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长生[重生]作者:谢亦
没查到。不过,咱们已经将匈奴的事情告知陛下,他在彻查,有一个潜逃的李家人已经落到暗卫手中。”
朱定北惊讶,“动作这么快?”
宁家也在查,他没想到皇帝的暗卫竟然比无孔不入的宁家更快地找出了逃犯。
“长生忘了,陛下手中还有李家人。”
宁衡说。
朱定北这才想起来,贞元皇帝手中确实有李家人,就是为皇帝探宝的那一队人。在李家被判处九族之后,这些人皇帝却没有动,现在从他们口中得知李家的一些退路从而把逃犯揪出来也不是没可能。毕竟能被李平派过来给皇帝探宝的子弟,多少都知道一些内情。
朱定北叹了声,道:“不知道陛下会从那个人口中知道什么,但愿,这不是李党可以安排。”
朱定北对李家人的手段一点都不敢轻视,哪怕皇帝得了李家人,他也怕李家人利用那个人的口舌煽动些什么。他虽然觉得皇帝不至于蠢到对宁家动手,但心中隐然就生出危机感来。
宁衡:“他们被陛下秘密扣押,我的人也查不到他们身在何处。不过,这几日陛下并没有异动,想来还未挖出实际的消息。”
他们两个人都领教过李家余孽的嘴硬,若是那个李家人和李甲李乙一样喊这天下之主应当是李家,那乐子才大呢。
第157章出海对敌
第一百五十七章
海寇的猖獗在朱定北的意料之外。
谁都知道,广州府是宁家的地盘,在这里,皇帝的昭令或许都比不上宁家家主的号令管用。但就是在宁家家主的楼船还未出宁家的本家南海郡的船坞时,海寇便将刀锋转向了宁家的楼船。宁家楼船的夜巡人在发出警示之后没过多久就被海寇尽数灭口,可见他们也是有备而来,若非船上的是宁家家主本人,一应人手用的都是宁家最顶尖的人物,或许这一次就真的着了海寇的道。
即便如此,楼船也被损毁,宁衡等人不得不乘坐小船离开。
援兵到来前,高凉郡南海郡相连的七处船坞全部遇袭。这让他们明白之前广州府的水师都错估了海寇的数量和战力,商户们损失惨重的同时,派出剿匪的水师竟都无功而返,这让广州府的各大商户对水师的能力产生极大的怀疑和不满。
董明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手了剿匪的任务。
朱定北和宁衡原本北行的回程计划也就此中断,原本剿匪也没有他们什么事,但对方既然都已经把刀子架在自己的脖子上,不好好回敬一下他们,朱小侯爷这口气就顺不了。
负责探路的俞登回来了,带回来的消息也同样让人忧心。
据他说,这些海寇在南海上的一些礁石群中占山为王,礁石群中危险重重,他和他驯养的海妖鱼也无法深入其中。但远远能看见至少上百艘战船,吃水的吨位可以看出里头养了不少人。
钱悔:“看来北边逃过来的水寇也投奔了这些人,那领头人是个人物。”
他和董明和等人都是平州水师中的佼佼者,北海上的海寇和他们也都是老相识了,正是被他们打得退无可退,才不得不舍弃自己的那片海域往南退。没想到,他们居然横跨了整个东海,直接往南海这片来了。呵,当真是缘分。
董明和道:“上头说他们的策略前所未见,若这个人不是南海海寇中人也不是北海海寇的人,是如何驯服这两方人为他所用的?”
朱定北搓了搓指节,凝声道:“南海的海寇一向是小打小闹,说不定里头卧虎藏龙,岂能凭借经验断定他就不是南海人。”
“哦?”董明和诧异,“长生觉得他是南海海寇中人?”
“只是猜测。”
朱定北想了想,转头看向宁衡,后者对他点了点头,他才接着说道:“广州府的海岸连绵,跨越整个南海。以宁家行商的经验看,这片海域上有不少岛屿都是有主之地,这一片地方只有宁家的商队会由此路过,彼此之间从无交情,据传,这些岛屿是南海海寇的聚居地,走那条航线的宁家商船,他们也都会行个方便,彼此互不干涉。”
这算是宁家商户中不宣的秘密。
宁家并非和海寇合作,只不过是各自达成了这种默契罢了。
海寇也大多是沿海州府中活不下去的流民,迫不得已才出海为寇,长年累月下来,他们的子孙后代也无法回到海岸重为良民。那些老弱妇孺也需要安顿的地方,青壮男丁在外犯事,按江湖规矩说不能牵涉道家里无辜的人。这些人想要守住安宁,自然也不会没眼色到无事生非。
可是这一次,井水不犯河水的规矩被海寇率先打破了。
他们对宁家的楼船动手,可见他们已经从那条航线的岛屿上搬离――这一点已经从俞登口中证实。但为何搬离,这其中定有隐情。
董明和几人都明白了话中深意。
“会不会是因为灾年寒冻的关系?”黄煜猜测,“听水师里的老兵头说这两年又是雨又是雪,海面上的水也涨高了近一尺。这些人弃岛,会不会岛屿已被淹没?”说着,他看向宁衡,希望他能确认。
宁衡据实道:“那条航线宁家五个月前还曾往返过一次。”
那就不是因为水位淹没海岛的缘故了。
俞登听他们猜测,默默地把口中的食物吃下去后,才慢慢地开口道:“海妖说,南海海上出现了不少深海怪物,它们都不是对手。”
董明和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这么重要的情报,怎么不找说?
钱悔:“可是他们并没有投降求援的意思,反而占海为王,甚至对船坞官兵出手,绝对是在挑衅,引我们开战。只是这么做,他们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