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色无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国色无双第74部分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国色无双作者:肉书屋

国色无双第74部分阅读

,现在的开垦速度很慢。是因为管理者不重视的原因。一旦秋收粮食上来,发现数目不够,自然而然,开垦荒田就会被列为重中之重。到时候的安排也就不一样。

殷如行心中暗叹。金当家手下的那帮人,论抢劫打杀是一把好手,管理这些内务就两眼一抹黑了。应总管一个人力量有限,捉襟见肘可想而知。

这才一个诸丘呢,就这个样子。她很怀疑,后面打下来的地盘,哪里去找那么多管理人才来治理?

文臣武将。文臣傲,人家有傲的资本。世家拽,人家有拽的本钱。除了他们,你倒是在平民中找人才去啊?大字不识一个,乘除法计算不会。就是她现在捣鼓出一个科举制度,参加考试的还都全是世家子弟。为什么?因为知识掌握在世家手中。

和东寰当地的世家合作,天元人会很被动。他们这代人是够强悍了,能压制的住。可一旦后代不济,最终的胜利果实,很快就能被东寰世家们给窃取。说不准二代之后,他们这些外来户就能彻底没落湮灭。因为他们没有根基。想要有根基,就必须在底层平民中有不可替代的威望。

民众越是愚昧,越难以更改他们的观念和习俗。想要开发民智,第一步得在平民中传播知识。这是最容易产生威望的途径。

传授知识就得认字。认字需要书籍和纸笔。见鬼活字印刷的字胚配料是什么啊?继后悔没有学历史专业,殷如行又开始后悔,穿越前没有天天关注tv科教频道。她记得貌似有过介绍古老手工艺的专辑,里面就有专门讲述造纸术的一期。

书到用时方恨少,后悔也没有用。景安逸那安之若素的姿态,大约正是东寰当地士人心理的写照缩影。

他们稳坐钓鱼台,他们不急。除非想将文明摧毁殆尽,两败俱伤。否则,这一批天元人,终是要低下高傲的头颅,与他们合作。

“景丞相辛苦了。”殷如行想通了他的心理,最初的敬佩就少了很多。善价而沽,景安逸的认真负责,也不过是展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手段。

吃他这一套的人显然很多。

回程的路上,见到方潮生带领的巡逻队伍,聊了几句。得知她从城外田垄回来,便随口道:“景安逸这个人还是不错的。会干活。不像那群手脚都懒烂了的老油才。”

就连回到祺军大营,和白陌尘通报白天的行踪,白陌尘也道:“景安逸这个人,可以争取过来用一用。”

殷如行实在忍不住了,她就不信,方潮生之流看不出来,他也看不出来吗:“他是东寰人”她强调。

白陌尘果然就理解了她的意思,道:“如行,我们不可能将整个天元文士团体都带过来。我们只掌握住军权和上层官职就可,中低层的治理,还是得靠当地人。要知道,在当地平民眼中,我们是入侵者。有天然的排斥心理。”虽然他们确实是入侵者。

“既然当地人如此排外。那么你又如何保证在局势安稳之时,这些当地人不会架空颠覆了我们?”殷如行咄咄逼人,“他们多少人?我们才多少人?”

白陌尘失笑:“如行,我们连一块地盘还没有占住,你现在就考虑这个是不是早了点。”他安慰她,“到时自有办法,不用操心。”

殷如行沉默片刻,突然:“是联姻吧。加强关系的最好方式莫过于血缘融合。师父的后代,你的后代,我们的后代,都要和他们联姻的,对吧?啊说不定还有师父本人,我差点忘了,师父还是个鳏夫。可以续弦”

刻薄的话语声声入耳,白陌尘摇头叹息:“如行,你真是……”他的语气中有三分无奈、三分感慨、三分说不出是什么原因的轻柔:“有时候,你大条的令人发指。有时候,偏又敏锐的令人心惊。”

没有正面回答的她的问题,态度却已说明了一切:“如行,既然我们要在这里生根,和当地人联姻是必然的。难道还专程回天元娶亲去吗?”

“这不一样”殷如行愤怒的反驳,“我没有反对和当地人婚娶。我反对的是,联姻。”

联姻,既意味着将婚姻嫁娶,生生变作了一种政治合作。无关感情,只关利益。

“陌尘,你甘心吗?你就甘心吗?”她声声质问,“你成亲了,你扪心自问,你的婚姻幸福吗?你过着这样的生活,还要再延续给你的下一代,你于心何忍?”

