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帝作者:高阳
第26章
第89节:第四章世祖(27)
于此又生一大疑问,即博果尔死得突然:年方十六,不可能暴疾而薨;倘如早有痼疾,则册妃之典,必早延期;若为暴死,如堕马、溺舟,必有官文书记载。其中最大的疑问是,既薨无谥;谥&qut;昭&qut;为康熙年间追谥。《谥法考》:&qut;容仪恭美曰昭。&qut;博果尔生平无可称,只得用此字。
依会典规定,亲王薨予谥,定例一字;唯追封者不予谥。襄亲王何以薨而不谥,清朝官文书中无任何解释,合理的推测是,这跟世祖废后不见下落,是同一缘故。襄亲王博果尔之死,出于自裁。不予谥一方面是对他不识大体,遽而轻生的惩罚;另一方面亦无适当的字眼可谥。亲王谥法中,最差的一个字是&qut;密&qut;。照《谥法考》:&qut;追补前过曰密。&qut;清朝的亲王谥&qut;密&qut;者两人,一是康熙废太子胤礽,为雍正封为理亲王,谥密;再一个是入民国后庆亲王奕劻。博果尔自裁即是一大过,既死又何能&qut;追补前过&qut;?所以康熙追谥,只好从无办法中想办法,从仪容中着眼,谥以&qut;昭&qut;字。
结尾两句,玩味诗意,乃为博果尔所咏,长枕大被,兄弟友爱,结果所欢被夺;想到友于之情,反增伤感,故曰&qut;伤心长枕被&qut;。而小宛又定在七夕册封,其情难堪。是日开宴,自然在座;十六岁的少年,自忖还经不起那样的刺激,举动会失常度,而又无计规避,则唯有一死,既得解脱,亦以抗议。所谓&qut;无意候牵牛&qut;,就是不想再过这年的七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