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朝的皇帝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 10 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清朝的皇帝作者:高阳

第10章

《石匮书》记袁、毛打交道,尚有他语;又袁崇焕所带亲兵无几,而双岛毛军数千,袁崇焕何能从容执法?则袁之机智,自别有过人之处,仍须看《石匮书》方知其中曲折奥妙:

(崇焕)索其兵将名册,以给犒赏;文龙不肯进册,漫应曰:&qut;本镇所带亲丁,现在双岛者,三千五百余人耳。明日领犒。&qut;

按:毛文龙不肯进册者,因袁崇焕一直要查核他的饷项支出,恐一进册则据名册核饷,情弊立见。乃约次日犒军,登岸较射。

乃传令中军,带亲丁四面摆围,崇焕坐帐房犒赏军士。文龙来谢,坐语良久;崇焕曰:&qut;明日不能踵别,国家海外重寄,合受焕一拜。&qut;拜已,相约减从,山上亲丁仍于山上摆围。文龙从官百二十人,俱绕围兵,内丁千名截营外,崇焕乃命各从官过见,慰劳之曰:&qut;各将官海外劳苦,粮多不敷,使汝等空乏,情实可悯。汝等亦受我一拜。&qut;拜已,众皆感泣。

按:向毛一拜,以宽其意;向众从官一拜,是一种试探。&qut;众皆感泣&qut;则知可以感化,可以理折,可以气夺,然后可以杀毛文龙。

遂问将官姓名,有言毛可公、毛可侯、毛可将、毛可相,百二十人俱姓毛。

按:此似近乎儿戏,其言夸诞。实则不然。当时投身行伍,有不知其姓者,主事者乃任意制一姓名予之,如王得标、王得胜之类。有轻率者,则故意制一恶姓怪名以相戏,湘军中不乏其例。然亦有喜舞文弄墨,特为制一与其人不称之嘉名相赠,如鲍超目不识丁,贵后始识其姓,而字&qut;春霆&qut;,即其一例。彼时通文墨者,每以屈事武夫为耻,遇有机会,每加戏侮。如鲍超曾得部下献董香光屏条四幅,相传系李闯部下得自明宫,鲍超谓幕友:&qut;何无上款?&qut;此幕友答谓:&qut;好办!&qut;援笔在下款之上加一上款:&qut;春霆军门大人雅正。&qut;文士狎侮武夫,类皆如是。所谓&qut;毛可公&qut;、&qut;毛可侯&qut;的题名,亦是一时相戏,未必有何深意;而毛文龙不说真话,遂成口实。

崇焕曰:&qut;汝等岂可都姓毛?&qut;文龙应曰:&qut;皆是小孙。&qut;崇焕作色对文龙曰:&qut;此便欺我!此辈皆异姓之人,今皆姓毛!吾闻天子方可赐姓;汝今擅改人姓,欺君罔上,罪莫大焉。&qut;顾官曰:&qut;汝等还该复还本姓,为朝廷出力,自立功名,何得为此欺罔之事?&qut;因大声问文龙曰:&qut;我到此数日,披肝沥胆,望尔听我训诫。岂意汝狼子野心,总是一片虚词。目中已无天子国法,岂容宽假?&qut;语毕,西向叩头,请皇命,褫文龙冠带。

第32节:第三章太祖、太宗(13)

按:清制有&qut;皇命旗牌&qut;,而无&qut;尚方剑&qut;,皇命即等于尚方。明制有皇命,有尚方剑,两者权威有差减。凡出镇,必赐皇命旗牌,而尚方剑则系特赐。一请尚方,其人必死。袁崇焕先请皇命,后请尚方,步骤不乱,自见其智珠在握。

数之曰:&qut;女(汝)有应斩十二大罪:兵马钱粮,不经查核,夜郎自据,横行一方,专制孰甚,当斩一;说谎欺君,杀降诛顺,全无征战,却占首功,欺诳孰甚,当斩二;刚愎撒泼,无人臣礼,牧马登莱,问鼎白下,大臣无道,当斩三;每岁侵饷银数十万,每月给米三斗五升,克减军粮,当斩四;私开马市,潜通岛裔(夷),当斩五;命姓赐氏,不出朝廷,走使舆台,监(滥)给劄付,犯上无等,当斩六;劫掠商人,夺船杀命,积岁所为,劫赃无算,身为盗贼,当斩七;部将之女,收为姬妾,民间之妇,没入为奴,好色诲淫,当斩龙虽无功劳,亦有苦劳,但为袁崇焕作色一喝,亦即住口。

此时,袁崇焕方始请尚方剑,斩毛于帐下,随即宣布,只诛文龙,余俱无罪。乃重新部署,将毛文龙的兵分为四协,以毛文龙之子毛承祚及副将陈继盛分别率领。同时大犒将士,传檄各岛,将毛文龙的各种苛政尽皆革除。恩威并用,贴然绥服。

回到宁远,上奏具言其事,最后自陈:&qut;文龙大将,非臣得擅诛,谨席藁待罪。&qut;崇祯看袁崇焕如此作为,心里不免害怕,这就种下了袁崇焕不得善终的基因;亡国之君之所以为亡国之君,就在这些地方!从古至今,只有英主才能用英雄。或谓庸主亦可用英雄,如刘阿斗百事不问,唯倚武侯。此亦不然,刘阿斗是个特例:武侯为顾命之臣,刘阿斗倚恃如父,论其实际,并非信任。若如官文,自可谓之庸,但能重用胡林翼,此识人的眼光及用人不疑的襟度,亦就不庸了。

话虽如此,崇祯自亦不能不优诏相答。于是袁崇焕又上言:&qut;文龙一匹夫,不法至此,以海外易为乱也。其众合老稚四万七千,妄称十万,且民多,兵不能二万,妄设将领千,今不宜更置帅,即以副将陈继盛摄之。&qut;又请增饷至十字,始自万历二十七年,系蒙古文的改良。最早译成满文的少数汉文书籍,其中就有一部《三国演义》。太宗熟读此书,且颇以自矜;他的用兵,自战略至战术,往往取法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计杀袁崇焕,则脱胎于&qut;蒋干盗书&qut;。兹接前续引《东华录》如下:

先是获明太监工人,付与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榜式达海监收。至是回兵。高鸿中、鲍承先遵上所授密计,坐近工人太监,故作耳语云:&qut;今日袁巡抚有密约,此事可立就矣。&qut;时杨太监佯卧窃听,悉记其言。

庚戌,纵杨太监归。杨太监将高鸿中、鲍承先之言详奏明帝,遂执袁崇焕下狱。祖大寿大惊,率所部奔锦州,毁山海关而出。

《东华录》据清朝官文书所记如此;再看明朝方面的记载如何,仍引《石匮书》袁传以见当时的情事及舆论:

崇焕奏:&qut;臣守宁远,寇被臣创,决不敢侵犯臣界。只有遵化一路,守戍单弱,宜于彼处设一团练总兵。&qut;遂以王威为请。兵部以王威新奉部劾,不肯即予,留难移时,北骑果于遵化入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