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归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归离第34部分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归离作者:肉书屋

归离第34部分阅读

刻,那是他一生炙烈的追求。

三千美色如流水,姹紫嫣红看遍,这个叫做子娆的女人,将是他生命中绝艳的色彩,同他的剑、他的名、他的传奇一起,铭刻永存。

他轻描淡写地在她耳边笑道:“英煌宫,衡元殿,赫连侯府,此中无处不精彩,本君必不让夫人失望就是。”

衡元殿三字一出,子娆心间一凛,笑意凝在唇畔。一个隐约的念头倏地闪过,仿若惊电驰裂夜空,狂风骤雨随之隐动。

这一刻他拥她在怀,赏此漫天烽火、烟华万丈,处心积虑的赫连侯府被他轻松玩弄于指掌,衡元殿张开天罗地网,等待着对手的到来,楚国命运悬于一念,北域大地扼于掌中……

这一切再次证明了烈风骑奇兵诡道的超凡实力,子娆亦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大楚少原君的可怕。

城头疾风飞卷,扬起两人玄衣赤袂,双双激荡不休。

皇非温柔执了子娆的手,将火把送入矗立于高台之端巨大的九雀神鸟云雷纹盘螭铜鼎。

一道烈焰冲天而起,半空血色如花,终于照亮了宫阙千重、云楼凤阁……

御苑上阳宫。

中宫仪仗肃静,一架硃轮紫络饰重羽八銮翟车停至殿前。

两名侍女趋前掀起丹凤金帷,车中伸出一只柔软白净的手,腕上玉环叮咚,仿若仙乐盈耳,一双金鸾缠枝步摇垂落淡淡丽影,楚王后扶了侍女步下车来。

月满金阙,一天流辉迫目。

楚王后抬头看向这月色下秀美堂皇的宫殿,似乎低声叹了口气,轻轻举步往殿内走去。

“王嫂!”含夕公主刚刚回宫,衣服还未换下,听得侍女禀报转身向外迎来,彩衣明艳在花香丽影中翩飘若舞,衬得月下娇颜如花,带来清脆的笑声,“王嫂你怎么来了?也不叫人提前说一声,我好早些回来陪你。”

楚王后已有八个多月身孕,因临产在即,今晚并未出席少原君与九公主的大婚典礼,此时微笑看含夕一阵风似得来到身前,姿容端雅,温柔底处有着与少原君如出一辙的高贵。

“在宫中闷得慌,便来看看你回来了没有。”楚王后抬手示意侍女们留在殿外,除她的贴身侍女拢月外,以召玉为首的八名朱衣女子躬身后退,隐入了花团锦簇琉璃影中。

含夕牵了楚王后的手,撒娇道:“皇非娶了子娆姐姐这大美人,都没时间理我了。子昊哥哥先回了乐瑶宫,他身子才刚好些,我也不敢扰他休息,便随王兄回宫来了,王嫂来得可是正好。”入殿后,她摆手遣退侍女,依在楚王后身边悄声问道,“对了王嫂,你记不记得皇非上次说过的事,王兄他答应了吗?”

楚王后微笑道:“放心好了,你嫁入帝都乃是一桩良缘美事,皇非既然有此提议,大王又怎会反对。”

“真的?”含夕眼中闪过惊喜,眸光跳动拂视于她,又带三分娇羞,“王嫂,你先前也见过东帝,你说他……嗯……他好不好?”

楚王后道:“好与不好,我如何说了算?你日日将他挂在嘴边,怎么自己竟不知道?”

含夕俏脸一红,顿足道:“王嫂你取笑我!”转而又抿唇浅笑,轻轻低头,“他对我很好,每次我去找他,他总会教给我一些好玩的东西,他知道好多有趣的事情,他还告诉过我,帝都有天下各国进贡的珍禽灵兽,还有人间罕见的奇花异草,他说如果我喜欢的话,便带我一起去玩。王嫂,到时候你和王兄也去好不好?他一定会答应的,你没见过他笑起来的样子,特别好看,特别温柔……”

这一番儿女思怀,情愫满心,楚王后目视含夕娇喜的笑容,轻轻叹了口气,伸手握住她,柔声道:“含夕……”话音未落,忽闻一阵巨大的响声传来,震得上阳宫殿宇颤晃,晶灯摇曳。

含夕吃惊回头,但见殿外天空被一片血红淹没,英煌宫方向隐有火光冲天而起。

“发生了什么事?”含夕方要出殿去看,却被楚王后攥住手腕:“含夕!不要去。”

