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627崛起南海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248.第248章 海汉民团的新动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当然了,现有的民兵数量对于军警部来说,仍然是远远不够的,仅仅胜利港岸防炮台,军警部估算便需要最少两百人以上才能齐装满员,其中至少要有三十到四十名通过考核的合格炮手,分配到各个炮位上负责指挥作战。而现在不管是兵员还是炮手,距离军警部预想的数字都还有一些差距。军警部中也曾有人提议,从北越运来的战俘和犯人中挑选一部分青壮加入民兵,但这个提议很快就被执委会否决了。

现在穿越集团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人口输入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执委会对于军警部的扩编倒也没有初期那么抵触了,但对于战俘和犯人的使用,执委会认为还是必须慎重从事。这些人当中固然是有一部分冤大头,但也有不少是杀过人见过血的危险分子,而且立场与北越移民不同,让这些人进入暴力机关很可能会对本地日益增多的北越移民产生威胁。

这可并不是执委会杞人忧天,宁崎指出,南越的人种本来就与北越有些不同,马来人种的比例较高,在语言、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都与北越地区的汉化越人有着明显的区别,想要把这些人纳入到归化民的体系中难度较大。而且东南亚人种的智商要比东亚人种明显偏低,这是后世得到科学研究证明的结果,受限于文化传播的手段,在这个时代东南亚地区与大明的文明差距比后世更大,亚洲越是往南的地区,当地土著就越接近于蛮荒状态,甚至连成型的社会体系都谈不上。

当然地处中南半岛的南越地区还不至于像南边那些海岛部族一样落后,比如秦汉时期就已经建国的占城,其文明程度还是相对较高的。但在执委会看来,不管是占城还是更南面的那些海岛部族,因为人种的先天劣势,都是无法对当地土著加以重用的地区,顶多能作为劳动力使用——就如同劳改营里的那些南越战俘一样。

相比一直被穿越众称为“猴子”的东南亚人种,大明和深度汉化的北越显然更符合执委会对归化民的要求。据说首批抵达本地的北越移民中,也已经有人报名参加了第四批的民兵。

穿上灰布军装的第三批民兵以排为单位,扛着最新装备的二七式燧发枪列队走过主席台。这种军服的样式更接近于后世八路军新四军的军服,对襟短衣、长裤绑腿,加上牛皮武装带和布鞋,统一在左臂上佩戴“海汉民团”臂章。不过由于大部分人都还留着发髻,因此并没有配发穿戴不便的短檐布帽,而是使用了样式统一的藤盔——基本就是照着郑成功藤牌军的藤盔样式复制而来的。

根据基层反馈回来的消息,军警部已经逐步取消了原来的迷彩军服,代之以造价更低,更适合大规模装备的灰布军装。而民兵们显然对这种军装的接受度更高,因为他们普遍认为花里胡哨的迷彩式军装简直就是乞丐打扮,毫无威风可言,而且这种看法还蔓延到了民众当中,大大影响了民众对军队战斗力的直观感受。军警部不得不默默地开始回收当初发下去的迷彩服,并且将其中一部分发往了黑土港——钱天敦训练的那支以山地丛林为活动地区的作战部队或许才是真正需要迷彩军服的地方。

陶东来和颜楚杰等人站在观礼台上,一边看着台下齐步前进的民兵方阵,一边也在思考着军警部的未来规划。

目前穿越集团的民团力量经过了数次扩编之后,算上仍在训练中的第四批民兵,已经拥有两个连的保安和共计五个连的民兵——其中有一个连属于军警部授权钱天敦私下搞的作战部队,执委会对其真正编制并不是很清楚。

但这样的军队规模对于穿越集团的扩张速度来说仍显薄弱了一些,特别是在海上的作战力量,现在仍然处于几近于零的状态,连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战船都没有,更谈不上正式的海军或者水兵的编制。五个连的民兵看起来似乎已经不少,但要分别驻扎在大本营、铁炉港、黑土港和涂山半岛等地,实际可以机动的兵力也少得可怜。换句话说,穿越集团现在的军力估计堪堪能够自保,但想要对外发动军事行动却还显得严重不足。

要改变这样情况,军警部认为除了不断地扩编民兵之外,对适龄民众进行大面积的军事训练也是解决方法之一。把适龄的民众变成民兵,再把现有的民兵变成职业兵,以此来换取有限军事力量的机动性,这样至少有能力在必要情况下能够发起对外的小规模军事行动。

“陶总,这两个方阵是从上个月开始接受训练的普通归化民。”站在陶东来身边的古卫轻声介绍道。他目前是整个训练营的负责人,所有的军训计划都由他来制定并组织实施。今天的这场阅兵式,也可以看作是古卫个人向军警部和执委会交上的一份大卷。

陶东来从沉思中回过神上,抬手向经过主席台的民兵方阵致意。这些非正规民兵并没有接受深度的军事训练,他们目前的训练内容都是以熟悉军令、队列行进和基本军事技能为主,甚至连火器都没有接触到。这些非正规民兵装备的武器分为两种,一是长达五米的木制铁尖长矛,不用说这便是模仿的历史上有名的西班牙长矛兵,可以在战时与火枪兵配合作战,相关战术已经非常成熟也并不复杂,穿越众直接便可以套用到这些没有多少军事基础的民兵身上。另一种则是配备藤牌短刀的藤牌兵,其主要作用便是配合长枪兵的作战。

当然了,军警部并没有指望真的把这些兵种派上未来的战场打主力,他们将要承担的还是日常的驻防任务,以便尽可能把已经开始职业化的火枪部队从驻防中解放出来,成为真正的职业化军队。而这些长矛兵也好,藤牌兵也罢,在战时最大的功能并非杀敌,而是充当运送物资,打扫战场,救护伤员的后勤力量,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军警部是不会把这些人派上正面战场作战的。

目前一共有两个连的编制正在接受军训,频率是每月五次,每次一天。如果其中有资质较好的人员被教官发现,那也有可能获得提拔,进入真正的军队编制。而民众对于这种军事训练也并不反感,原因很简单,民众参加军训的时间都会记双倍的工时,这就相当于每个月至少多了五天的收入,另外进入基层民兵编制的人员每个月还享受一定金额的补贴,在劳工等级晋升方面也有优先权,种种的福利放在那里,让无法进入正规军编制的青壮年多了一条“报效”之路可走。

而随着归化民部队规模的逐步扩大,编制的进一步改进也已经迫在眉睫。由于军警部能够真正从事作战指挥的人员并不是很多,所以规划中穿越众担任的职务至少是排长一级,但目前看来这样的编制已经不太适应军队的实际情况——穿越众军官人数太少,如果军队规模继续扩大下去,那就无法做到覆盖基层的指挥。

而归化民军官的培训速度显然跟不上军队编制的扩张速度,再说让那些仅仅接受了不到半年军训,连仗都没打过的归化民担任基层的作战指挥,军警部也实在放不下这个心来。

军警部对此的解决方案就是改变编制,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军队编制取代现行简单的三三制。例如班排一级的编制,过去是简单的三个班合成一个排,那么现在从排一级就要增加编制,除了原有的三个班之外,再加入一个综合保障班的编制,主要承担通信、工兵、物资输送、战场救护和后勤等任务。这样就让每个排长所能直接指挥的人员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三分之一,在不作大规模调整的基础上就实现改制扩编,增强部队的实际战斗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