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再不胆小作者:不言西楼
第7章
马丽萍被人刺了短处,青着脸,有心反抗,但麦晓东说的全都是事实,半天也说不上一句反驳的话。等她反应过来了,麦晓东的身影早就消失在转弯处了!!
正文马天泽
农村一向重视传统节日,对新年更是有一种信仰式的执念。一旦进入了腊月,所有的活计都会暂时放下,承袭起从祖宗那里就开始沿袭下来的过年风俗习惯,全心全意地为这个新年忙乎。有首歌谣对这种在新年时期的忙碌倒是形容地想当贴切: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化水平不高,但因为东西太后的历史还算不上久远,她又喜欢听听说书的,唱故事的。恰巧知道这俩人,于是就忍不住开始借着这段历史,打趣儿曹淑香。在打趣儿之余,却又忍不住夹了口菜。没办法,谁让整得这么好吃呢?
麦晓东也忍不住支起耳朵听,她老妈的个性她知道,虽然一副温吞绵软的样子,但却从不说没根据的话,从她嘴里蹦出个话,真跟在墙上定个钉儿差不多。到底里面儿有啥故事呢?
曹淑香已经开讲:“想当年,我祖父的祖父……额,就是乐乐跟晓东的曾曾曾祖父……”麦晓东翻了个白眼儿,妈难道刚刚都白夸你了?你啥时候也开始不着调儿了?
“他在皇宫里的御膳房里头还曾经是一把手。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就连光绪帝也喜欢他做的饭菜,本来就凭着曾祖爷爷他这做菜的功夫,在宫里也是得心应手的。但没想到八国联军打进皇宫了,曾祖爷爷就在混乱中逃出了北京城,一路流落到H省,拿着在北京城里赞了大半辈子的月俸和主子们赏赐的那些金银财宝在H省买地买牲畜,做起了土财主。这土财主也承袭了几辈子,顺带着承袭下来的还有那做菜的手艺。后来领导们领导了土改、人民公社改革、三改五改……这样改来改去,把曹家的土地改成了人民群众的,大房子改成了小房子,手里的私人金银财宝改成了国家公共财产,鸡鸭牛羊也改的不姓曹了……一场场浩劫遭遇下来,曹家剩下的只有着祖辈承袭的手艺。本来这手艺是传男不传女的,但无奈孩子们的三个舅舅不长进的不长进,志向远大的远大……到头来竟然没有一个肯跟着我爹学习这手艺。我爹在无奈之下,只有将这手艺传给了在厨艺方面挺有悟性的二姐和我……”
麦晓东一直知道她妈手艺好,但是关于这故事也不知道是年少的时候知道的太早,没印象,还是她老妈嘴严,根本就没说过,反正在印象里她是第一次听到这故事。这事儿听完,麦晓东彻底地疯狂了!她家曹妈妈居然是个御厨传人?!御厨啊御厨,御厨代表的可是活生生的招牌,黄橙橙的金子,花花绿绿的人民币啊!要开个御厨房,搁县城里,省城里,都城里……甭管是哪儿,只要抓住机会了,肯定是搁哪儿火哪儿!
正文第章
老马家和老麦家这顿饭吃得可真是长,足足有3个多小时。期间,马春成、麦德成猜枚喝酒,一激动喝掉了将近3斤的白酒,喝了这么多,哥俩儿还在叫嚣:满上,满上!给哥倒上……那气势倒是有几分十八碗不倒的武二爷气势,但第三瓶儿刚见底,哥俩儿就相互将对方给撂倒了!曹淑香跟孙腊梅看看倒在桌子上泛着酒气、吹着气泡儿的两人,无语。那两人都是五大三粗的汉子,你怎么摇他俩就哼唧哼唧,压根儿就不动弹。众人没法,只得让俩人趴在原地醒酒。
再说两人到了晚上七点多还是睡的活像是一头死猪。甭管你是拉他衣服也好,揪他耳朵也罢,人家睡的是打呼噜,流口水一样不拉,香甜着呢!如此一来,老马家的二老、几个爷们儿外带一个比爷们儿还爷的‘孙二娘’干脆就留到了老麦家过年三十儿。年三十儿,按照习惯是要吃饺子的。12口儿要吃的饺子实在是要费一番功夫的,曹淑香本来想着孙二娘她们俩包,孙奶奶和麦乐乐赣饺子片儿应该能在8点半之前吃上饺子。孙二娘当时答应倒是听利索,但到厨房一搂衣裳袖子,一伸手,包一个,漏一个。
曹淑香无奈地感慨,“嫂子,你这不是故意的吧?”
孙二娘讪讪地笑,“哪儿能啊?我是真不会!”
“那以前过年的时候都不吃饺子?”曹淑香以及麦乐乐、麦晓东等表示惊异。
“吃倒是吃!只是,诶……”孙二娘叹了口气,“这都怨你马哥,逢年过节家里摆桌,全都是他下厨,大年三十儿盘馅儿包饺子也是他下手,我一下手他就嫌弃,说我笨,搞得我现在也不会包饺子!诶,你说我咋就碰上个这号儿人!”
孙二娘说的是苦大仇深,颇为懊恼,但曹淑香,麦晓东听得是羡慕嫉妒恨!干娘,你确定你不是蹦出来炫耀的?
孙二娘是完全靠不上,曹淑香这边儿开始犯急。按照这个人手,这个速度,可能到了晚上10点才能吃上饭吧!到底该怎么办呢?
麦晓东这边儿还在纠结着要不要……要不要给她妈露一手她包饺子的功力呢?那边儿马天泽已经卷起袖子,笑着说,“婶儿,你别担心,我妈不会,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