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长生[重生]作者:谢亦
早早就在各地做好准备,疫病发生后,一应的药材早已备齐,治理之事有条不紊。在七月末,疫病平定下来的奏折便上呈天听。
贞元皇帝大喜,当场表彰两位皇子行事端方为民效力堪为皇室楷模,喜讯一出倒是让后宫几人欢喜几人愁。
楼安康几人为此欢欣雀跃,国子学的学子们是天下学子中离时政最近的存在,在平州一战平复之后,杨广的灾情就成了他们唯一的话题,跟着百官为天下黎民忧心,时有应对之策在交谈之际提及。如今灾情大定,他们也感同身受一般,人人脸上都有喜气。
朱定北还听说,这一届的诗书大赛空前热闹,不仅有许多学子做文章大肆赞扬朝廷之功陛下圣明,还有人画了一副万里河山图,被文殊阁重金买下高悬在大堂之上,成为一时热谈。
朱定北听后,心中满是腹诽:啧,这群洛京酸儒还真会耍玩。
想他当年在北疆厮杀,哪有这个闲情写诗作画拍马屁?
而这些人,在这繁华安泰之地写写字作作画也能被夸得天上有地上无。朱小侯爷必须说,他绝对不是嫉妒,他这是看不起:这群闲的蛋疼的龟孙子!
在灾情稳定之际,平州州牧一道奏请也到了洛京。
为的正是那批初时被平州军认定是海寇同党,而后发现竟然是大靖遗民,帮助平州军找回被海寇囚禁的五万大军的海妖一族。
平州州牧已将这些人接回岸上,但如何安置他们,却要请陛下定夺。他在奏折上请命这些人定居平州,同时将他们编入军伍。不提他们本身凶悍至极的战力,单凭他们对海的熟悉和驾驭海妖的能力,这些人若是加入平州军,那便是大靖之福。
有海的儿女在此,何惧海寇之流?
贞元皇帝与董相商议之后,恩准了滕慧的奏请,此外还就遗民救助五万大军一事发下重赏,将遗民大挫平州军之事一带而过按下不提。
末了,皇帝还对董相说起董家的二公子,在这次平州一战中立下奇功的董明和。
“爱卿府中两位公子龙章凤姿,长子聪慧在地方上政绩斐然,次子更是精通兵法,屡立战功,当真文武双全,为朕分忧,国之栋梁也。”
贞元皇帝言辞恳切,显然对董相两个儿子都十分满意。
董相道:“陛下您有所不知,我那二儿子自小就顽劣不逊,便是他这次从军也是,竟瞒着我与他娘一个招呼也不打就到平州投军去了,没少让他阿娘忧心。没想到这次让这小子误打误撞,实是我大靖有福才得遗民归顺,战局方定,那小子充其量就是逞凶斗狠,当不得陛下夸奖。”
听他如此自谦,贞元皇帝一笑带过。
董家的二公子啊。
待此番兵部核定战功,就该忝为五品中郎将了。大靖最年轻的参将,如何当不得他的夸奖呢?
若是此子堪当大用,他的御用军首领的人选,约莫,就能定下了。
第126章阁老之殇
第一百二十六章
董明和拜为五品中郎将之前,朱定北从钱悔送回的信件中看到了夹带其中的董二少爷的亲笔信。
在信上,董明和真诚地感谢了朱定北的相助之情。若不是他托钱悔带给他的那一卷海战兵书,他无法发起那一次的奇袭,攻破海妖一族。
不错,朱定北托钱悔带给董明和的,正是一卷兵书。
行军鬼策上册中,海战一篇。
董明和并不知那是行军鬼策中的一篇,朱定北将如此贵重的兵书赠与他而不是钱悔或是秦灭胡,正是因为行军鬼策不是一般人可以参透的。他与钱悔有半师情谊,也看得出钱悔足够聪慧沉稳,但悟性上却差了一点。秦灭胡身为统领独女,州牧之妻,正四品中郎将,或许有能力参透这一卷兵书,却同样意味着朱定北将会冒极大的风险。
如此,董明和则成了最好的人选。
他们二人只有过一席之谈,但君子之交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已经足够。
他知道,曾经威名赫赫的海霸王绝对能够驾驭这卷兵书。
而董明和也没有让他失望。
他很期待,这一世,这位海霸王将开辟出怎样一番天地。
在他收到平州来信后不久,老侯爷也收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来信。
朱定北在前院书房中听老侯爷说起这个送信人时,也颇为惊讶。竟然是新科武状元,田益。
朱定北曾听宁衡说起过田家和朱家的渊源,而田益在离开流放地之后凭借一己之力夺得武状元之位自请到凉州参军,他便放弃了将招揽对方的打算。田益不是池中物,他有这个能力走好自己的路,并不需要他人伸出援手。而这个人性子孤傲,招揽不成反而可能惹出仇怨。
朱定北一直当对方自尊心过高,因此从未想过凭借祖辈的关系和朱家来往,没想到,在他在凉州小有作为之后竟然会主动联络。
朱定北绞尽脑汁也没想出来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便猜测道:“莫非他遇上了什么难处?”
老侯爷正在感怀先辈际遇,冷不防听见他这么一说,顿时虎了一张脸,说:“胡说什么,田家世代铁骨铮铮,即便有苦处也会自己咽下,不会祈求别人相帮。”
朱定北尴尬地摸了摸鼻子,“那他寻阿爷,所为何事?”
“哪里有什么事……”老侯爷说了一句,叹了口气,顿了顿才对朱定北说道:“你年纪小,可能不知道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