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军魂作者:黄昏前面
第408章
李业诩安置好自己所领的诸军后,带着手下几位部将,契苾何力、执失思力、苏定芳、郑仁泰、李业嗣、尉迟宝琳、程处默等,带着几百人的护卫队,一道往所驻之地三十里外的阳关而去。
行进一段,一大片沙草地上,极远处,阳关城楼在望,在周围平坦的沙草地映衬下,显得极其雄伟。李业诩站在一山坡上,用望远镜看着周围的情况,阳关城头,大唐的龙旗在高高地飘扬,城头上,有不少的士兵在巡逻。
在远处看着沙草地界上那高大的雄关,还有两边绵延到远处的长城,李业诩徒然生出一种成就感来,因安西大都护府的设立,原西域一带都被纳入大唐的版图。阳关,这座著名的关隘,以后再也不是边关了,这一片地将成为大唐的腹地,看看周围的环境,水草丰美,还有一些大小的湖泊,可以生存不少的人,待一切安定下来后,这里也有可能会成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吸引百姓到此定居,大批的商者行人从此进安西,和伊州一道,成为进出安西的重要中转地。
诸将有些不解地看着不语的李业诩,最后程处默有些忍不住出声问道:“我说老弟…李大总管,你在这里看半天做什么?都不是差不多的景色,有什么好看的?阳关就在前面,要不要去了?”
程处默在知道要去看一座城隘时,本不想跟着出来,但在听闻这一带可以打到一些野味后,也兴致很高地跟着李业诩一道出来了。
只是一路行来。也只打到几只小的动物,让程处默很不过瘾,想往远处去,但李业诩不允,让程处默很郁闷,又不敢发脾气,如今再看到李业诩呆着半天不说话,有些沉不住气,出声相询。
“走吧,我们去关内看看!”李业诩回身笑笑,对程处默不礼貌的行为也不介意,李业诩此番出来也想放松一下,所以身边都是亲近的将领,也免去了一些上下级的礼仪。
阳关的守军警惕性也很高的,看到李业诩一行几百人的队伍往关前奔去,如临大敌一般做好应对准备,在号角声中,城上聚集了大量的军士,所有将士的弓箭都上弦,接着有一队士兵在一名校尉模样的人带领下,迎了上来。
“伊列道行军大总管李大将军到此视察军务,你们休得无礼!”李业诩的护卫队长李成和李万带着人迎上去,大声地报上名号,连喊几遍。
领头的那名校尉听了大惊,也有些将信将疑,但还是喝令诸将在外等候,他回去通报,所领的那百多名士兵还是持着武器对着李业诩诸人。
李业诩喝止有些恼怒的诸将,在离从阳关出来的守军面前两百步左右停住。
一会。一名看似将军装束的人从关内快速出来,身后还带着一群兵,奔到李业诩面前,跳下马,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大声地报告道:“末将阳关守将高侃参见李大总管,还有诸位将军!”
“高将军,!”李业诩还了一礼,“本将率大军班师回朝,今日顺道想来看看阳关的情况!”
“李大总管请见谅,阳关乃边关重镇,即使有将领要视察,也要查验官凭文碟!”高侃不卑不亢地说道,“还请大总管出示官碟!”
“小小的一名郎将,敢如此无礼!”李业诩身边的程处默大怒,欲上前教训人。
“休得如此!”李业诩厉声地喝道,并令李成把自己的伊列河行军大总管的官碟呈给高侃过目,也对面前这位阳关的守将有了好感!
“李大总管请!”高侃也只是略瞄了一眼,即行礼致仪,并在前面领路。其实一看气势,高侃就知道这些人不会有假,他在几天前也得到过沙州刺史府的传报,说近些日子凯旋的大军可能会从阳关一带回京。如今见了面前的这些军人,也知道这些是班师大军中的高级将领,想不到还是李业诩这位大总管亲自来他所驻守的阳关视察。
高侃虽然有一些公事公办的样子,但还是满心的欢喜,立下卓著战功的行军大总管,要到这里来视察,对他们戍边的将士来说,是莫大的荣幸。
李业诩也没再说什么,带着手下一行进了阳关。
阳关的地理位置看似比玉门古关要重要,城隘也比玉门古关要高大,也要坚固。而且还刚刚修缮过,驻守的士兵也比玉门古关要多,有近千人。
身临其境了,李业诩那份走进历史的激动心情反而淡去了,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城楼,沙草地,还有身边的大唐将士们,自己不是旁观者,而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身边诸将及高侃的陪同下,李业诩略看了阳关守将的军务,即上了城楼,站在阳关城头,用望远镜看着周围的一切,除了茫茫的沙草地,还有大小不等的湖泊,没什么人踪。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业诩低声地吟道。
王维著名的这首写阳关的诗,还有以这首写出来的《阳关三叠》,使的后世的人都记住了这个地方,阳关,如此大名的一个地方,竟然如此荒凉,除了戍边的士兵,看不到普通的百姓,因安西一带的战事,连商旅行人都断绝了。
“大哥,你又想到什么好诗了!”站在李业诩身边的李业嗣惊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