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军魂作者:黄昏前面
第210章
第二天,房玄龄带着一些人来过府上来,问询了一些情况后,屏退左右,和李靖密谈了一番,连李业诩都没得在一旁探听。只是大半天后,两人说笑着从书房里面出来,连李靖也是一副轻松的表情,仿佛两人只是在拉半天家常。
其余的人自是由李德謇和李业诩陪着,这些人也只是随便问了些问题,但多数人对此次出征吐谷浑的战事经过很感兴趣,想听李业诩讲讲几场战役的经过,李业诩没法,也只得把库山和曼头山的战役经过讲了一遍。这些跟着房玄龄而来刑部的人,都是一副饶有兴致的样子听着李业诩讲。
自房玄龄走后,府门口的禁卫也少去了,只留一下人看守着大门和其他各个小门,问询出入的人员。
接下来几天,也没什么事儿发生。因为此时还是调查期,事情没有最有定论,一些朝臣们和李靖的部将虽然很是关心,却也没敢上府来探问。
李业诩派出去的亲卫们,也探听回来的些有用的情报,有一点出乎李业诩意外的是,一些可疑的人儿,老是往长孙无忌的府上跑。听了这个消息,李业诩不禁皱起了眉。
腊月二十八,李业诩的妾室小月又生下了一个大胖儿子,李业诩给其起名叫李微,小月生产还算顺利,虽然产前痛了几天,但也平安生产。可能是常跟着郑燕练武的缘故,身体也相比较强健些。
这是一件让府里人异常高兴的事儿,又逢快过年了,府里人都自有一番赏赐。
只是李靖大多时间还是一个人躲在自己屋里,写些什么,很少出来…
第三卷兵锋第七十一章朝会
贞观七年最后一个朝会上。李世民召集群臣进行例行的朝议。
太子,一些皇子、亲王、郡王,还有各部尚书,各卫大将军,及其他在京三品以上官员都在朝堂上分列站立。
李世民气色不错,脸上满是笑意,看着殿下站得满满当当的众臣,娓娓而道:“诸位爱卿,又一年即成过去。对我大唐而言,贞观七年又是个异常不错的年份…”
李世民从御座上站起了身,走下台阶,来到殿下众臣前,这才继续说道:“年内各地收成异常不错,据户部统计的资料,全年的粮食总产比上年多了近七成,赋税也增长了不少…”
“虽然有黄河的洪水,致使河南及山东诸多州县被淹,然因各级州县赈灾及时,没有出现灾民流离失所的现象,黄河决口,也已经封堵。遭灾之地,各方面也都得到了恢复。虽然这些遭受灾害的地方年内收成大减,但因南方水稻丰产,种植面积大量增加,总的粮食产量不降反升,长安斗米不过两文钱,遭灾之地,粮价也不过五文钱一斗,我大唐的百姓不再为吃饭问题担忧,不再担心饿肚子,此乃天大之好事…”
“陛下,此乃陛下所力行的开发南方、广种水稻计划的成果,如今的大唐,百姓安乐,万国来朝,国力强盛,实乃历朝罕见,陛下比之历代明君,更胜一步,!”房玄龄先站出来,恭敬地说道。
李世民脸上堆满了笑,继续说道:“往年吐谷浑时常寇边,实不堪其扰,朕遣大军出征吐谷浑,战绩辉煌,一战而平之,吐谷浑内附。青海都护府设立,大唐疆域新增千里。朕高兴啊,这都是众爱卿兢兢业业,克尽职守,广大将士,拼死征战所取得…”
听李世民如此一说,众臣都接连出来,颂扬李世民是千古明君,所取之策,对富足百姓,提升国力,凝聚民心,大有用处,且反击外族的入侵,终取得成功,如今再没有什么力量能威胁大唐边境的安全。
李世民摆手示意众臣先听他说:“更有一点让朕高兴的是,去年所释之三百九十人之死囚,无人督帅,皆自返还,这也说明朕所做之事,深得民心!粮食丰足。百姓安乐,各地作奸犯科者大减,今年死囚不过才五十余人…”
这所释死囚之事,却是去年李世民心血来潮之举。
据刑部接大理寺所呈的报告,贞观六年,死囚数有三百九十人,而贞观四年才二十九人,贞观五年也才不到百人,到贞观六年,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李世民想去看看,到底是何原因出现这么多该杀之人。
这关押在刑部牢中的三百九十人,没想到皇帝会亲自来看他们,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在李世民问了他们有没有冤情,若有冤情,可以直接向他申诉,可竟然没有一人要伸冤。
李世民在感叹大理寺断案的公正及刑部复核的缜密后,也不禁想问这三百九十名罪犯到底是为了什么而作奸犯科?
只是被问及之人都是大哭不已,他们异常后悔所犯下之事,并申明这都是他们罪有应得,只是一些人抹着眼泪说,家中有老,还有妻儿,以后再也无法照料,深感后悔犯下死罪。
李世民问他们还有何求,若有要求他会尽量满足。
一些人说,想与父母妻儿见上一面,哪怕是看上一眼。也死而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