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627崛起南海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551章 长远眼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但像王畿这样满脑子小算盘的人是否适合身居高位治理一省之地,石迪文倒也不好妄加评判,只是就两人今天接触下来的观感而言,石迪文觉得此人精明有余,大局观却稍差了一些,在乎的就是自己手底下可控的那些产业和利益,却对于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合作前景缺乏足够的认识。两人谈了一天,几乎很少谈及即将到来的两国建交事务,谈话内容都是围绕着粮食贸易进行,而这显然不应该是两国之间唯一的话题。

不过对海汉来说,只要王畿有所求,那事情就好办,不管是粮食贸易还是其他产业,以海汉的财力来操作都不在话下,更何况从浙江大量购买粮食对海汉来说也是刚需,如今无非就是换个交易对象而已。只要三亚那边对此不表示反对,那么与王畿达成协议就没有其他大的阻碍了。

至于目前与海汉有贸易往来的那些粮商,只要把布政使这个招牌搬出来,这些商人就算不服也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咽了。之后王畿还会设法整合浙江的粮食行业,那个时候才是这些粮商真正面临考验的时候。

石迪文发出电报之后仅过了三个小时,就收到了三亚那边发回的批示。考虑到执委会可能为此还专门召开了紧急会议,不得不说这办事效率还是相当高的。执委会的意见很明确,就是以收买和控制王畿为先决条件,其他的条件都可以由石迪文酌情决定。换句话说,浙江粮食市场的未来走向,其实也在石迪文的一念之间。

不过既然执委会已经明确了方向,要以拿下王畿为首要目标,那么石迪文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翌日谈判继续,王畿在第一天所提出的要求基本都得到了石迪文的认可,这其中不仅仅是海汉粮食采购份额的问题,还有双方在粮食运输、结算方式、通商权限等方面的一系列协议,以确保海汉与浙江粮商之间的粮食贸易能够安全稳定地进行下去。至于建筑在粮食贸易基础之上的利益输送关系,这就是双方默认的状况,不需再另行说明了。

石迪文当然不会止步于此,他需要王畿作出进一步的承诺,即两国建交之后,海汉在浙江地区所拥有的权益和所能得到的保障。

“舟山群岛、石浦港,这两个地方必须划归给我国。勘界工作可以由两国共同组织进行,但必须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石迪文开始抛出了海汉的条件:“海汉国籍人员在浙江境内进行正常商贸活动期间,人身和财产安全必须要得到官方的保障。”

按照两国在辽东所议定的建交内容,其实对存在主权争议的领土依然没有达成一个明确的结论,大明立国以来一向是寸土不让,虽然这种所谓的“不让”只是单方面的坚持,但在与外邦的交往中的确没有割让领土以求和平的先例。所以对于海汉实际占领而原属大明的地区,两国的建交协议中也尽量模糊了这些区域的领土主权问题。不过在具体到地方上执行的时候,海汉都会明确地向当地官府提出领土要求,在浙江这边也不例外。

石迪文所提出这两个地方的主权要求,其实先前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向王畿这边吹过风了,所以也说不上是什么突然袭击。但王畿显然认为此事或许还有协商的余地,对于石迪文的条件仍然试图采取拖延战术:“石将军说的这两处地方,皆是浙江的海上门户,不可轻易予以外人。本官会将此事上奏朝廷,由皇上来作决断。”

石迪文心道你拉崇祯出来也没用啊,他是你大明皇帝又不是海汉皇帝,难道还能吓得住我不成。当下语气便有些不满地回应道:“王大人,等这么一来一去折腾完,只怕又是一两个月过去了。我们海汉有句俗语,叫做时间就是金钱,能今天办成的事,我们不会拖到两个月之后再办。再说贵国皇帝日理万机,哪有闲工夫管这一县之地的小事情!”

王畿道:“石将军此言差矣,此等大事若不上报朝廷,岂不是本官失职?”

石迪文摇头道:“不用报了,贵国朝廷又不是不知道这些事,不然辽东金州现在被我国占着,贵国皇帝为什么还是同意了跟我国建交?还不就是指望着我国军队能在北方替贵国挡住金人南下的铁骑嘛!北方连州府都快保不住了,你还在南方跟我们争这一县之地,你觉得皇帝陛下知道这消息会开心吗?”

海汉与大明的建交从本质上说就是一场交易,大明希望海汉能替自己挡住后金南下入侵的脚步,而海汉需要大明打开国门,让自己获得所需的资源和市场,同时承认那些已经被海汉据为己有的土地更换了新主人。双方在这场交易中各取所需,从长远来看其实都有好处。大明能够保住自己的国体免于覆灭,而海汉也能得到自己最需要的土地、原材料、人力和市场。最重要的是,两国都能从中得到和平。

两国高层的有识之士自然都能计算到这种局面,也明白建立外交关系给自家能够带来的好处,所以才会在辽东会谈之后很快就确定了两国建交的事宜。海汉出钱出兵在北方拖住后金,然后在南方用通商的手段把费用再赚回来,而大明要做事情则更为简单,只需全程对海汉的行为保持装聋作哑就行了。

像王畿这种要半道跳出来扮演聪明人的家伙,自然不太可能得到朝廷和崇祯皇帝的认可。他这种自作聪明要上奏朝廷的打算,其实无异于是把朝廷的遮羞布撕下来,上面怎么可能容忍他这样的行为。如果不是他表现出了与海汉合作的诚意,石迪文大可不用提点他,就让他写奏折上奏,然后被朝廷随便弄个由头把这布政使的帽子给取了,换个更懂事的官员来浙江主持大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