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军魂作者:黄昏前面
第580章
只是话刚说了一半,即被金胜曼打断了,“你为何一直用这些名号唤我,就不能叫我名吗?”说着脸上还是有些恼怒的样子。
“这样不好吧!?”李业诩有些无奈地说道,他最受不了女人这样的方式要求他,一些事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就比如称呼上的改变,还有其他很多更亲近的事…
“那你随我来,我们到另外地方说事!”金胜曼说着,瞪了李业诩一眼,即举步先行,李业诩只得跟在后面走去。
待金胜曼进了自己所住的宫室内,也即屏退所有的下人后,再看着身后的李业诩道:“如今没有其他人,你总可以换个称呼了吧?”
“公主…哦…胜曼…”李业诩觉得舌头有些打结,叫出声来都极不自然。面前这女人看起来不是一般的倔强,还好趁现在她还没实际掌握新罗国政,就将其摆服,若是过了一些年份,新罗国内的一切都在金胜曼手中掌握,那对付起来会是很麻烦的。
“嗯,那我叫你什么呢?”金胜曼走近李业诩的身边,微抬着头看神色有些不自然的李业诩,一张原本苍白的脸微微的有些脸红。
李业诩有些受不了这异常暧昧的场面,转头看了看边上的摆设,又看看金胜曼,生怕这位女孩又要求自己什么来,当日金胜曼要求李业诩抱她一下,李业诩也很不自然了抱了抱金胜曼,没想到被金胜曼在脖子上捏了一把,让李业诩痛了好一会。
“你想如何称呼都可以,!”李业诩笑笑道,“公…胜曼,军中还有不少的事务还需要去处置,不若我先去,待忙完事后再来与你聊一些事儿?”金胜曼这样的表现,让李业诩有些想逃的感觉,他怕两人这样相处下去,再有什么暧昧的言语或者行动,让已经久未经女色的他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
对金胜曼不像曼苏,如今也还在金城,除新罗国的命令刚刚宣布,若是将金胜曼就地正法了,那被人知道是要出大事情的,何况如今刚刚宣布了皇帝的诏命,新罗军中很有可能出现骚乱,他必须得去坐镇指挥。
“那好吧!”见李业诩露出一副有些焦急的神色,金胜曼似乎也明白过来,并没阻拦,“不过你要答应事处理好了,即来陪我聊事儿哟…”
第四卷军魂第二百四十章倭王拒绝臣服于大唐
贞观十九年十二月底,严寒的天气中,潜伏在倭国的情报人员传回来一份密报,倭王孝德在与摄政的中大兄“皇子”及其他大臣们商议后,决定拒绝接受大唐皇帝在向其所下的诏命中提出的条件:不除“天皇”尊号,不向大唐称臣内附,不赔偿大唐的损失…
接到这样的情报,李业诩并不意外,相反心里还是大喜,这样出征倭国是更加的名正言顺了,他也立即令属下们抓紧做好征战的准备,并将此事以快报送与按行程来算应该已经抵达长安的李世民手中。
随后几天,陆续有情报传回来,情报人员在所传回来的情报中称,因为唐皇的这份诏命,暂居“天皇”的倭王孝德已经与中大兄“皇子”言和,同时孝德任命了一帮大臣以助国政,以中大兄皇子为“皇太子”,共摄朝政,阿倍内麻吕为左大臣,苏我石川麻吕为右大臣,藤原镰足为内臣,长年留学大唐的僧旻和高向玄理为国博士,学问僧灵云、惠云等亦因参预改新而被列为“十师”。
以间人“皇女”为“皇后”,同时迎娶两位妃子,一是阿倍仓梯麻吕之女阿倍小足媛,另一名妃子是苏我石川麻吕之女苏我乳娘。
倭王娶两位重臣的女儿为妃,这是一个加强其自身地位,稳固统治的非常好的手段。
孝德“天皇”行年号“大化”,这是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并颁诏进行“改新”,抢先一系列的朝政变革:“据宰臣之势,处官司之上!”,“进退废置,计从事立!”,废除皇室和贵族的领地及部民,一律改归国家所有,土地和百姓变为公地、公民,与之相应的经济措施便是效法唐初实行的均田制。
在前些时候,古人“皇子”企图谋反,兴兵作乱,中大兄“皇子”率兵讨伐古人“皇子”,叛乱虽然很快被平定,但也使得倭国内出现了不小连续的动乱,这些小规模的动乱或多或少对倭国的国政产生一些影响。
在古人“皇子”的叛乱被平息后,孝德同时发布命令,大规模地招募军队,并在临近新罗与百济方向修筑几道工事,派驻大量军士把守,防止唐军渡海登陆,同时开始征用百姓修筑难波城,仿我大唐般修建城墙,积极备战,准备与我大唐决战…
在收到一系列的情报后,李业诩在做出甄别与整理后,召集各属下商议军情。
在已经被当作鸡林州大都督府府邸的原新罗王宫偏殿内,李业诩面对殿下站立着的不少将领们,将所掌握的情况都向他们进行了通报,然后说:“诸位,有关倭国的消息本帅都已经通报给你们了,虽然现在是严冬时节,我军无法渡海作战,但我们必须及早做出布署,以备来年春天时候,大军即可渡海,发动对倭国的攻势,你们有何建议,都可以与本帅说!”
郑仁泰与刘仁轨、刘伯英利用天气尚好的那一段时间,率领水师将士们经过断续的航行,大部战船都已经抵达金浦京港,还有一部在熊津大都督府所辖南面的几个港口,准备在天气允许的时候也往金浦京移动。因为水师大军刚刚抵达金浦京一带不久,郑仁泰及刘仁轨等人都留驻在海港一带,没有赶到鸡林州来。
李业诩先前计划的是,大军将全部从金浦京出发,渡海经对马国,先一步攻占对马岛后,再经赤间关南面的那个海峡,进入倭国内海,攻击难波。
只是这计划他只和李世民讨论过,并没有任何部将说起过,按照惯例,在决定如何出战前,还是要召集众将们商议事务。
李业诩看地图就知道如今倭国的赤间关是后来日本的下关,也叫马关,那个臭名昭著的《马关条约》就是诞生于此。倭国内海即后世的濑户内海,只是现在还没名称,倭内海与东海相连的关门海峡也还没有名,传来的情况上只是标注了情报人员给他们暂起的名:倭内海与倭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