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军魂作者:黄昏前面
第443章
“此主意甚不错,这些日子我们在这儿多看看,待回到长安,即让户部制定规划,开发河套!”李世民用手中的马鞭指着远处雾色中的黄河,哈哈大笑起来,“朕要将天下可开发之地,都开发起来,让百姓生活富足,朕不是刘彻,不会穷兵窦武,让百姓过苦日子,哈哈哈…”
一行人又转了几处,在夜色将至时回到灵州城内往处,李世民诗兴大发,当着众臣的面,提笔疾书,写下了一首的诗,《饮马长城窟行》:!
塞外悲风切,交河已结冰;!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峰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塞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揖,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李世民在写下这首诗后,还觉得不过瘾,沉思一会,又提笔写了一首:!
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
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
近日毛虽暖,闻弦心已惊!!
李世民写罢,扔了笔,转头对一旁的李业诩问道:“李爱卿,你觉得朕写的这两首诗如何?”
“磅礴大气,臣等万万不及,!”李业诩看了一遍,对李世民所写的这两诗很是敬佩。王者气势,只是非一般,如何是自己这个冒牌的文人可以比的。
接着其他众臣们也在上来观看后,连声的称赞,并说这诗比之任何的边关诗,更是有气势。
“陛下,臣觉得,应该将此诗连同此次陛下北上迎接凯旋大军,并受降诸胡归附之事,刻碑纪念,以励后人…”中书侍郎岑文本提议道。
“唔,此主意不错!”李世民沉思了一下,表示同意。
贞观十五年十月二十五,天气已经是异常的寒冷,在凛冽的北风中,李世民率百官及灵州百姓,还有凯旋的大军一道,冒着严寒,举行仪式,将他自己所写的这两首诗,还有平定安北,并在灵州接受铁勒诸部归降,诸部落头人竞相表心志,献礼物酬王的事件刻成石碑,以作永久纪念。
从此,灵州城又有了一个称谓,叫做“受降城”!
第四卷军魂第九十六章长安,我又一次回来了
落碑仪式隆重热烈,无论是灵州一带的百姓还是军中将士们,都是一副扬眉吐气的样子,李业诩也涌上来一股从来没有过的自傲感。
碑文中开头写着,贞观十五年,兵部侍郎、特卫大将军李业诩率安北道行军部下诸军,联合李世绩的漠北道行军部,一举平定薛延陀部,其他铁勒诸部皆来归附,此功可昭日月,以此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