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627崛起南海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431.第431章 锦衣卫行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南镇抚司布置在城内的暗哨向李清扬等人介绍了海汉人的大致状况,这两年海汉人在广州的生意越做越大,情报机关要收集到相关的一些信息也并非难事。这海汉人的生意规模做得大也就罢了,毕竟江浙一地各路富商权贵多如狗,会做生意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当李清扬听闻海汉所组的民团竟然战力比官军还强,并且装备了威力惊人的枪炮,顿时就收起了来时的轻视之心。

李清扬见过官军火器营的操演,深知这火铳火炮的厉害之处,要说这鸟不拉屎的崖州民间竟然藏着一支比官军更能打的私人武装,他当然是对此说法持怀疑态度。然而去年海汉民团在广东的两次大行动早就已经广为人知,一次在李家庄打败围攻当地的数路流寇,并且阵毙廖大鼻等数名官府通缉的流寇头目及属下超过千人,战后还受到了两广总督王尊德的嘉奖,这肯定是做不了假的。

另一次行动则是年底在珠江口与刘香海盗团伙在海上进行了大战,这场海战中也有一些大明海商有幸在万山港亲眼目睹了交战过程,据说海汉人的战船以压倒性的优势打败了刘香船队,仅沉没于万山港内的海盗船就达两位数之多。而此战之后一贯嚣张的刘香海盗团伙全面撤离广东海域,将珠江口让了出来,似乎也成了这种说法的有力证据。大明虽然在珠江口的新安县也有水师营寨,但对刘香团伙的存在一直都是视作不见——或者说得直接点就是不愿主动招惹这个麻烦,毕竟这伙海盗的武装实力相比水师也并没有差得太多了。这两相比较之下,似乎也不难得出海汉人的水面部队也比大明水师更强的结论。

而驻扎在新安县的大明水师也很理智地在战后保持了克制,并没有对自己辖区内出现的另一支水上武装采取敌对行动。海汉人这边倒也知情识趣,打完海盗之后也没有试图扩大地盘,仍然是守着自家的万山港,于是两边也就默契地保持着相安无事。

在李清扬看来,广东水师的这种做法并不称职,大明海疆之内,岂能容下另一支武装力量的存在?至于为何之前放任了刘香海盗团伙的存在,李清扬认为这是能力问题,而并非态度问题。那些海盗在海上神出鬼没,居无定所,逮不着也算正常,这海汉人的武装就在珠江口外的小岛上驻着,水师却还是不闻不问,这不是失职是什么?

李清扬可不相信什么海汉武力胜过大明这种谬论,想那海汉人不过寄居于崖州一隅,而崖州那地方一向是流放犯人之地,属于真正的穷山恶水,加之当地地广人稀,这帮海汉人又能折腾出多大的阵仗?在他看来,最大的可能是海汉人用钱财收买了某些玩忽职守的军方人员,让他们对万山港的存在睁只眼闭只眼。毕竟海汉人善于做生意,想必些许钱财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而边军在近年的腐化状况,作为锦衣卫的李清扬也是略知一二的,如果其中出现了跟海汉人同流合污之徒,他并不会感到奇怪。

事实上南镇抚司会对崖州的海汉人起意,也是因为最近这一年多时间,来自琼州的报告中对海汉人的描述少得不正常,驻崖州总旗甚至在报告中声称这帮人不过是“为数三五百人,以捕鱼农耕为生”,然而南京市面上去年就已经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海汉商品,难道那几十上百两银子一面的镜子、各种晶莹剔透的玻璃器,能是一群渔民造出来的?

锦衣卫毕竟是这个时代远东首屈一指的情报机关,真要安心查一些事情,仅仅靠着一些欺瞒的手段是混不过去的。很快南镇抚司就得知海汉人不但在两广地区将玻璃器生意做得极大,而且已经涵盖了日用品、私盐、运输等多个方面,甚至还具备一定规模的火器制造能力,向两广地区的地方私人武装出售了不少的制式火铳,其性能据说已经不亚于大明官军火器营所配备的武器。

私造火器,这在大明是绝对禁止的行为,于是南镇抚司要查办海汉的理由便又多了一条。但考虑到广东方面的锦衣卫分支机构可能已经有一部分人员被海汉收买,南镇抚司就决定绕开两广的锦衣卫机构,直接派人入琼打探第一手的消息。而且派出的人员不宜过多,大规模的人员调动容易走漏风声,这点道理,南镇抚司主事的官员还是很清楚的。不过他们没有料到的是阴差阳错治下,南镇抚司打算查办海汉的事情还是被有心人获知,并且以不菲的价格卖给了海汉驻广办,于是李清扬等人还没到广州就已经被他们所要调查的对象列为了目标。

李清扬等人到了广州之外,也是严格按照事前的计划,并没有冒然与广州的锦衣卫衙门取得联系,在城外潜伏了一日之后,才进城去了南镇抚司的直属据点。只是他们根本没想到对手早就提前猜到了这一着,在那酒肆周围已经布下了监视圈。以有心算无心,李清扬等人就算再怎么谨慎小心,也很难逃过海汉这边的算计了。

李清扬在酒肆中得到了本地负责人的行动指点,他们要掩饰行迹去往琼州岛海汉人所控制的三亚地区,无非就只有三种办法,一是装作前去贸易的海商,自行驾船前往;二是扮作投奔海汉的移民,由海汉人组织乘船去该地;三则是加入船行,以普通的船员水手身份前往该地。

第一种方法风险最低,但难度也是最大,他们不但要自行购船购货,准备交易所需的钱财,还得雇佣一批熟悉珠江口至三亚航道的水手才行。这么一通折腾下来,就算再怎么顺利也得十天半个月的工夫,而李清扬所得到的行动时限并没有宽裕到可以让他们在广州慢慢做完这些准备工作的程度。而且做这些事牵涉到的方方面面关系太多,相应的暴露身份的可能性也会大增,李清扬可不想还没离开广州就已经被人给发现,于是他率先就否定了这个办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