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为长生[重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分卷阅读58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宁为长生[重生]作者:谢亦

下的动摇。

可不管他们划什么拳,镇北侯爷就是不接招,张口闭口就是那几句。

新一轮的争执再一次开始,武人嗓门大,东升听了这么一上午已经是头晕耳鸣,他见皇帝陛下头疼地捏鼻梁,壮着胆子上前道:“陛下,午膳的时辰过了,您看……?”

贞元皇帝却没有领受他的好意,摆了摆手,一声不吭地看着镇北侯爷掐着以为军机大臣的衣领,口水喷的对方满脸都是。

他哪里还有什么胃口,吃什么都是给自己添堵。

贞元皇帝闭上眼睛,直到入夜将这些舌战了一天嗓子都哑了的大将们送走,他才露出一个冷脸来。

“陛下,您午间未进食,晚膳万万不能再怠慢了。微臣这就让人端上来,可好?”

东升太监给他端上茶水,恭敬地问道。

贞元皇帝沉默了半晌,忽而问道:“东升儿,你说朕这次……”

话却没有说完。

徙民迁徙到鲜卑必有损耗,他想让朱家军领这份差事,也确实打着让百信的眼睛看着朱家军的主意,不至于有大过失而埋怨君主。

但他现在犹豫了。

为了这点风险,却冒更大的风险,是否值得?

而他没有犹豫太久,一封从鲜卑而来八百里加急的公函,替他做下决定。

第61章峰回路转

第六十一章

从鲜卑府送抵京城的八百里加急公函,在重阳节前抵达洛京。

彼时,贞元皇帝正对于是否采纳荆州和豫州州牧所上呈的徙民由朱家军护送的事情而犹豫不决。就在公函抵京的前一夜,他撇开镇北侯爷朱承元与军机处大臣商议至晚,已经着中书拟诏定由朱家军全权负责此时。

帝王是全天下最爱惜羽毛的人,能够有朱家军为他分忧他当然不会顾虑事后的罪责朱家军是否承受得起。让他犹豫的是,南派朱家军一营将士会否对鲜卑以及北境的安危构成威胁。

但正如军机大臣所言,朱家军行军不是一年两年,将才济济,军力深厚,绝非一营将士空缺就会影响其威慑和战力的。

这话让贞元皇帝一面欢喜一面担忧。

作为大靖的皇帝,他比谁都希望大靖军伍雄厚,威慑邦邻。

但也是作为一代帝王,他无法容忍大靖最强的军伍只认朱帅不识司马。

出于对朱家军实力的信任,又或许是心里的这点不痛快,贞元皇帝最终下了这个决定。

但还未等他当朝宣布这个旨意,朱家军八百里加急的公函先一步送达天听。

听说是加盖帅印的八百里加急公函,群臣和贞元皇帝一样下意识地眼皮一跳――现在可没有第二个司马御棋给朱元帅下刀子了,这一次,莫非……有出了什么大乱子?

皇帝和众臣在刹那间做好了最坏的心理准备,当听宣读说是鲜卑府冬日提前请求调配物资银两的奏请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董相执笏出列道:“陛下,依微臣看兵马大元帅所请须得重视。以往,入冬前就是前鲜卑各部与我大靖大动干戈之时,尤其是在年景不好冬日又提早到来的年份。为安定民心,减少百姓伤亡,臣以为朱元帅之请刻不容缓。”

群臣oo的议论声响起,户部左侍郎看了看身前不动声色的上峰,正有动作,就被户部右侍郎一把拦住。

这两位左右侍郎往日一向针锋相对,但在朝堂之上也不敢当着天子的面喧哗。左侍郎这么一恼错失先机,只听前方兵部尚书常寿安高声道:“启禀陛下,臣附议宰相所言。不过,不仅是鲜卑府的百姓,驻守鲜卑的将士也当加送棉衣等御寒之物以及驱寒药草,以免冬日漫漫折损我大军兵力。”

“常尚书所言甚是,臣附议。”

户部左侍郎方波听到这个声音惊诧地抬起头来,方才出声附议的不正是他的顶头上司户部尚书!

只听李尚书继续道:“鲜卑府与凉州二处过冬的银两器物,户部已经盘算办理。不过,未曾预料到北境冬日提前的情况,望陛下宽限一日,待微臣与户部各位同僚盘点清算完毕,再递上具体条陈。”

方波额头上蓦地冒出一层冷汗!

如果刚才不是右侍郎拦了他一下,他此刻恐怕官帽不保啊!

只因他方才所要发表的高谈阔论,正是户部的银钱如何紧缺之类的推托之词,而此刻上下同僚们一片附议之声,若是刚才真说出口,他恐怕会成为第二个被陛下当廷仗责的臣属。

贞元皇帝听了一阵,道:“兵部户部共同处理此事,明日早朝将条陈递上,这一批是急用物资,不得耽搁,明白吗?”

“臣领旨。”

“臣领旨。”

兵部户部两位尚书立即道。

上座的皇帝陛下的声音停了一阵,而后道:“今日朕还有一事,五日前荆州与豫州州牧上书请求南派朱家军护送徙民入鲜卑。”

“朕思虑再三,一来徙民迁移时间紧迫,朱家军南派的时间耗费过久。二来,朱家军另有护卫北境的重责在身,不得分心。现如今朱爱卿又说明鲜卑冬日提前,鲜卑往后也将有一场硬仗要打,鲜卑府民心是否能够安定,归顺于我大靖,便在此一举。因此,朕将令荆州和豫州属地驻兵护送徙民,至原北境边防线,再由朱家军接手安定徙民。众卿,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臣附议。”

“陛下思虑周全,臣附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