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作者:蒲苏
160回忆——林一民
忙碌的生活时间总会过得特别快。
司徒南在战前所做的周密安排渐渐地奏效了,由于转型快,威廉财团旗下的各公司比别的公司快地适应战时经济体制,加上篮子的交易,伯利恒公司、史东尼食品公司、克莱斯勒公司等等各大企业从战时工业局的“沙皇”伯纳德?巴鲁克哪里得到了大量的订单。
旁人眼红也没用,谁叫这些企业能及时地提供大量优质的物资呢?这近乎是场工业生产竞赛,被军火物资订单刺激红了眼的美国工厂公司纷纷加快了转型的节奏,以狂热的姿态加入这场史无前例的竞赛中。
新的厂房在建设,工厂在扩招,员工在被培训,生产开始实现三班倒,各条生产线上都有大量的工人在紧张地忙碌着。
由于大量的青壮男被征召,工业生产出现了劳动力缺口,开始有部分女人走进工厂,顶替了男人的工作。
伯利恒武器装备公司的火药厂的弹药车间就招了不少女工人。从事炸药组装工作是非常危险的事,所有的工序都必须严格执行,容不得点马虎。在这点上,她们比男人细心,耐心,jīngguò了培训之后,她们逐渐胜任了这工作,并且获得了5美元每天的工资,还有其他的些补贴。这相当于福特汽车公司的个工人天的工资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工人都能领到这份工资的。
妇女走进火药厂只是其中有点特别的例子,说明了除了服装厂,服装厂等传统采用女工的工厂外,越来越的公司开始聘用女工了,这大大地促进了美国的女人解放运动。
威廉财团的工厂不是最早采用这策略的,但肯定是最广泛的,从工厂到办公室,越来越的妇女走出家门,开始领工资了。
司徒南倒成了名副其实的“妇女之友”,事实上,他不喜欢这名号,但也不jùjué这趋势,同时也是给及埃莉诺?罗斯福的妇女政治工作的汇报。(不知道她现在发现我们可爱的罗斯福先生在外面包*小三的事情了没有?)
忙完了投资的事,接着筹建学校的事也zhǔnbèi的差不,就等着司徒南huíqù后破土动工了。司徒南下子闲了下来,想到反正留在纽约已经没什么大事,司徒南意识到自己是时候返回西部了。
告别纽约,司徒南带着劳拉坐上了威廉号的西去的旅程。在此之前,他不得不支付了笔昂贵的停泊费用。嗯,有些心痛,再停十天半个月,估计建栋教学楼的钱又没了。
不过离港后,看到威廉号在海上乘风波浪的英姿,这点心痛很快就没了。
格达斯在交付威廉号之前,曾经在伯利恒造船厂进行了改装,把原来的蒸汽动力改成了燃油动力,这样不仅动力加强劲,而且航程也增加了不少,不必在港口频繁地加煤了。
司徒南特别不喜欢原来船上的那高大的烟囱,每次看见心里都觉得不大舒服。当初泰坦尼克沉没的时候,那几条高大的烟囱砸下来,把落水的乘客砸进渊暗的海水的情景他直没忘记。
威廉号的蓝白色的涂装跟海天相映成趣,让人舒服。
陆地渐渐地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自由女神高大的身影也看不见了,强而有力的推进器如同猛兽,带动巨大的叶片转动,把海水搅得粉碎,威廉号像把利剑划过大西洋的洋面,留下道白花花的水痕。
这是个难得的风平浪静的日子,个矫健的身影从威廉号的甲板上高高跃起,左手轻扶,右手用力拨,“唰”的声,橙色的篮球在空中划过道完美的弧线,稳稳地扎进篮筐了。篮球掉地后在甲板上滚动了番,最后被船边围起的网拦住了。
司徒南微微笑,秘书林民走了过来,“少爷,底特律的克莱斯勒先生发来电报,邀请你去参观公司新战车的实验。”
“等下”司徒南说道。知道不是紧急的事情,他随手拿起另个篮球,jìxù三分投篮联系。…,
“唰”
最后个篮球被投了出去,司徒南才意犹未尽地停下来,走到旁边的躺椅上做下来,然后美美地呷了口新榨果汁,清冽的感觉直透心底。
“民坐吧自打你去上学后,咱哥俩好久没有说话了,生份了不少。不过你也争气,硬是把四年的课程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读完了”
司徒南脸欣慰地看着身边的林民,上了大学jiùshì不大样,有点书卷气,加成熟稳重了。
“是啊对亏了少爷,不然我还不能有今天呢?少爷之恩,民没齿难忘”林民说着要跪下来。
“哎——别起来男儿膝下有黄金,我不喜欢个随便给人下跪的人,被不喜欢成为被人下跪的样子”
司徒南虎着脸喝道,“快起来,在耶鲁大学的老师难道就学会动不动就软膝盖吗?看你的书都白读了”
“是”林民答道,却依旧倔强地用膝盖在甲板曲到底才起来,看着司徒南,眼睛有些发红。刚刚司徒南的话让他有些惭愧,但他还是忍不住要这样做。
当初要不是司徒南好心收留,他早就死了。林民原本家境还不错,家里是在广州做生意的,如果要细究起来还算是个小小的西关少爷呢。
虽不是商界大贾,但在上九路经营家布店,家底也殷实,而且家里就他个子女,从小没受过什么苦,没养成什么纨绔习气。
广州自古jiùshì中国对外的窗口,西关的商人也不内地的国人些见识,林民在广州念完中学后,被家里送到了美国留学,以便将来学有所成好继承家业。
局势动荡,人命微贱,平头百信难求息安稳太平,商贾士族也有时毁家破室。林民被送到旧金山的学校读了不到半个学期的预科,国内就传来了辛亥**,可惜的是林家在这次动荡中生意被毁,林父气得命呜呼,只留下个孱弱的妇人和个远在海外的儿子。
少爷的梦终于醒了从前养尊处优的西关少爷没有了家里的支持,别说是jìxù学业,连饭都吃不饱,几乎要饿死街头了。
仿佛从天堂掉进了地狱,丧亲加上生活陷入困顿,度让林民万念俱灰。遭此厄运,对于个十几岁没受过什么苦的年轻人来说,的确是个极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