第十一章

侯府叛军兵分两路,戌时初,赫连闻人率先攻至昀宵门。

戌时三刻昀霄门破,迎仙、逢露两宫落入叛军手中,西苑顿成一片火海。

亥时整,光明门失陷,赫连羿人率兵直逼楚王所在英煌宫,一路杀至焕章殿前。宫中禁军仓皇应战,却遭暗为内应的御林左卫营临阵倒戈,死伤大半。

右部残军拼死抵抗,护卫楚王退至焕章殿朱雀台,点燃烽火,放出告急红焰向少原君府求援。

如血烟花冲上夜空,立刻被整个楚都炫耀天地的金焰吞噬,烟逝无痕。

遍地伏尸狼藉,一路血流如染,雍容华殿焚梁断木,逐渐没入升腾的烈焰之中。

呈曜门上空,一缕炽烈血光在皇非眸底乍现而逝,耀开他飞扬的眉眼、俊冷的笑容,他侧头看向子娆,微笑问道:“子娆可曾带过兵?”

子娆轻轻一挑眉梢:“带过又如何,没有又如何?”

皇非笑道:“带没带过,倒也无妨,无非早一日,晚一日。”手掌一翻,将一样东西送至她眼前,“本君要亲自陪他们周旋一番,府中诸事便有劳夫人。凭此物可调动少原君府三千精兵,护卫府邸绰绰有余,夫人意下如何?”

清莹紫芒,照映夜华。

子娆凤眸微抬:“紫晶灵石?楚军兵符何时变成了这穆国珍宝?”

“楚军兵符仍是朱雀神符,只不过我少原君府亲卫未必从命。”皇非随口解释一句,看向她的目光带出几分深意,“子娆与那穆国三公子相交一场,应当知道他对此物一直格外留心吧。”

烟火纷飞绽落,有若琼光,照得两人之间纤毫毕现,照出子娆面若静水,幽冶无波:“这紫晶石本就是穆国传承之宝,他若不闻不问,才叫奇怪。”

皇非剑眉轻扬:“兵败求存,献此宝物,穆国早已失去传承灵石的资格。子娆可知,为何当年君府鬼师大破穆军,却不灭其国,反而接受这以紫晶石为代价的交换?”

子娆在光亮下侧头,长睫暗影,流转清魅微光:“你既这么问,其中自有缘由,愿闻其详。”

皇非悠然把玩手中灵石:“只因这紫晶石牵扯一座宝库,这宝库建于穆国立国之初,唯有历代穆王知晓其存在,遵从祖训代代经营,以备非常之用,其中所有足以装备天下最强的军队,甚至建立一个国家。”

子娆眸光一挑,看住皇非半晌,唇角缓缓勾出艳艳浅笑:“皇域鬼师再加灵石宝库,楚王也好,穆国也好,天下谁人还能抵挡君府之威?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鬼师在扶川横生意外,再加赫连侯府从中谋划,君府险些为楚王所毁,幸而,皇域一子一女,皆非凡人。”她微微一顿,幽媚一叹,“楚王不知紫晶灵石真正的秘密,再加王后软语温存,少原君赫赫战功,紫晶灵石终还是落入君府。今日一夜,十年恩怨了于一旦,紫晶石从此号令的便不止是三千护卫了。”

皇非一直饶有兴趣地听她款款笑言,此时忍不住放声畅笑:“子娆啊子娆,得妻如你,实乃人生快事!”抬手挽她过来,“今晚我便将此灵石送与子娆,无论日后如何,子娆都将是我皇非唯一的妻子,最爱的女人。”

子娆微微地笑,袖中玉指轻舒,将紫晶石取在手中,柔声道:“夫君放心,君府一切自有子娆照应,子娆亦会备下美酒,静候夫君佳音。”

皇非倾身在她颊侧一吻:“春宵一刻值千金,我会速去速回,定不令子娆久等。”

英煌宫与上阳宫相隔整片御苑,火起之时早有都城军五部禁卫将此宫殿内外守护,烈火喧嚣远远传来,殿外天空被映得一片火红。

楚王后苍白着脸端坐金榻,越过珠帘玉光,看着殿外不断冲起的火光,眼中说不出的神色,逝如烟火,淡如秋霜。

这般惨烈景象并不陌生,十年前君府之中,亦是如此焚天烈焰,亦是如此血染琼华。如今巍巍辉煌的君府大殿下,那一片深埋的断瓦残垣,是父亲毁身丧师之辱,是母亲自裁谢国之恨。

昔日赤足散发,一步步拜上宫阙,今朝冷眼相看,这一场金戈铁马。

不知那曾下令抄没君府,亦曾惊叹她美貌的头颅,此刻是否已被剑戟高高挑起,那曾缠绵恩爱的身躯,是否已化作朱雀台上一缕飞灰。

十年夫妻,十年君臣……

“启禀公主,赫连羿人勾结二公子意图谋反,少原君已率兵入宫平叛,我等奉命前来保护公主,叩请公主金安!”

