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真桃花石帝国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七十二章 阿提拉郡、坚昆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三年后,称呼孙秀荣为大都护的人逐渐少了起来,而称呼他为博格达汗的人多了起来。

此时,他麾下已经有了庭州、伊犁州、碎叶州、昭武州、葛逻禄州、海州六个大州,户口已经超过八十万,丁口接近四百万的偌大势力。

其中的葛逻禄州,自然是后世哈萨克汗国的小玉兹、中玉兹所在,短暂被葛逻禄人统治过一段时间。

而海州,自然是咸海、里海附近的领土。

虽然他占据如此大的地方,总人口还是只有大唐河北道的一半,但放眼西域,已经是笑傲群雄的存在了。

他的正规营头也从以前的三十七个增加到五十个,十五万大军,若是算上府兵,那就更多了。

饶是如此,他这点军力依旧不不够看,能够随时用来机动的部队最多只有五万,而在此时,由于高仙芝的苦心经营,安西六镇(龟兹、焉耆、疏勒、于阗、高昌、伊州)加上拔汗那、赛迦申、识匿三镇,总军力也在五万以上。

南面的呼罗珊大食总军力更是远在他之上。

不过在此时,孙秀荣的陆战用五百斤重炮,望远镜已经列装部队了,虽然不是全部列装,只是装备了怛逻斯、碎叶城、阿利施城三地的机动军团,但也足够了。

何况,随着与科萨汗国、呼罗珊大食签订了贸易协定,这几年碎叶军已经有足够的财力来满足境内庞大需要官府支应薪饷的人员需要。

北庭大都护府,已经很少有人提到了,博格达汗,倒是有更多的人说起。

对于这一点,孙秀荣默许了。

同样对于这一点,大唐布置在碎叶军境内的黑衣卫探子报给长安后,自然让那里的人恨得牙痒痒的,但形势比人强,李隆基是一个英明的皇帝,他最早摒弃了中原帝国堆积大量农兵的做法,让帝国一直保持精兵的态势。

同时在国内大兴驿站,让最远的地方也能在五日内将消息传递到京城,虽然北方大量土地已经控制在贵族豪强手里了,但广袤的南方的粮食出产通过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能够远远运到洛阳、长安两地,两地巨大、众多的粮仓里依然充盈无比。

对于老大帝国来说,军力、粮草依旧不成问题。

加上眯缝着一对眼睛,继续在长安扮演人畜无害胖可爱模样的安禄山成为北方身兼数职的国之干城,皇帝夫妇便继续莺歌燕舞,夜夜笙歌了。

......

在以后世哈萨克汗国小玉兹、中玉兹为主体新设的葛逻禄州中,位于最西边的郡就是后世哈萨克斯坦西部最大的城市阿克托必所在了。

当然了,此时阿克托必毫无踪影,不过在大夏时代,由于这里土地肥沃,河流众多,矿产丰富,又深处内地(缓冲游牧部族的冲击),原本就是处在最西边的基马克部落的王帐所在,落入到碎叶军手里后,孙秀荣便决定在这里修建城堡。

阿提拉,这是这座城市的新名字,显示了他的野心。

阿提拉郡,就是葛逻禄州最西边的郡。

此时的阿提拉郡周围森林密布,距离北边的萨日德格河(乌拉尔河)也只有两百里,这里原本就有四条河流汇聚,在其西北边,一条河流最终汇入萨日德格河,在这条河流中游,后世俄罗斯的索利伊列茨克所在有一处天然硝石矿所在,也是整个欧洲地少有的硝石矿所在。

孙秀荣在失去了呼伦贝尔、高昌、哈密附近的天然硝石矿后,自然不会再失去这处矿物了。

而阿提拉附近还有黄铁矿、铜矿、煤矿,自然是进军欧洲的绝佳基地。

在碎叶军彻底覆灭葛逻禄汗国后,虽然将其牧户大多数收入囊中,不过依旧有些跑到了北方,也就是南西伯利亚草原上,那里面积广阔,沼泽纵横,天气寒冷,孙秀荣并没有理会他们,而是任由他们去了。

在五千葛逻禄俘虏的紧张施工下,碎叶军只花了半年就修建了一座大城,孙秀荣的义子耿思都带着两个粟特营在此地驻扎、屯田,同时管辖着周围两万余户的牧户。

这些牧户在失去青壮男丁后,只能任由碎叶军使唤,按照孙秀荣的吩咐,孙秀荣从中挑选了三千户勉强会种地的葛逻禄人与两个粟特营一起在城池附近屯田。

如此一来,阿提拉城附近就有九千可以种地的农户,按照每户三十亩的水准,加起来就是二十七万亩,以碎叶军时下的耕种水平,五十万石的粮获还是有的,上缴三成后就是十五万石。

若是再过个两三年,此地可以储存大量的粮食,届时通过北面的萨日德格河利用冰船可以快速运到萨日德格河的河口城市阿特劳。

然后利用里海的海运,可以很快地运到重镇克孜勒港。

到了此时,由于与科萨汗国、呼罗珊大食关系都不错,与对面的阿塞拜疆国、陀拔思单国的关系更是颇佳,克孜勒港可以方便地从那里购买粮草和淡水,不过将粮食掌握在自己手里终究是比购买好。

设置阿提拉郡后,原本由拔塞干营驻扎的阿特劳城便划归该郡管辖了,加上由乌古斯营占据的库利萨雷,地广人稀的阿提拉郡麾下就有了三县一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