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事件后,为了避免出现大盘股指在短时间内下跌,于是交易所制定出了自动停盘的机制。
也就是说,为了避免股市出现大幅度的波动,股灾让人们一贫如洗,于是设定了一个涨跌幅度,当达到这个幅度的时候为控制风险采取暂停交易的措施。
这就是熔断。
星期一下午收盘时,联邦的股市终于不画心电图了,大盘股指暴跌幅度超过百分之10,直接触发交易所出现了第一次熔断机制。
别想着人为什么没能提前想到这种方式,因为人类社会规则的建立都是在不断犯错的基础上建立的,但可怕的是,人们发现规则漏洞的本领要远远大于完善规则的效率,而每一次规则的完善都建立在规则崩坏的基础上。
87年美股股灾,黑色星期一来临,而一年之后熔断机制才上线,而且才只有十五分钟。
2015年华国股灾,下跌幅度两个月达百分之四十五,从那时开始才考虑设置熔断的机制。
紧接着,第二天开盘二十分钟不到,联邦股市又熔断了。。
第三天,恐慌情绪泛滥,众多金融机构、银行出现了挤兑潮,到第四天的时候,已经有三百多家金融机构、7家银行宣布破产。
在一片哀嚎声中,联邦政府不得不宣布救市。
任何的市场调节都是通过货币调节来实现的,而货币政策的三板斧就是:利率调控、量化宽松、撒币(直接发钱)。
在广泛民意的要求下,之后的三个月,中央行很快进行救市——继利率调控后又实行了量化宽松,但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
什么支援流动性、暂停融资、公司自发增持行为,以及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下,仅仅略微缓解了下跌的趋势几日后,熔断又再次到来。
连续五次熔断之后,联邦股市已经在一个月跌幅达百分之四十,其中已经死马当活马医的联邦政府实在没办法了,干脆禁止了股票市场的做空行为。
可禁止做空除了让这些急于套现的金融机构被套死,对于整体性的系统危机不但没有利好作用,反倒相当于拿了一个大喇叭说“完蛋了,只能这样了,不然大家都得跌死了。”
在悲观的预期下,恐慌情绪不断的泛滥。
三个月后,当经济学家们围绕着【到底要不要动用国家的力量】救市的时候,金融危机所引起的系统性金融危机正式爆发,并且通过国际投资开始影响周围的国家, 一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荡漾了开来。
世界的事情先不说, 联邦内房市下跌幅度达到百分之二十, 仅当月,联邦十家大型商业银行起诉的人数预期数总数达180万人。
房子的趋势不再赚钱,一些负债率高的地产商直接跑路, 烂尾楼比比皆是。刚需和还得起的不得不为一堆水泥钢筋掏钱,还不起的直接不还了, 理所当然下, 前所未有的断供潮来临。
断供潮反馈到实体经济形成恶性循环的来临, 人们的房子被银行和金融机构收走,为了回笼资金应对挤兑潮, 于是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将房子出售,但问题是以当前的价格根本无人接手,那么只能亏本降价。
时间来到第四个月, 房市已经跌到了二十, 于此同时股市、债市双崩。
联邦政府一看, 第三板斧撒币是不能撒了, 一旦再撒币,货币就要面临贬值的风险了。
有了象国作为榜样, 一旦贬值的预期形成,那么整个金融系统都要完蛋,更何况联邦政府现在也没钱啊。在综合考虑之下, 为了自保那就只能不顾大家的死活了。
无可奈何之下,政府彻底放弃了救助金融市场, 套在所有人脖子上的绳索瞬间收紧——在第四个月的周五下班前,联邦中央银行正式宣布:大幅度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