侍卫急促的禀报声响起在殿外,含夕“唰”地掀开帘栊:“什么?赫连羿人竟敢逼宫谋反,好大的胆子!哼!皇非既然到了,便有他好看!你刚刚说什么二公子,我二哥怎会和他狼狈为j……”

“大王现在何处?”话未说完,身后传来楚王后淡声询问。

“回禀王后,叛军主力攻破焕章殿,大王与三百禁军被困朱雀台,外面火势猛烈,实情尚不清楚。”

楚王后身子微微一晃,含夕闻言大惊:“那王兄岂不是很危险?不行,我要去看看!”一转身,忽然发现楚王后脸色惨白,摇摇欲坠,急步抢上去扶住她:“王嫂你怎么了?”

楚王后一手紧紧握住含夕,一手掩在腹上,眉目之间尽是痛楚,一时连话也说不出。含夕见她这情形,竟似即将临产,顿时慌了手脚:“王嫂……快快!快来人啊,快传御医!”

远处轰然一声巨响,朱雀台方向再次冲起火光,大火飞烟遮尽半边天幕,侍女们惊叫奔跑声中,上阳宫里乱成一团。

东城质子府。

楼阁阒然。

焰火之光时而映透长窗,将漆黑的暗室瞬间照亮,夜玄殇瞑目独坐,仿若入定。

极轻极微的脚步声,迅速移动,刻意屏抑的呼吸,衣衫掠起夜风几不可闻的轻响,随着回廊两旁敌人迅速潜伏,屋顶之上亦有数人出现,以此静室为中心,整个质子府悄然陷入重重包围。

锦衣夜行,人人以黑巾遮面,腰佩虎纹金刃刀,来者显然并非少原君麾下精兵,身手却绝不逊色分毫,为首之人挥手施令,刀刃出鞘,破窗之声响起。

夜玄殇倏地睁开眼睛!

窗前数道寒光激射而至,同时上方屋瓦崩裂,碎石飞尘充斥暗室,将他所在的席榻全然笼罩在刀光之下!

案裂,榻毁,刀锋急啸,人影骤闪。

一道强大的剑气乍现即收,如龙潜啸,突袭者身不由己跌出门窗,无不骇然回头。

中庭月满,玄衣迎风。

夜玄殇不知何时早已到了室外,长剑归于背上,仰首看向楚都上空漫天华焰,忽然叹道:“计先,你不留着性命好好欣赏这难得一见的美景,却来凑这份热闹,不觉后悔吗?”

质子府总管计先自两排黑衣人背后现身出来:“属下奉命来送三公子上路,还请公子见谅。”

夜玄殇转身,满含兴味地将他打量,最后目光扫向两旁,一声轻笑:“白虎秘卫,怪不得你如此把握。也罢,你这六年跟着我,伺候得也算周到,今晚便留你一条全尸。”

计先有恃无恐上前数步:“三公子纵然武功高强,此次也难逃白虎秘卫与天宗联手重围,属下的性命就不劳公子操心了。”

夜玄殇微笑抬手:“我数到三,留你全尸。”

计先下意识后退,大喝一声:“动手!”

刀光急,飞血溅,一天盛焰绽烈华!

“你……你们……”

夜空光华凋散如染,计先不能置信地看着自己心口穿出的刀锋。刀锋冰冷,四下尸体倒地的声音传入耳中。

风声响起,数名白虎秘卫撤刀后退,夜玄殇“三”字出口,计先等十余人横地气绝。

“西宸宫八部秘卫参见三公子!”

庭中禁卫俯身叩拜,刀光利影,杀气分明。

夜玄殇大步前行,随手将外袍甩给为首的黑衣人:“设法引开少原君府兵马,接应白姝儿出城,天亮前我们在沣水渡会合。”

“是!”那黑衣人跪地领命,随即抬头道,“属下会在东城留下暗哨以备不测,楚宫凶险,请公子务必小心!”

夜色浓,极云湖百里风波,滔滔拍岸,东帝御驾回宫已近两个时辰,楚都中消息不断传来……

皇非亲率烈风骑入宫平叛,调集三军封锁楚宫九门。

侯府叛军火烧英煌宫,焚毁朱雀台,楚王于大火中为乱军所杀,尸骨无存。

烈风骑攻入英煌宫,叛军不敌,一路败退,至日行门时遭邝天所率三千精兵伏击,损失惨重,赫连闻人当场战死,赫连羿人率残兵突围,逃往西郊大营……

一阵阵波涛,一层层激浪,东帝眼中始终静如深海。这一整夜无人见他回头,远处天幕此起彼伏的火光依稀映着凭澜殿前清隽的身影,深深浅浅,冷冷淡淡。

直到有部属前来禀报,九公主凤驾前往上阳宫,东帝忽然回身,眉心倏忽掠过淡痕。

烈焰冲照宫苑,凌乱的火光之下,上阳宫侍女不断进出,人人步履匆忙。

殿外愈演愈烈的杀伐声传入耳中,处处天陷地裂一般,谁也不知情势究竟如何。屏风之后,楚王后痛苦的呻吟断断续续,明暗跳颤的灯火下,更添几分慌乱。

禁宫九门因大乱封锁,此时无从传召御医,含夕在外急得无法可施,扬眉挑眸对随身守护的召玉喝道:“让他们打开宫门,我要去找皇非!”