甘心吗?白陌尘不知道。他只知道,既然娶不了想娶的,娶谁又有什么分别。再说,事情也不像殷如行说的这么灰暗。她似乎有一种本能,凡是和她价值观相背的,总能将事态的最坏一面无限扩大,然后危言耸听的说给人听。仿若这样,就可以令人反过来赞同她的观点。

种种心情,他不想分说。干脆用问题来反驳:“那你来说说。如果不这样,又有什么办法可避开当地世家势力,直接让民众信服我们?敬我们若救世天兵。”

殷如行困惑的沉默了。

“好吧。天色不早了,去歇着吧。”他叹了口气,再一次安慰她:“这些事真不用你操心。”

殷如行迷迷蒙蒙的被他赶出帐篷。白陌尘松下一口气,打算洗漱就寝,却见帐篷门帘又被霍的掀开。

“我想到办法了”一张精致的小脸在烛火中熠熠生辉,黑葡萄一样的眼眸瞬间华彩绽放。

“宗教宗教可以做到”

第266章宗教

收费章节(16点)

第266章宗教

殷如行在大学时代曾做过一份关于宗教的论题,作为心理学选修课的结业作业。当时她一如所有普通的莘莘学子,查资料,找论据,从起源论至发展,从历史论至今朝,写的像模像样。等作业交上定了成绩,所有的资料和记忆便与那门选修课的内容一起,如初春阳光下融化的积雪,奇迹般的消失于脑海,再不留半点痕迹。

人的大脑真的很奇怪,很多当日学习时不知缘由,以为也许一生都不会用到,考试后转眼忘的干干净净的某些记忆,却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环境中奇迹的再现于脑海。

真要说起来,其实也有迹象可循。记得初到天元在江城苏府的那段时光里,她就曾和苏雷谈论过一些关于宗教的话题。

信仰,是一个很奇妙的字眼。人类需要信仰。无论是最赤/裸直接如对力量的信仰,对金钱的信仰。还是有着完整理论结构的宗教信仰,如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乃至华夏文明延续数千年的文化宗教‘儒教’。在人类心中的力量都几乎等同于支柱。

不同的文明开化程度需要不同的信仰。同一个社会不同文化阶层的人需要的信仰也不一样。举个例子,比如佛教发源地古印度,上流社会的贵族们信仰的是婆罗门教,底层民众的信仰是佛教、伊斯兰教等等。再比如天朝那漫长的数千年封建时期,儒家学说虽是官方认定的主流信仰,然而大多老百姓其实并不能理解多少,他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知道要忠君,要守礼。然问起为什么要忠君、守礼。学士或者还能说出个我华夏自古乃礼仪之邦,什么周公定《礼记》等等一系列引经据典。问老百姓,他只会坚定而茫然的告诉你,自古就是这样,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规矩就是这样。

儒家学说的理论,因其超出了大部分百姓的理解能力,虽有统治阶层的竭力推广。然终究不能成为向西方某些宗教那样,横扫社会上中下三层的唯我独尊局面。

这就给了其他宗教培养生长的土壤。华夏本土的另一大经典教派:道教,有着同样致命的缺陷。理论太深奥,没点文化层次的根本听不懂。然而道教的一些边缘分支如风水、祈福、算命等等,却因其大众化的特点,生命力旺盛的蓬勃发展了开来。民间知名度甚至超过了道家正统的主流学说。

然后在某一时期,佛教以势无可挡的优势卷土而来,用雅俗共赏的特点,席卷了社会每一个阶层。有文化底蕴的,它和你说禅,从哲学上来论。没什么文化的,它抛出六道轮回学说,前生来世、因果报应,通俗易懂的从神学上来论。

最聪明的是,它的修今生望来世一说,注定了麾下教民不存在激进思想,对统治阶层不具备侵害性。统治阶层也就大度的容纳了它的生存。并且在尝到甜头后还有几个皇帝大力推广过。然而,过犹不及。在大乘学说尚没有完整体系的时期,很是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后果。

殷如行的最大优势就是她来自的年代远远领先超出这里,悠长的历史文明传承、无与伦比的知识层次、开阔的眼界,就是巨人的肩膀,站在这个位置上的她,看见的前方道路比这里任何一个人都要远的多。

