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627崛起南海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60章 武力展示(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国防部事前便已经跟几家报社谈好,在国庆之后趁热打铁推出一系列的军官访谈,受访者全部都是此次立功受奖的人物,由报纸对他们的英雄事迹进行更为详细的报道。这种题材一直都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内容,相信等这一系列的专访连载刊出之后,又将在海汉民间掀起新一轮的参军热潮。

当然经过了官方的包装之后,武森或许就不会再是民间说书先生口中的“蛟龙转世”了,但一个得到官方背书的英雄形象,显然会比民间不靠谱的夸大更具公信力,对于武森个人今后在仕途上的发展也能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海军陆战队的存在对海汉国内民众来说倒也不算陌生,他们在辽东地区的战斗经历早就通过报纸传达开了,除了军服式样之外,这支部队的单兵装备与陆军的特战团几乎一模一样,自然也就会被民众视为了与特战团同一等级的精锐部队——而这也正是王汤姆想要达成的阶段目标。

在海军陆战队之后出场的是骑兵营,但实际上这个编制多数时候只是一个统称,近年来海汉控制的疆域不断扩大,各地驻军都或多或少有了骑兵的编制。而由哈鲁恭统帅的这支骑兵部队,也在不断地吐故纳新,并将一部分人员和马匹分流到各个地区驻扎,以减轻运输和饲养的压力。

此前征伐马尼拉的战役中,骑兵营虽然也参与其中,但其实前期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主要都是海军与陆军步兵在扮演主角。直到后期海汉军攻破了马尼拉城,城中的西班牙人大量出逃到巴石河以北的内陆平原躲避战乱,这个时候哈鲁恭的骑兵才开始在追剿残敌的过程中显现威力。但总的说来,骑兵在马尼拉战役中所起到的作用有限,重要性远不及以前在北方地区采取的军事行动。

不过在普通民众眼中,骑兵毫无疑问是相当具有视觉冲击力的部队,哪怕他们在战场上所取得的战果有限,也不会妨碍民众对这支部队的青睐和支持。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海汉的骑兵部队,比如看到这支部队的外国武官就很难有什么好脸色。无需与海汉骑兵营交手,只要稍有军事常识的人就不难想到,当一支装备精良的海汉部队拥有了更好的机动力之后会对其实力起到多大的提升作用。要知道海汉的骑兵部队可不仅仅只是装备长矛马刀弓箭这类传统武器,而是大面积列装了新式的海汉步枪,组成的火枪阵杀伤力丝毫不亚于步兵,再加上其一人两马甚至三马的可怕机动力,任谁碰上了都只有大呼头疼的份。

对其他国家来说,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海汉目前的骑兵规模仍然受限于马匹的保有量,数量一直都在千人以下,真正能一次性投入战场的战力不过几百骑。这一方面是骑兵部队的军费预算有限,难以放开手脚扩大编制,另一方面也是跟海汉所选择的发展战略有关。

海汉一直以海上为对外扩张的主要途径,极少会染指内陆地区,实际上目前还没有保有大量骑兵的作战需求。即便今后有了更多的战马,国防部所考虑的发展方向也不会是扩编骑兵,而是给类似特战团这样的陆军部队配备更多的坐骑和驮马,以此来加强其作战期间的机动力。至于哈鲁恭所向往的那种蒙古式的大骑兵部队,在海汉的国情环境下其实并不实际,他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

国防部希望的是用更多的马匹将陆军部队骑兵化,而不是继续扩编专门的骑兵部队,这两者看似异曲同工,但实际上还是有着显著的差别。训练一支优秀的骑兵部队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不比训练海军容易,而且对人员和马匹的淘汰率也非常高。但如果仅仅只是训练普通士兵学会骑马,甚至都不需要他们掌握在马背上打仗的技战术,那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而这便是国防部想要达成的目标。这也不完全是国防部抠门,在现有的条件下,后一种做法显然能够更为快速地提升陆军的战斗力,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化的作用,这也正是海汉的基本国策之一。

哈鲁恭已经年满四十了,虽说骑马上阵依然不是问题,但他自己也明白,骑兵部队虽然看起来表面光鲜,但自己能从国防部争取到的资源有限,如果想要像其他部队那样扩大编制,那就只能降低训练和装备的标准,向普通的陆军部队看齐,而这又与他成立骑兵部队的初衷是相悖的。所以他还是选择了妥协,保留一支精锐骑兵的编制,将骑兵的战术战法传承下去;同时设法扩大军马的养殖规模,以国防部所选择的方式去增加陆军中的骑兵比例。他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从一线部队退出之前,尽可能为海汉的骑兵部队和军马养殖体系打下一个坚固的基础。

哈鲁恭当初参加穿越的目的之一,是想等有机会了在内蒙地区寻找自己先祖的遗迹,说不定还能找到家族上数若干辈的老祖宗。不过以海汉目前的发展方向,他认为自己的这个目的是很难实现了。但他还是希望今后到北方去定居,不管山东还是辽东都行,那里至少能离他梦里经常出现的大草原近一些。

当然他并不会后悔十年前参加了穿越行动,这十年中南征北战,也算圆了他以前当骑兵时未能完成的梦想。不过人活到一定的阶段,就得重新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比如现在,相较于亲自率兵打仗征伐四方,他更想要看到一支强大的海汉骑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