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皇帝没有人明白,李业诩也不知道。
只是李业诩并没有如其他人那般震惊,李世民早些日子已经和他说过此事了,李业诩想着的是李世民不抓紧时间回长安的话,那就要待来年了,好几个月时间呆在平壤,想必李世民也不乐意,从长安出来快一年了,多年安逸生活过下来的李世民,有可能已经厌烦了这种出征的艰苦日子,想尽快回到长安去享受一下,同时将长孙无忌、张亮等人的事处置好,以免引起朝中混乱。
在诸多大臣们对以李业诩为安东大都护,苏定芳为检校大都护这样的命令也不解的同时,李业诩却一下子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那就是战事结束后,苏定芳将正式行安东大都护职,而自己将率军回京。
李业诩觉得皇帝如此做,目的可能有好几个,一则在出征倭国结束后,马上让自己回京,这样可免去拥兵自重的担忧,二则让自己属下的主要将领都在外任职,使得自己能号令的将领少去很多,在京中的影响力也少去一些,却了这些还可能有更深层次的目的,李业诩一下子想不出来。
只有一点让李业诩意外的是,皇帝除了将新罗国内三大权臣委在各卫将军职,并令他们到长安任职外,并没对新罗事务做出进一步的处理决定,新罗王金胜曼也没有什么授封,这和他与李世民商议时候李世民的态度不相符啊…
第四卷军魂第二百三十三章有些暧昧
平壤被攻占,处于内城的王宫并没有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保存完好。
李世民进城后,就住在原高丽王宫内,将王宫作为他的行宫。
新设的安东大都护府府衙也设在王宫,都护府的大小官员暂时在王宫外园值守,这样军中大小事务李世民都可以关注到,皇帝的命令李业诩等属下将领也可在第一时间内收到。
李世绩、李道宗、尉迟恭等人已经忙着在为皇帝回京做准备了,李世民准备在平壤休整半个月左右后,即起驾回京,争取在过年前回到长安。
此时季节已经是仲秋,天气也开始转凉,呆在平壤城里早晚都已经有了凉意,更北的辽东一带,天气会是更加的凉了。还好这一节季节降水少,使得让人感觉并不太冷,也因为长久没下雨,路上都是干的,利于回程大军的行进。若不趁如今天气好时回程,再迟一些时候,大军就只得在寒冷的冬日里行进了,那样困难就会多很多。
在其他人准备皇帝的归程时,总理安东事务的李业诩,却不停地忙碌着,派出人员将命令送到安东大都护府属下的各地,让那些还没归附的城池地都向我大唐归降,也同时令属下的军队准备攻击那些还没向我大唐归降的城池。李业诩也是希望在天寒前能结束原高丽与百济境内的战事,逐步施行皇帝颁布的新政,以陆续到来的汉人官员与原高丽、百济的官员相互协同,治理安东境内诸地。
在皇帝启程前,安东大都护府境内大小事务都是需要皇帝裁定,皇帝走后,李业诩将有权处置安东境内所有事务,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李业诩的职权比原来高丽王、百济王相加的还要大,这也是各大都护府大都护在战时和战后都具有的职权。
但李业诩知道,这几时暂时的,在他率军出征倭国时,没有被委以行军总管职的苏定芳将行安东大都护职,安东大都护府境内事务都交由苏定芳负责。
这天已经深夜了,李业诩在王宫内与李世民及其他诸将一道商议了老半天事情出来,回到自己所住之处,准备休息。
安东大都护府新建,事务太多,虽然大多事务苏定芳都会处理去,但李业诩这个总理境内事务的最高长官,诸事也都要关注,并要向皇帝汇报。李世民将启程回长安,也常把李业诩拉去,聊一些事儿,无论大小事,还是私下的事,都会说起,但说得最多的,还是新罗的事,李世民甚至暗示李业诩,要他不择手段,让金胜曼自请除国,以最简单、代价最小的方法征服新罗。
李世民说要不择手段搞定金胜曼的话时,脸上还是一副猥琐的表情,让李业诩觉得,皇帝甚至都允许他霸王硬上弓,将金胜曼人弄到手,通过这样的手段搞定金胜曼。
这让李业诩大惑不解,不知道皇帝到底有没有召见金胜曼过,若是聊事过又说了些什么,许了什么条件,金胜曼又是什么态度,但皇帝这些东西都不说,也没明确的表示,让李业诩琢磨了半天,也不得其解。
这样的日子可是过得很累的,李业诩回到自己的房内,吩咐亲卫没有大事不要来打扰,自个除去一身的铠甲,连里面的衣服没脱,倒头就躺在榻上,梳洗都懒了,准备睡觉。
哪知正迷糊间,亲卫头子李成却小跑着进来。
李成走到已经听到动静,翻身坐起来的李业诩面前,小声地报告道:“大帅,外面新罗王求见…”
“新罗王?”李业诩打了个激灵,这位已经好几天没见过的新罗女王,有什么事要来和自己说?
李业诩知道金胜曼此时来,应该有什么事儿说的。
只是这金胜曼来找自己,为何要在这夜半时分,刚刚还在和李世民说着过这个女王,想着皇帝说话间的那一副嘴脸,若是让李世民知道这事,少不了又要八卦一番,但人家已经在门外了,不见又不好,只得令李万让金胜曼进来,自己站起身迎出外屋去。
第573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