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生[重生]作者:捂脸大笑
分节阅读22
对于目前的中国而言,专利法确实是个新鲜事物,有所顾忌也是情理之中。不过如今飞燕摆脱了依附银行贷款产生的种种掣肘,对于地方扶持也不像前世那么看重,为了留住这个很有潜力的新兴产业,本省也会以加开放合理的态度来支持企业的发展吧。对于这点陈远鸣倒是不太担心,前世能拿出千万美元来搞vcd产业的地方政府,如今也不该为了这点问题横加阻挠,别提还有肖家这尊大神在。
笑了笑,陈远鸣放下手里的资料,坐直了身体。“你们的诚意我已经非常明了,现在唯的问题就是我之前说过的vcd光盘,在我的计划里,生产制造vcd光盘并不在预期目标中,这里面涉及太相关部门,不应该由播放器的厂商插足。”
这话出口,两人都是愣,“可是如今不生产vcd,我们的影碟机要怎么销售……”
陈远鸣摇了摇头,“你们的思维陷入了误区,或者说是产品定位不够明确。vcd机要代替的不该是卡拉ok设备,而应该是录象机。是种电视机的补充产品,用来播放影视作品的工具。”
说完,他轻轻弹了弹手上的资料。“其实不只是vcd机,vcd光盘也是必须申请专利的,这个专利主要目的不再是获取利益,而是用来交换权。如今市面上音像公司的生产主要依托在卡带和cd光盘上,听歌其实是无需用双眼的。但是影视作品却相反,激光影碟价格太过昂贵,录像带不止昂贵,还具备可擦写模式,对于销售都并不理想。但是如果出现了种廉价的替代物,那些影视公司就不会心动吗?”
“同样是算数问题,部影片在上映之后,它盈利空间就会急速缩减,电视回放、录像带贩卖带来的收益都不算可观,但是有了视频光盘,这些电影将会随着vcd机迈入千万家的大门,如果销售台vcd机,就能卖出百套影视光盘,那么其中蕴含的商业前景又是少呢?”
孟力生长大了嘴巴,“可是……时长……”
陈远鸣笑了,“对,时长不符。如果必须用vcd作为载体,那么部电影就需要双碟才能放完,会极大增加播放难度,并不符合最简原理。这就是我对于vcd业第二个顾虑的根本所在——它不是最佳的载体。光盘难道就不能容纳的容量,长的时长吗?vcd绝不该是终点,而是这个巨大市场的第步。所以在我的设想中,不止要把精力放在vcd的发展上,同样也要为下次换代产品投入大的精力,这不是战定胜负的事情,而是场连绵不断的战役,每次先机都至关重要。”
没错,这就是vcd业的第二大隐患,在中国制造业为vcd的巨大利润沾沾自喜时,日本就已经进入了dvd研制,并与1994年推出第代dvd光盘,随后在1995年,dvd标准由6c集团划定,举卡死了世界范围内dvd业的专利权,获取了无可计量的财富。在这个时代,如果不想着革新,那么再辉煌的胜利转眼就会成为过眼烟云,如今他们要做的就是跟时间赛跑,跟切潜在的敌人较量,这将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不能放任中国输在起点上。
这番话让在座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过了很久很久,燕教授轻笑了出来。“江山有待新人出啊……我们真是老了。”
孟力生也无奈的点了点头,“谁会想到这点呢?我原以为是自己眼光卓绝,才会想到开发vcd,但是没想到在起点就是不成熟的……”说着,他看向了身边的合伙人,“老燕,怎么样?有信心来搞下步开发吗?”
燕教授哈哈笑,“第个做出了mpeg格式,当然还能第个做出mpeg2,在这点上,目前我们不会输给任何人!”
