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军魂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 384 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契苾何力的意思是,麹智盛既然将这一切都告知了我方,那肯定是表明另一层意思,如今他所领的高昌。不愿意与大唐交战,也希望唐军给他们一个机会,待置办了麹文泰的丧事后,有另外的可能出现也说不定。

李业诩也站起来说道:“大帅,末将也认为不能在高昌国葬时候用兵,皇上出兵的理由是认为高昌怠慢无礼,所以派我们讨伐他们,若在安葬麹文泰时袭击他们,不是问罪的正义之师之所为,也会使高昌百姓寒心的,那样高昌的百姓对我大唐都会心生怨恨…”

“正是如此,!”契苾何力听到李业诩也支持他的建议,不由的大喜,“我大唐一向以礼待人,我大军取柳中城,高昌守军降,未曾杀一人,也没有虐待他们,被俘的高昌军士一些人还愿意帮我们,这样的情况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此前大帅和副帅即要求,尽量争取让高昌军民归降。高昌国内,支持与我大唐开战的人并不多,若我们在麹文泰安葬时从高昌城退兵,待麹文泰葬礼完毕后,说不定麹智盛会举城而降,那样高昌的百姓也一定会感激我大唐仁义之师的!”

侯君集听了契苾何力和李业诩的话后,脸上有些阴晴不定,他也知道,麹智盛信中表达的意思不一般,还真有可能会举城归降,但在高昌举行葬礼时候,举力量攻之,那可能会事半功倍。

面前的高昌城太过于坚固了。

“大帅,据情报,高昌的大将军张雄,在其国内有很大的影响力,一力主张与我朝交好,反对与我大唐起兵戈,如今麹文泰已经死,而张雄与麹智盛关系密切,若我们能将这两人说动,那高昌城的一仗,就有可能如柳中城一样,不出现伤亡的情况而取得…”李业诩见侯君集有些犹豫,再次说道。

听李业诩如此说,侯君集也不在犹豫,即作了决定,“好,本帅同意你们所说的,我大军从高昌城退后五里,希望麹智盛能悔过,束手军门,向我大军请降…”

第四卷军魂第四十一章占领柳谷

依侯君集的令,围困高昌的第四近卫师和第十四近卫师。各往西北和东南方向退出五里扎营,但全军上下保持着最高的警戒状态,密切监视着高昌城附近的情况。

这样的情景在大唐的战史上还是首次出现,数万唐军士兵驻扎在敌方的城下,而敌对国的臣民们,在大唐军队的眼皮底下为他们的国王举办葬礼。

侯君集最终采纳李业诩和契苾何力的建议,回信保证在高昌国葬时候不发动攻击,只是要求麹智盛在葬礼结束后,向唐军投降。

但侯君集没有再接到麹智盛的回信。

李业诩所领的大军,已经从高昌城下撤走,他们只有一天的休整,将要进行下一部的行动。

那就是奔袭欲谷设牙帐所在的伊列河谷一带。

按新的安排,李业诩以交河道行军副大总管的身份,指挥这次军事行动,并以伊列道行军总管直接指挥第一、第二、第三近卫师,攻击伊列河谷一带,阿史那社尔率上官怀仁所领的第六近卫师、李世南所领的第八近卫师,攻击伊列河谷东北方向近千里的金山一带,契苾何力率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所领的第九、第十近卫师,攻击双河一带,执失思力率李孟尝所领的第十二近卫师、李君羡所领的第十三近卫师。攻击黑水一带。

虽是以李业诩节度诸军,但另外几个方向的攻击行动,由三名原突厥的降将指挥,这是出征前李世民的亲自布置,这样的安排,也表明了李世民对这些降将的信任,但在许多人眼里,这是一场豪赌。【[]﹕】

李世民的目的,李业诩及侯君集都可以看出来,是想在此战中看这几名原先突厥归降有何表现,也同时想在此战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号召力,吸引一些突厥族人来降。

但这样的安排,对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和契苾何力来说,有些难受,让他们领着大唐的军队,去攻打他们原先的部落或邻近部落,这是一种信念上的背叛,在何去何从上,李世民替他们作了最终的选择。

李业诩所率的各师都已经驰骋在往目标战场的路上,这几师都已经将刚出沙漠后各自担负的任务,交给侯君集亲领的几个近卫师及府兵。

交河守军在出城与唐军交战一番不敌后,已经献城投降。

“牛将军,攻城的器械已经制作完成,请您去看看,!”一脸憔悴的姜行本跑到牛进达的大帐中报告。

姜行本带着他的手下数百群工匠,都没顾得上休息,日以继夜的开工。经过两天的艰辛劳动,终于制作出规定数量的攻城工具来,几十架登高车和抛石机制造完成。

“好,本将倒要看看你制作出什么东西来!”正为这两天不能展开行动而焦虑的牛进达,听到攻城工具制作完成,不由大喜道。

一行人快马来到山坡脚下,牛进达看到十多架高大的登高车摆放在地上,还有十多架大型的抛石机放在另外一边。这些攻城设备与牛进达以前看到的,有些相似,但不太一样,特别是体型方面,这些新制作的玩意要大上很多。

第384章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