,黄门侍郎褚亮一提出投降的建议,众人便纷纷表示同意。薛仁果无计可施,只好投降。李世民接过降表细细一读,才知道薛仁果身边只剩下精兵一万多人,城内百姓总共也只有五万多口。

李世民进入折墌城内,颁布教令,安抚民众,重申军队不得扰民。折墌百姓苦于西秦兵马抢掠已久,见唐军风貌大不一样,皆安下心来。

李世民从监狱中接出了刘弘基等人,房玄龄也为他搜罗来了人才——陇右名士褚亮。李世民甚为礼遇,任为秦王府文学。

50

在当晚举行的庆功宴上,诸将向秦王举杯恭贺胜利。李世民居于上首,张烈坐在他身边,与众人一道连饮三杯,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

忆起此战,丘行恭如坠梦里,对秦王佩服得五体投地,请教道:“殿下一战而定西秦,胜得迅捷无比,却又似轻而易举,真不可思议!我到如今象是还在发梦一般,不禁要疑心这是不是真的。”众将哈哈大笑,却又都感到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侯君集也道:“刚开始时,秦王您在浅水原一战击破了宗罗睺率领的西秦军主力,西秦兵马急急退入折墌城中,仍据有坚城,殿下却遽舍步兵,只率少量骑兵直趋城下,兵力既不足以与城中西秦军相抗衡,甚至连一件攻城器械都未及运抵城下,大家都估计这座城池没那么容易攻下,没想到第二天敌人就主动投降了。这究竟是咋回事啊?我们好像赢得稀里糊涂的,不弄个明白,这酒都喝得不快活!”

“是啊,是啊,这究竟是咋回事啊?殿下您给大伙说说吧!”众人应和着,请求李世民回答。

李世民微微一笑,却看向旁边的张烈,道:“张仲坚,不如,你帮我跟他们说说?”

“恩,这个……,”见众将的眼睛齐刷刷的看向了他,始作俑者却一边喝酒快活去了,张烈只得朝众人笑道:“其实我也是自己分析猜度了一下,可能会跟殿下的决断方略有所出入。”

李世民放下酒杯,笑道:“你且说来听听。”

见他笑得竟有些狡意,张烈只觉又好气又好笑。只得清了清嗓子,朗声道:“据我分析,主要有三点。其一,宗罗睺所率之兵,俱为陇右悍卒,比我军更能战斗。若不耗疲而战,我军伤亡必大。殿下力排众议,先按兵不动,耗敌两月方击之,因此能一战而胜;其二,浅水原一役,殿下应该是采用的一种连续打击的策略,用与敌一样之兵力,却分数次投入,给敌造成我军多多之印象,从而给予敌人心理上压力。其实,浅水原一役,敌我双方投入力量相差无几,皆为四万余人。但我军分六次投入,让敌弄不清我军到底有多少兵力,以为我军后继不绝,因此胆气俱丧,焉能不败?其三,宗罗睺之兵,真正被我军俘虏的或斩杀的并不多,几乎都跑光了。我军若行动迟缓,他们就可从容逃入折墌城内,任由薛仁果将他们收拢安抚,敌人将有可能恢复元气,到那时就不大好对付了。所以,我军当继续采用连续打击策略,直逼折墌城下,那些散兵只有逃回陇西,散居民间,而不敢进城为薛仁果所用,如此折墌则城内空虚。那薛仁果早已胆破,不及谋划,我军已兵临城下,所以便投降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