语气里的自信几乎要满溢出来,透着股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在两人兴奋的交谈中,陈远鸣轻轻靠在了沙发背上,疲惫,但是心中有种力量正在蒸腾。这个,就是他的第步了……
隔天下午,在参观了vcd研发工作室,现场查勘了厂房选址,并且针对些细节问题研讨后,几人商定了初步合作意向。陈远鸣作为vcd产业的最大投资商,将对项目前期投资5百万人民币,加快研发进度,预计6月中制作出原型机。同时提供2千万人民币,作为建厂、定制流水线等建设费用。
待原型机成功后,孟力生和燕教授负责国内外专利权的申请和注册,而陈远鸣则负责找人联系影视公司,洽谈vcd光盘生产事宜。切尘埃落定后,预计在十月正式投产。在这之后,他将会继续投入1千5百万人民币作为宣传费用,1千万人民币作为研制新换代产品的追加费用。
除了陈远鸣投入的5千万外,燕教授将注资1千万人民币进行研发生产,孟力生则以科技入股为主,三人股权分配为3:2:4,以孟力生为公司控股人,余下10%股份作为企业吸纳技术人员的优先股,另行分配。
对于如今国内的环境而言,这份意向书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确定大体事项后,陈远鸣再次踏上了返回上海的航班……
作者有话要说:呼,算是吐胸中郁结。希望大家也能看得爽吧……
vcd事业是真真正正的主线剧情,所以会写的相对细致点,窝实在也是能力有限,只能做到逻辑靠谱,但是具体细节问题还请大家不要深究啦,够爽奏好!(喂
关于dvd和6c的问题后面会慢慢跟进,窝就先不科普啦,步步来好鸟,小伙伴们期待咩=w=
感谢小伙伴们抛投滴地雷,个个舔过去3
朝华离颜扔了个地雷
汤扔了个地雷
_静置_扔了个地雷
007扔了个地雷
43第四十二章
坐在机舱狭小的椅座内,肖君毅扭过头,透过椭圆形的窗户向外看去。天近黄昏,外面是片浩瀚的云海,每朵云彩都被日暮染上了金光,壮美的夺人心魄。然而在这片辉煌下,密集的云层遮盖了切,半点不容窥探,让人不禁好奇在这连绵起伏的云海下,又隐藏着何等景象……
看了半天,他扭过了头,回视身侧正在闭目养神的少年。从合肥到上海,飞机只需1个小时行程,但是跟来时不同,陈远鸣这次并没有选择跟他闲聊,而是登机就开始假寐,似乎这几天的辛苦谈判耗费了他全部的精力,必须静养才能补回。可是想想他这几天所做出的切,又觉得这种稍显疲惫的神态理所应当。
这次说来好笑,为了给陈远鸣撑腰,他早早就联系上小叔,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如果谈判出现挫折,他大可顺手帮这少年把,还上自家所欠的人情。可是到头来呢?别说偿还,只凭这次随行的经历,就足以让他欠上大的情分。那些随口而言,灵光闪件件都让他所获良。时至今日,肖君毅已经很难说清楚自己的心态,究竟是钦佩?是惊愕?是羡慕?还是浓重的失落……
其实在很长段时间,他都觉得陈远鸣有种圆滑到虚假的态度,该说的话,该做的事,该亲密该疏远的人,似乎他心底都有杆秤在。而除了必要的交际,他实在是个过于沉默的人,经常在不经意中露出种与世隔绝的疏离和疲态。但是这次合肥之行,却让他看到了陈远鸣截然不同的另面,不再圆滑,不再淡然,而是像把出鞘的利剑,直来直去、切中要害。似乎在某个时间,他身上那层沉重的外壳被抖落脱去,露出了本该有的锋芒,可是这种与年龄相符的活力又加让人震惊、失态,无法移开视线。
肖君毅轻轻叹了口气,他自谓是个眼光很好的人,从小母亲的教导和大院成长的经历让他学会了如何分辨身边的各色人等,揣摩他们的心思、看穿他们的本质,这种被称为商业天赋的才能让他在人际交往中无往不利。但是面对陈远鸣,他却始终在走眼,始终在碰壁,似乎每次要看清对方时,他就能露出种全然不同,且让人愕然的面,然后再次轻松把自己甩下。
天才……在嘴里咀嚼着这个词汇,肖君毅默默闭上了眼睛,他其实见过不少天才,但是还有像陈远鸣这样的人吗?
