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淮南军在颖上受到了重创,诸葛诞也没有时间来得及对军队进行重新的整编和重组,一听到寿春有事,就立刻出发,许多建制都是空的。
但这似乎并没有妨碍淮南军的战斗力,毕竟能从死人堆里爬出来,都是铮铮铁骨的硬汉,这一支残军,实力完全不输于任何一支正规的军队。
吴军在陆战方面,一直是存在短板的,尽管在诸葛恪执掌大权的时代,吴军重用丹阳兵,选择民风彪悍的山越人充实军队,让吴军在步战方面大有色。
但孙峻上台之后,唯恐诸葛恪的亲信将领闹事,对吴军诸葛恪的嫡系势力进行了清洗,自然不乏诸葛恪提拨来的山越将领,所以丹阳兵在这次的清洗之也遭遇到了重创,战斗力大不如前了。
而淮南军听闻到寿春被围,个个是心急如焚,义愤填膺,对吴军背信弃义的举动极为的愤慨,许多人的家人更都是在寿春的,一旦寿春失守,谁也无法保证他们的家人不会遭殃,所以为了急着救援寿春,这些淮南兵都特别的拼命,那怕地形上处于不利的状态,他们也是个个奋勇冲锋,与吴军展开了血战,一步步地扭转劣势。
唐咨在吴军之,也算得上是一员勇将了,唐咨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吴国人,而是魏国徐州利城郡人。黄初年间,曹丕征伐吴国,利城郡的兵士蔡方率众造反,推举唐咨为首,并斩杀太守徐箕,后来叛乱被平定,蔡方被杀,唐咨则逃奔了吴国。
做为一名降将,唐咨自然是没有资格在吴国摆谱的,他之所以能升到前将军的位置上,自然凭借的就是自己的勇猛顽强战功卓著,孙峻让他带领着五千人去阻击诸葛诞的三万人马,明知道这个任务是相当的艰巨,但唐咨却是义无反顾。
这场阻击战打得十分惨烈,唐咨的五千人马折损过半,但唐咨却没有后退半步,一直坚守着阵地,与淮南军血战到底,也让诸葛诞在发进攻一天一夜之后,都无法向前推进半步。
孙綝担心唐咨那边顶不住,于是向孙峻建议抽调一部分攻城的军队下来去援助唐咨,阻挡诸葛诞的南下。
不过孙峻没有同意他的建议,现在攻城战已经进行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将攻城的军队抽调一部分下来,必然会影响到攻城的效率,所以孙峻咬咬牙,把自己身边仅剩的五千人马全部派了出去,去增援唐咨。
同时也给攻城的孙綝、朱异、吕据和留赞下达了死命令,要求他们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必须在一天的时间之内,拿下寿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