召玉低头道:“外面现在十分危险,公主千金之躯,万万使不得。”

含夕跺脚急道:“什么使得使不得!王嫂若有个三长两短你担当得起吗?”说着转身便走,召玉脚步一错,抬手拦她:“公主不可……”

含夕方要发怒,上阳宫忽然中门大开。

点点火把,重重剑戟,两列铁甲骑兵拥护一人策马而入,火光迎面照来,逼得宫中守卫士兵纷纷后退。

召玉一惊,闪身将含夕护在背后,袖剑入手。隔着高高玉阶,但见那马上女子玄衣凤服,妆容艳烈,丹霞胭脂挑星眸,烈烈朝华夺焰光。

马前赤色护额环做月纹神鸟,正是君府徽识,除少原君夫妇之外,再无他人可用。

一扬袖,翻身下马,身后铁卫自玉阶两侧急趋而上,那魅艳身影亦从容踏上殿台。

“子娆姐姐!”含夕既惊且喜,迎上前去,“你怎么来了?”

子娆掠了召玉一眼,含笑道:“还不是皇非不放心,要我亲自前来照应,王后何在?”

含夕急道:“王嫂在我宫里,孩子……孩子就要出生了,你快想想办法!”

“什么?”子娆凤眸一扫,蹙眉道,“王后临产,岂容这许多士兵在旁,成何体统?”当即侧身下令,“你们统统退出宫门,不听传召不得擅自入内!”

“九公主且慢!”召玉突然上前一步,“此举怕是不妥。眼下大局未定,宫中仍是凶险,王后身边岂可无人护卫?”

子娆移步转身,凤眸咄咄,含威视她:“君上已亲临英煌宫,何人能再兴风作浪,难道你认为烈风骑会败给赫连侯府不成?禁卫不过退至宫外,王后身边自有人服侍,君上派你们来又是干什么的?”说罢华袖一拂,手中一道令符示出,“朱雀神符,如同君上亲临,都城禁卫还不速速退下!”

兵符一出,三军从令。

月华下凌然盛气,煌煌凤华,众人望之俯首,莫敢拂逆,便连召玉亦退后几步,当面屈膝跪下。子娆淡哼一声,携了含夕扬袖而去。

一道幽香拂面掠过,召玉抬头,心中只觉有些不妥,却又说不出缘由,急步起身跟上二人。一路灯影绰绰,前方凤服下艳丽的背影忽明忽暗,直入鸾宫深殿。

朱红重门悄然关闭。

灯火倏暗,重纱屏帷后传来的痛呼声令得召玉心头骤跳,眼见含夕抢进去询问侍女情况,停步屏风外的九公主忽地回头对她一笑。

幽艳近妖的眼睛,笑痕如刃闪过,袖底寒芒疾现!

召玉大惊之下撮掌前挡,却已不及。剑光贯胸,鲜血激散溅屏风,帛裂玉断!

榻前四人乃是自在堂安排护卫王后的侍女,变故起时齐声怒叱,四柄长剑出鞘,刺向子娆后心。子娆身形飘忽一闪,人已至其身后,回手一道袖风凌厉,几人同时吐血跌飞,竟是一掌毙命。

含夕闻声回头,顿时惊去三魂六魄。

血泊之中玄衣女子华袂飘飘,仿佛九天罗刹踏凡尘,满身杀戮,戾色逼人。近旁宫女无不失声惊呼,仓皇躲逃,宫灯倾上罗帷,火苗猛地窜起,满地血色触目惊心。

“子娆姐姐……”含夕睁大眼睛,“你这是……干什么?”

一丝冷艳淡笑自子娆唇角逸开,带出话语无情:“你若要怪,便怪皇非不该与帝都作对,看在往日情分上,我留你不杀。”

扬袖手起掌落!

含夕武功本就不及子娆,震惊中连抵抗都未及,闷哼一声向前倒去。一声微弱的婴儿啼哭刚刚传来,戛然而止,火光下溅满帷帐的血花,是她昏迷前最后一幕记忆。

第十二章

月照玄宇,塔林森然。夜玄殇翻身跃入城东古庙,前行数步转入中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