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三十六章遇宋,震惊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作者:蒲苏

第三十六章遇宋,震惊了!

中秋之夜。月朗星稀,羁旅在外的人看见那团团圆圆的月亮,明亮而柔和的月光洒在心头,别有番感触。

晚上的时候,唐人街张灯结彩,喜庆洋洋,司徒南接着参加陈天明举行的宴会。

尽管白天的时候遭受了些波折,但此刻众人都抛开心头的不快,好好地聚在起。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惯例。说实在的,司徒南不大喜欢吃月饼,不过今晚的胃口还不错。

“月是故乡明,人月两团圆”。

举头望月,吃口月饼也好像能稍微慰藉心头的思念。

“据说是元末起义反元时,汉人把约定起义的纸条放在月饼里,通过月饼来传递起义的信息。泥腿子出生的朱元璋当上了皇帝之后,就直把zhègè传统保留下来。如今我们汉人虽然赶跑了满清贵族,但我们的革命成果被北洋军阀窃取了。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却jùjuéhuīfù《临时约法》,我们革命党人要坚决和他们做斗争。

革命任重道远啊,还需同志们jìxù努力,支持孙先生,支持三民主义,复兴我们伟大民族。”

这话听起来慷慨激昂,说这话的人最后还高举拳头,显得很有力量。

司徒南没想到在这里又遇见了革命党人,台上演讲的那个人司徒南也认识,jiùshì上次来过自己家里的林毅夫,这次他又把这里当成了发表演讲的募捐大会了。

安良堂和革命党guānxì密切,安良堂的总瓢把子司徒美登直追随孙中山,所以安良堂的不少骨干都加入了同盟会,也有些人曾经回国为革命打过战。

广州起义牺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shíjì数字是86)中就有超过三十人是来自海外的华人,其中大部分是东南亚的华人,也有美国的华人。

有钱出钱,没钱出力。这话说得挺好的,能归国参加起义的义士大部分都是工农出生的青年,他们生活在底层,受到的压迫最大,容易受到鼓舞,有牺牲精神,是革命的坚定力量。

对于有钱人来说,革命他们自然支持,但很少会亲身参加革命,让他们扛枪是绝对不可能的。

嗯,好像那些革命党的领袖也很少扛枪,打战手艺潮不说,旦见机不妙,就会脚底抹油,远遁之!很少有牺牲的革命党头目,死的都是在“xiōngdì们,给我冲!”口号下冲锋的平头小兵。

生意人讲究和气生财,才商场中妥协是常有的事,这jiùshì所谓的“民族资本家的两面性”吧!

无论是清政府还是北洋政府,在海外华人中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因为他们是中央政府,被列强承认,所以华商为革命贡献的同时也会跟中国的政府做生意,无论是满清还是北洋的政府。

海外华人中,除了东南亚的华人就数美国的华人革命热情最高了。林毅夫的话引起了帮热血青年的共鸣,不少人纷纷慷慨解囊,像司徒勇这样的,是嗷嗷叫,恨不得单枪匹马就杀huíqù。

到场还有些华人的商人,不过美国这边华商比较难混,所以混得好的华商就少了,跟司徒南认识没几个。

不过宴席,交际不jiùshì为了zhègè吗?世界上热衷于交际的人除了政客jiùshì商人了。政客作秀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商人是为了寻找的机会。

司徒南自然不需要去可以巴结什么人了,不过在这场和和气气的气氛中,也认识了几个华商,做得都是洋行的买办生意。

有些商人倒是积极响应,捐了不少钱,也有些是随大流,面上客气番。

饶是这样,短短个小时不到,就筹到了3万美元了,其中也有司徒南的份。他有些食言了,上次林毅夫上门的时候,司徒南曾表示是第批也是最后笔给革命党的捐款了,但在今晚这样的情况下,司徒南也只能随波逐流了。

“请问你是司徒先生吗?”

司徒南回头看,个四五十岁,身穿着得体的西装的男人手挽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走到了自己面前。,

“嗯,我是司徒南。你是?”

“鄙人是宋嘉树,你可以叫我查理·宋。这是我的女儿宋美龄。”宋嘉树介绍道。

司徒南看了zhègè陌生男人眼,他样子不算出众,走到大街上都没人认得出来,不过在周围不少长衫中,身利落的西装倒显得他比较有洋气!

