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军魂作者:黄昏前面
第338章
“陛下。臣附议,李特进此言有理,如今我没有适应高原上作战的军队,且去年刚刚经达了战事,耗费颇多,军中士兵也厌战,急需休整,吐蕃刚刚来表内附,实不宜对其开战!”长孙无忌也出列奏道,他对李靖今日反对出征吐蕃很是疑惑。
“那我们对吐蕃就如此听之任之?”李世民有些恼怒地说道。
“陛下,我们应再宣弃宗弄赞来朝,并以军事威胁吓之,往吐蕃的信使来往不便,来往一趟,也要半年多,甚至一年,若我们现在就募集一部分兵员或者使青海或者松州一带的边军进行高原上的训练,相信经过年许或者更长时间的训练,即可进入吐蕃高地作战,!”李靖娓娓而道,“只是这些边州,必须得补充战斗力强的队伍,以防万一!”
“陛下,臣觉得李特进此言有理,臣在松州驻军大半年,松州地势虽不是很高,但所领士兵许多也是无法适应地势,连长途行军也吃不消,更别说进行战斗,因此我们应另作考虑!”被李世民宣诏回来的李道宗也如此说。
朝中的文臣们都很奇怪,今日这是怎么了,两位好战的武将都反对进攻吐蕃。
“两位爱卿言之有理,我们没有适合高原作战的军队,吐蕃也刚刚来朝贡,确实不宜对其开战,此事需从长计议,!”李世民听了脸上没什么表情。继续道,“所通报之事二:前几天,从凉州方向传来军报,我伊州受到攻击,乃西突厥欲谷设和高昌王麴文泰联手之作,!”李世民冷着脸道,“如今,高昌不仅攻击我西域之属国,阻其进贡之路,还公然攻击我大唐之州县,你们说,要如何应对?”
“陛下,麴文泰多年不来朝贡,并阻塞西域往长安的朝贡路,阻止其他小国和部落到长安来,此乃异常可恶之事,并向我伊州攻击,我们不能放之不管,定要予以还击,不然,西域各国定是迫于西突厥和高昌王的y威,不再听令我大唐,如此,我天朝上国威信何在?”侯君集听了马上站出来说。
“陛下,西突厥在西域一带势力渐大,威服各国,也使得我们的贸易之路,受到威胁,如今西域来的客商明显地少去了,一些侥幸来长安的胡商讲,他们在西域带受到突厥的威吓,一些商品也遭到抢掠,再如此,没有人再敢往长安来了!”在侯君集说完,房玄龄也出列奏道。
“陛下,臣觉得应率我大唐万胜之军,给予高昌王和西突厥一个教训,以恢复我往西域之通道,此关系到我大唐的天威,还有与胡商的贸易,若此道阻塞,贡道受阻,我大唐的声威无法远播,那西域诸夷都将受制于西突厥,若我大唐再要恢复在西域的影响力,那将是非常困难之事!”李业诩也出列奏道。
“陛下,臣反对,!”魏征出列,“高昌众不过五万,即使其想攻我伊州,在我边军打击下,不可能有结果,更不可能再深入,如今西突厥两部皆来朝贡,请求我大唐予以册封,如此说明其攻击我伊州只是想引起我朝的注意,并不是要与我为难,因此臣以为,我们只需派使到西域宣我大唐皇帝的诏令,那诸夷定是还会听从人上国的诏令,不敢再有其他行为!”
魏征对刚才吐蕃人在长安犯下如此恶行,对其进行必要的惩罚并没出来反对,如今听到要远片六七千里外的高昌,马上出来表示不同的意见。
“魏特进此言差矣,陛下,西突厥不仅攻击我伊州,还攻击欲向我进贡的焉耆、龟兹、都善等,显非善意,若我们听之任之,那时间一长,西突厥势大,我们将无法控制,如今一个依附西突厥的小小高昌都敢如此嚣张,我们若不予以还击,那西域各国将看轻我大唐,国人必将受辱!”李世勣反驳道。
“陛下,高昌离我长安有近七千里,我大军如何能抵达?况且高昌与我陇佑,隔着近千里的大沙碛,连飞鸟都难以逾越,要想战,实是难事!”司空长孙无忌在李世勣退回班列后出来奏道。
“陛下,长孙司空说得也在理,如今我大唐朝中,经与吐蕃一战,精锐之军受损不小,若要再进行下一场战事,一下子难以征集善战之卒。此是我们布置上的不足,没有一支能进行远征的大军,将难以对敌进行有效的打击,因此臣以为,现在非战时,我们应该建立几支战力强大如特卫般的常备军,以应付这样的情况!”侯君集也紧跟着长孙无忌出列奏言。
李世民似乎没听朝臣们的奏言,继续道,“还有,据最新的情报,北方薛延陀部,屯兵数十万,几番南下和西进,也想图谋不轨!”
李世民说着停顿了一下,最后勃然大怒地吼道,“我大唐四面都是强敌,但我们却无多少有战力的军队可供调动和出击,你们说,如何是好?”
第三卷兵锋第一百八十一章募兵扩军(第三卷终)
在李世民的怒吼声中。大臣们都面面相觑。
真珠可汗夷男屯兵二十万,对我大唐北边构成威胁,这情况没有多少人知道,也没有什么人能预料到。去年吐蕃三十余万大军攻击我边境,今岁又有薛延陀人来凑热闹,大唐的边境还真的不平静。
“陛下,臣有提议,如侯尚书之言,我们应该速建立几支以募兵所得之军队,加紧训练,尽快形成战力,以免再出现强敌压境,无兵可用情况,!”李业诩再出列,“臣奏请进行兵制改革,推行募兵制,建立一定数量的精锐军卫,以保卫我大唐边境,抵御外敌的入侵,应付突发*况,还请陛下恩准!”
“陛下。臣反对进行兵制改革,!”还是魏征跳出来,差点指着李业诩的鼻子说,“如今百姓虽安,然国库还不是很充裕,若进行大规模的募兵,朝廷无法供养数量众多的军队,必将增加百姓的赋税,大大加重百姓的负担,天下必将怨声四起,容易生乱。这些年实施的府兵制,不需要朝廷提供大量军饷,实乃最可行的募兵之法。”
“父皇,儿臣有不同看法,!”这时太子李承乾出列上奏,“府兵制朝廷虽不需要支出大量的军饷,但与经过系统训练的军卫相比,同样战力低下,若战时派出的府兵,无法抵挡外敌的入侵,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由此引发的损失比军饷的支出要多很多,更是使千百万的百姓遭荼毒,更不说由于军队战力不足导致战期过长,使得朝廷支出更多。如今在父皇多项利国利民的政策下,百姓生活富足,国内大安。如此环境,得来实非容易,我们不能让强敌的入侵将这一切都毁去,为保卫我们国家的安全,百姓的安居乐业,必须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军卫,儿臣支持进行募兵改制!”
太子李承乾的出列支持很是出乎一些朝臣的意外,一直没发表意见的长孙无忌脸上一副有所悟的样子。太子的表现太不一般了,上次议对吐蕃使团如何处置时,李承乾即强力地支持扣留禄东赞,并要求斩杀那些造谣的吐蕃使团成员,最后刑部的论罪,这十多名吐蕃使团成员全部都被为死刑,待秋后斩决。
这次又出来支持募兵改制,进一步说明太子得到皇帝的认可,一些想出来反对的人也都迟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