个小时转瞬而过,下了飞机,两人照例没有乘坐出租,同搭乘公交朝下榻的旅馆驶去。达到目的地时,天色早已彻底黑下来了,旅馆周围都是高档住宅区,过了8点后就是显得静谧安逸。看了看前方,肖君毅终于清了下嗓子,张口问道。
“远鸣,下步你有什么打算呢。进驻合肥那边,开始筹备飞燕的创业大计?”
在昏黄的路灯下,陈远鸣脸上的表情有些模糊不可辨认,“怎么会,我的位置就是风险投资,过度涉入实业和管理层面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这话说的就奇怪了,指尖微动,肖君毅问出了这几天直耿耿于怀的问题,“是啊,按理说风投是该有风投的样子,可是既然这样,为何又要揽下vcd盘片事宜呢?虽然跟vcd播放器生产并不密切,但也是这次推广vcd的重中之重,万个疏忽……”
话没说尽,但是意思表达的已经相当清晰。陈远鸣却摇了摇头,“现在谈这个还有点早了,等到原型机出现后,才是vcd光盘开发的起点。而且在这件事上我也没打算亲力亲为,只是有个非常合适的人选,我想试上试。”
合适的人选,会是谁呢?疑问在心底翻腾,但是这种涉及真正企业机密的问题,他确实不好再问下去了。既然两个方向都不是陈远鸣目前所要为之努力的,那他在这段时间又打算做什么呢?
似乎察觉到了肖君毅心底的疑惑,陈远鸣轻声笑了下,“风投还是太花钱了,才几天时间,转手就是几千万,下来还是要再赚点钱为好。”
肖君毅嘴角抽,如果没记错,这小子账户里还有超过1亿的现金吧?才扔出去5、6千万就在这边装穷?“赚钱好啊,不过目前国内还有什么像股市样来钱的地方吗?”
陈远鸣微微扭过了头,眼神中闪烁着丝戏谑,“股市是只有中国才有吗?”
脚下顿,肖君毅愣在了当场,陈远鸣却没有等他的意思,继续向前走去。幽暗的灯光下,那个身影看起来还很单薄,但是背后却拖出了条十分厚重的影子,似乎能把所有笼罩在内。在原地,心中砰砰跳的厉害,肖君毅满脑子只剩下了个词:赶不上了。不再是纠结,不再是争强好胜,而是挫败,就这么被个十几岁的孩子彻底击溃。他应该愤怒,应该不甘,应该会产生憎恨,可是仔细探寻,心底却什么都没有,反而滋生出种类似解脱的放松。他是败了,但是败的心甘情愿。
露出了丝苦笑,肖君毅看着那个身影转过了胡同拐角,轻轻摇了摇头,就算赶不上又如何?他肖君毅是那种会轻易放弃的人吗?虽然不是天才,但是他也有属于自己的自尊和自豪,而且他还很年轻,还有无数可以提升、完善自己的可能,他不会就这么放弃的。
轻笑了声,他迈开了脚步,向前走去。也许过了这天他们就该分道扬镳了,他也该走上自己设定好的道路才是。
肖君毅迈出的步伐很大,脚步中透着股轻快,只是几步就绕过了那个拐角,然而面前的景象却让他愣。人呢?前方的窄巷里没有半条身影,灯光昏暗摇曳,透着股阴森。几乎是瞬间,他就像条炸起毛发的猎犬,眼神警惕的扫向两边,只见侧前方道幽深的巷子边,块石英手表发出了微弱的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