司徒南也是西装打扮,zhègè前世今生他都习惯了。说道衣着,司徒南平时在家里也会穿牛仔,不过出到外面就免了。zhègè年头,牛仔可是工人的代名词,比较cheep,不大符合司徒南的身份。

司徒南的目光不会停留在个老头身边超过三秒的,何况zhègè老头身边还在个女孩字呢?我想大数人的注意力都会有明智的选择吧?

明眸皓齿,皮肤白皙,梳着刘海儿,袭洁白的洋裙,散发着青春的气息,这妹子不错啊!司徒南心想道。

“幸会幸会,宋先生请坐。”司徒南还是第次见到宋嘉树,这人看起来有涵养,给司徒南的观感还不错,便热情地请他们坐下来。

“司徒先生果然是年轻有为啊!这样的才俊可是不啊!”宋嘉树恭维道。

重返美国的这段时间,宋嘉树听说些关于司徒南的事,知道zhègè年轻人就很有钱,不过名声倒是不大,有些神秘。

这次没想到能在旧金山的唐人街中秋宴席上碰到了司徒南,本来宋嘉树不知道司徒南也在场的,刚刚他跟自己的好朋友林毅夫聊天的时候,从林毅夫口中得知,原来对面不远处的那个长相有些洋化的男子jiùshì司徒南,于是便带着自己的女儿过来了。

“宋先生过奖了。”司徒南想恭维宋嘉树几句,发现自己点也不了解此人,只好说道:“宋先生好福气啊,令媛真是个大家闺秀。”

宋美龄听完有些得意,她看着司徒南,落落大方,不想其他女子样听见别人的赞美就会脸红。zhègè男子斯斯文文白白净净的,笑起来有些好看,特别是深眼眶,勾鼻子,有点与众不同,符合洋化了的宋美龄的审美观。

“我听有些人赞美司徒先生年少有为,不知道司徒先生做什么生意的?”宋美龄好奇的问道。

我都不认识你,你能知道我少?敢情那些青年才俊,年少有为都是套话,就好像你跟人家说“你吃饭了没有啊?”,然后别人回到“吃了”,样没太营养。司徒南想道。

“我啊,几乎什么赚钱就做什么生意,石油,钢铁,食品,药品都做过。”司徒南谦虚地回答。

“哦!原来司徒先生做的是做洋行的生意吗?有机会我们可以hézuò下,我们宋家在上海也经营些生意,上海不少从美国进口的机器都是jīngguò我们洋行的。”

宋美龄gāoxìng的说道。

现在的她还是略带幼稚,虽然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年龄所限,见识有限,以为做那么样的生意的自然是洋行了。不过跟大数中国女孩子比,她算是凤毛麟角的了。

司徒南没有解释什么,他看了看宋嘉树,发现宋嘉树副笑眯眯的样子,样子有些慈祥。女儿说的话也是他的想法,至于宋美龄提出的hézuò应该是由他zhègè父亲的提出来的,不过他特别疼爱zhègè女儿,所以点没有生气,能和司徒南hézuò也求之不得。

在上海那个巨商林立的地方,眼前的zhègè从传教士向商人转变的宋嘉树只能算是小门细户的。

“好啊,有机会大家起hézuò。”司徒南爽快地答应了,虽然没那么长的手够得着中国那边,但中国确实是个大市场,不少美国的大公司在中国都有业务往来。英国暂时退出了中国市场后,脚后跟跟着进来的美国人正跟日本人在中国较量呢。

宋嘉树聊了会后就离开了,回到了林毅夫那边,应酬他那些革命党朋友。尽管这些年了个便宜女婿,没把他气死,但宋嘉树跟革命党走得太近了,脱不开了。,

司徒南还以为宋美龄也跟着离开呢,可惜没有,她留下来了,jìxù和司徒南攀谈。

令司徒南有些奇怪的是,zhègè宋家的女儿汉语说道不是太好,有些词说得结结巴巴的。

“我11岁就在美国上学了,平时汉语说得不,让司徒先生见笑了。”宋美龄有些歉意地说道。

“hēhē呵。没事,可以理解。”司徒南毫不介意的摆摆手,微笑说道:“宋小姐说英语就行了,我听得懂。”

宋美龄的英文比汉语说得要好得,从她的话中,司徒南知道这是个比自己还要洋化的中国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