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子请说!”
“道长何时开始研习医理,又因何钻研医术?”
孙思邈有些惊讶地看了看李业诩,还从没人问过他这个问题,“贫道自幼体弱多病,需常请医生诊治,汤药之资,罄尽家产。看周边贫苦百姓,也都如此,常因病而穷困不堪,甚至因无钱医治而悲惨死去。贫道年十八时立志习医,研习医理已经四十许载了,是因病而学医!”
“道长研习医理数十载,怪不得医术高超,名传天下了,”不论爱不爱听,一顶高帽上去,定不会让人生厌的,“翼倒觉得,习医者,但求一个爱字,为医者,需有一颗热爱之心,爱医,爱民,以救治百姓疾患为已任,才可学医。修身、养性、立德、存志,医者之根本…”
李业诩款款而言,喜欢医学,喜欢为人民服务的人才可以去学医,才能当个好医生,“医者不仅要行医,且要行善,更是一种自我奉献…翼觉得,道长正是有这么一份爱心,才会习医,把医治万民作为己任,行善天下,把自己的昭华交付与提高医术之上!”
“公子此言绝佳,学医者正是要有爱民之心,才会想着去医治天下疾苦患者,”孙思邈心中有些感慨,这李业诩所说的一个爱字,真正为医者能有几个做到。
即使是他自己,虽然说热爱医学,却也不敢说会去爱每一个病人,很多时候,只是把病人看作一个施药的对象。自己所做行医布道之事,虽然说是想着为百姓解除病痛,但也是有为自己博一个名声的目的在里面。
“只是行医者心性已定,很难改变也,也无法去强求每个人都如此这般想法。贫道倒觉得,为医之道,方为医之根本,想问公子,何种方法是从医者最好之道?”
“那在下就说说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请道长指点,”李业诩拱拱手道,“翼觉得,病患一旦发生,治却是个难题,更要让万民习得预防疾病、身体保健调理之法,以使疾病未发生时,防患于未然…”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后世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古代民间很少有养生保健、预防免疫之类的方法,更不要说让目不识丁的百姓在日常间如何去预防疾病。
“而且,国之疆域,异常广大,以一人之力,何以解救天下疾患者?翼觉得,习医者,不但要自己治病救人,还要把自己掌握的医术,著书,授人,使医术广播天下,流传光大于后世,医者之爱的传递,会让这份爱遍及华夏国土,恩泽天下百姓!”
中国之大,人口众多,岂是世间几个名医能救治过来的,应该把医学知识普及到普通百姓中间,人人有了卫生保健,那才是医学上的奇迹。
只是现在讨论这项工作好似太久远了,即使二十一世纪,也没有很好地做到。
“公子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贫道茅塞顿开,请受贫道一拜,”孙思邈长久不语,仔细思量一番,起身对李业诩施一礼道…
第二卷磨剑第二十二章论理
“
“不敢当道长此礼,翼只是随口胡言…让道长见笑了。”李业诩慌忙起身回礼。
李业诩想不到自己这些并不精辟的言论,竟会让孙思邈如此动容。
他不知道孙思邈听了如此这番言论,却是触及了长久以来困惑孙思邈的疑难问题,如何以医术治天下百姓之疾苦。
孙思邈想着自己自幼聪颖好学,人称圣童,只是体弱多病,以至到长大时,因病而家境贫寒。幸好从小还有机会博览群书,青年时就已是个知识渊博的学者了,本也想在仕途上有一番成就,为官一方,造福百姓。但看透了统治集团之间相互勾心斗争、彼此倾轧杀戮的本质,加之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他鄙弃仕途,专研医术和道学,以求尽自己一份力量,为天下百姓除病造福。
本以为自己看透世间百态,心性已经非常之高,但听了眼前这位年纪轻轻的公子一番言论,足见此人心境也不比自己低了…
眼前这个,就是当日自己医治过的昏迷少年吗?当日这个人昏迷时出现了那么多奇象,是不是真的是异人?听如今一番话,确实不像一个十多岁的少年郎能说出来的。且这个少年公子眉宇间所蕴含的气势,也是从未见过的。
“贫道一心想着尽一已之力,尽多地救治疾患病者。公子一席话让我明白,一人之力,微薄也,”孙思邈说道,更是仔细地盯着李业诩看
“道长心中本有此念,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在这位千古名医面前,李业诩不敢太放肆,还是很恭敬地说道,“翼还有一事相询,请道长详解。”
“公子请说!”
第62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