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世民张烈同人)济世安民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 76 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李世民张烈同人)济世安民作者:blalblyl

第76章

张烈想了想,朝李世民转过身来,“那我要你陪我到江南一趟,顺便由你带回杜伏威的降表,如何?”

李世民心知这点无论如何是拗不过去了,只好点了点头。

岸边碧油油的山色融入清澄的湖水,令人分不清究竟是湖水染绿山色,还是山色染绿湖水,再加上荡漾於湖面烟霞般的薄雾,更是疑幻疑真,似是一个错失下闯进了平时无路可入的人间仙界。

恬静的湖面水波不兴,山湖辉映,碧水笼烟,清风徐来,使人心胸开阔,耳目清新,精神畅爽。

湖上一舟,帆影翩翩,如行明镜之上。

舟上两人立于船头,一个灰衣,英姿磊落,一个白衣,清致高雅,正是张烈与李世民。张烈侧头看着世民,柔顺的长发如丝缕披泻,侧露的脸庞灵秀夺人,羽睫轻轻一眨,仿佛一种异样清新的波动震颤空气,挑动心弦。不由得教他回忆起最初相见时——那时的他,真是英姿洒落,眉宇清扬!巫峡襄王,未必有此仪表,洛川魏胄,几曾得此丰神!——当时看见他驾驭头马、驱乘万骑的情景,只一眼便觉得完全被吞没了。从来没有看到哪一个人会有这样的感觉,配上他的那双眼睛,就是那双让他一眼便沉醉的眼睛。如同醇酒,清澈,浓烈,让自己一瞬间忘记顾虑,一瞬间释放自己。而他现在正与自己泛舟太湖,此时此刻,但觉得世间所有不痛快不开心的事情都微不足道……他的存在如同阳光和水分,给自己一切生命的喜悦,驱散一切无常的阴霾……想到这里,张烈不由得伸出手去,抓住了他的,他有些挣扎,不过很快便放弃了,任由自己紧紧抓住,十指交缠的握在一起,他不由得笑了,朝他看去,正好对上他略显慌乱的目光。

“你……这又是何苦?”传来了他幽幽的声音。

他笑了,不答。

李世民心中有些不忍,自他答应跟张烈同行以来,张烈除了傻傻的看他,倒也没有什么过分的举动。今天这样的牵手,却还是第一次。

张烈心中的苦,他都明白。遇上这么个对他如此执着的人,真不知道是自己的幸还是不幸。

虽说答应他是为了少做牺牲、早日一统天下的权宜之计,不过自己心里也清楚,抛开其他的一切不谈,自己还是愿意的。

只是,注定分离的结局,为何还要在当中夹杂这么多的纠缠?

丝丝缕缕的,纠结的心痛。

70

正当大唐刚为突厥撤回对刘武周的援兵而松了口气的时候,朝廷内部却突然出现了一桩敏感事件:太原起义功臣刘文静被人控告谋反而下狱。

原来刘文静那日因李渊在朝堂之上弃他的忠言于不顾,却听信裴寂的“放弃河东、退守关西”之谬言,又想到以他首义之功,从高墌战败归来后,尚被除名了好几个月,只是通过第二次征战胜利,才恢复了原来的职务。而今次裴寂接连大败,弃军失地,李渊竟循私不予处罚,还处处偏袒。比之李渊对待两人的态度,心中郁愤难平,回家酒后与弟弟文起大骂裴寂。那段时间刘文静的房屋闹鬼,乃召巫师在星夜里披头散发、口衔钢刀,作法驱邪。偏偏刘文静有一小妾,因失宠心怀怨恨,便暗地里让她哥哥将这两件事情上奏了给李渊。

李渊即命将刘文静兄弟下狱,派内史令萧瑀与尚书右仆射裴寂联合审理此案。

裴寂大喜,当即把刘文静捉来,拷打一顿,又搜罗一些材料,定刘文静有反叛之心,依律当死。

朝堂上,李渊提着材料,问刘文静如何口出怨言,欲杀大臣,刘文静争辩说:

“晋阳起兵之初,我为司马,地位与长史略同。裴寂无能之辈,如今却位为仆射,据有甲第。我东征西战,官赏却不异于众人。老母留京师,风雨无所庇护,实有不满之心,因醉发怨言而不能自保。”

李渊耳朵里早灌满了裴寂说刘文静的坏话,于是对群臣说:“观刘文静此言,反状已露!”

却有两位重臣李纲、萧瑀极力为文静辩护,言起兵元勋,绝无反叛之心。李渊一时难以决断,乃命将刘文静暂押狱中,等候处置。

退朝之后,萧瑀立即修书一封,命心腹几经辗转,终于由房玄龄亲自到历阳送到了李世民手上。

刚在张烈的帮助下拿到杜伏威降表的李世民得知这个惊天消息,陡然色变,一旁的张烈见状,不明白发生什么大事。李世民的定力他一向钦服,世民是那种面对敌千军万马而神色自若的人,不知此信中言及何事,竟令这位轻易喜怒不形于色的年轻亲王如此失色?正疑惑间,却见世民对房玄龄道:“请玄龄兄马上替我准备快骑一匹,我要即刻上京!”然后转头对他道:“张仲坚,我现有要事在身,就此别过!”

哪知房玄龄却突然跪下道:“二殿下万万不可上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