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为了这次的伏击,在排兵布阵上还是下了一番工夫的,在汉城以西,几乎都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这种地形,其实是不利用打伏击战的,不过好处是南面紧邻汉水,蜀军只需要三面布防即可,在张翼和廖化到来之后,姜维兵力大增,自然有信心打好这一仗了。
东面,姜维亲率本部兵马做正面拦截,西面则由王平率军封死魏军的退路,南面是汉水,这一段水流湍急,基本上无法泅渡,所以姜维也就无需派兵来驻守了,只有北面,需要派兵来进行了阻击,以防止魏军受到前后夹攻之后向北进行窜逃。
由于北面的防御范围较大,姜维便以张翼和廖化各率一部兵马进行阻击,张翼居东,与姜维部相接,廖化居西,与王平部相接。
四路人马形成了一个半月型的包围圈,姜维在北面安排了张翼和廖化两路人马,就是为了消除各路人马之间的空隙,形成对魏军的铁壁合围。
这一战姜维集结了六万多人马,就是抱着准备一举全歼夏侯霸的意图而来的。夏侯霸的三万人,可是一条大鱼,如果姜维此役能大获全胜的话,必然会彻底地改变汉之战的结局。
蜀军已经是埋伏良久了,等到魏军一踏入伏击圈,姜维便是一声号令,擂响了战鼓,四路人马,同时从三面出击,发了进攻。
蜀军参战的基本上都是步兵,因为成建制的骑兵蜀军本来也没有,不过姜维倒也不急于全速进攻,而是排好了阵型,步步为营,缓缓地向前逼近。
铁壁合围,蜀军就是用枪戟构筑一道铁壁,层层推进,步步为营,一步步地向前压缩魏军的活动空间。
密密麻麻的枪林,整齐而有序的步伐,催人奋进的鼓点,以及激荡来的尘烟,高亢的喊声之杀,从气势上来讲,蜀军是先声夺人,想要籍此来压垮魏军的斗志。
曹亮自然不可能让蜀军攻到面前再战斗,骑兵在战场上虽然一定的冲刺空间,如果战马跑不来的话,就没有任何的冲击力可言,那骑兵也就只有比步兵高上几头的优势而已,根本无法发挥出骑兵的战力来。
所以曹亮很快地集结来骑兵,认准了东北方向,下令了攻击的命令。
越骑营虽然参加了阳平关之战,但无论是偷袭破城还是随后的守城作战,其实都没有发挥出骑兵的特点和优势来,充其量算是一个热身仗。
不过热身仗也有热身仗的好处,那就是让越骑营可以熟悉这种血腥的战场环境,熟悉那种训练从来没有过的生死搏杀,经过阳平关之战,几乎所有越骑兵都不再畏惧那种血腥感了。
此刻的骑兵冲锋,才让越骑兵有一种熟悉的感觉,纵马驰骋,在风驰电掣之,才能真正体会到骑兵的威力,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刻也就是真正衡量越骑营战斗力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