当然,这也有前提,必须立足于整个社会进度的高度之上。单拎出某一点,比如东寰这场战乱要延续多久,如何如何进攻谋划才能用最少的力量取得最大的胜利。保证她两眼茫然,一问三不知。

可一旦立足点定的够高,比如现在。问她如何征服一片大地,甚至一个民族的民心。她却能头头是道的说出一二三条来。

白陌尘被这种匪夷所思的反差惊的几乎掉了下巴。殷如行却是越说的多,脑海中的观念越系统明朗化。

“当然是佛教。你没发现吗?这片土地在宗教领域几乎可以说是空白。人们需要信仰。现有的信仰根本无法满足他们。是的,他们听命于领主和贵族。这个基点其实非常薄弱。只要有一种他们能理解,又坚信不渝的宗教扎根在心里,那会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撼动的基石。”

虽然天元大陆的学士之中,也有类似儒家学说的流传。然而,殷如行想都没想过将儒家的“礼仪、忠君”一套给搬过来。这与她本身的利益不符合,等哪天她当了皇帝再说吧。其它的零散教派,在这里的根基有限。教义也不如佛教有天然的优势。凡是能扎根生存,并逐步发展的,不一定最好,但一定是因为它目前最适合这里的土壤。

“你怎么能确定他们会信仰佛家学说,并坚定不移?”白陌尘不知道她哪儿来的这么大信心。佛教在天元发展的是不错,然而远远没有到殷如行所说的那种“神奇”地步。成为大部分民众坚贞不渝的心灵支柱。他不认为换个地方就能截然不同。

殷如行的信心却是非常足。这就是眼界的不同了。在西方历史上,宗教能靠着神权生生将统治权从王权中分一半出来,国王的登基需要教廷的加冕。在民众心中,教皇大人的威名赫赫震耳。为了信仰的不同能发动战争,异教徒受到迫害。宗教的狂热和凶残,白陌尘其实并没有真正见识过。

“当然能。因为人们需要‘救赎’。任何一个对现状不满的人,都渴望得到救赎。”她坚定的道。

无论是魅力还是凶残,都触及到了一个本质,即人类心灵的缺憾。心理学的厉害之处也就在此。别以为你外表光鲜就心无缺陷。殷如行还记得教授所说的话:心理上的问题,从来不是你想没有就没有的。它一直在,隐藏的很深,不已你的主观意识为转移。除非你去正视,去抽丝剥茧,层层面对。不然,它永远存在于你的潜意识中。也许一生就这么懵懂的过了,也许会在不知哪一天爆发。所以,我们要常常审视、清洗自己的心灵。

“救赎?”白陌尘久久咀嚼着这个字眼,末了深深叹息:“这还真是一个令人无法拒绝的诱惑。”至少,普通的平民绝对没有办法拒绝。谁人对现实完满?哪怕是如“来世说”那样飘渺虚幻,到底也是一个希望。没有人能拒绝希望。他有些理解殷如行的意思了:“你要怎么做?广建寺庙的话,财政上目前无法承受。现在物资紧缺,每一文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你拿不到拨款,怎么筹建寺庙?”钱财的筹集方法无论是添加税收还是募捐,都很容易引起反抗情绪。反而得不偿失。

殷如行早已想好了方式:“第一步当然要走好。我不加税,也不募捐。要知道,寺庙虽然是信仰的承载地,但真正的承载是在人们的心中的。只要心中的寺庙筑起,大地上就自然而然跟着耸立。”而且,关于寺庙的用途她也不想照搬原样,只是烧香拜佛。在她的想法中,寺庙应该承担更多的用途,除了神圣还应该亲民。花费了钱财就要有所建设。比如将其作为教授文字、知识以及技艺的课堂。只有与文化传承紧密结合,神权的力量才能发挥到极致。

她不喜欢王权中央集权,虽然那意味着社会稳定。诸侯势力过于庞大容易引发战乱,同样也不可取。那么,就让神权来掺一脚吧。她给予它最初的培育,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但是,这是她所能想到最好办法。罗枫寒无疑是想当王的,纵然现阶段他对各方拥有自己的势力很宽容,但那是因为“大势”如此,不得不顺势而为。他的最终目标定然是中央集权,王权独尊。他定有一套在大局安定后逐步蚕食分解诸侯势力的方案。这一点毋庸置疑。

殷如行不认为自己有那个本事和罗枫寒分庭抗礼,步步对立。事实上她对立的,不是罗枫寒本身,而是罗枫寒所代表的“王权”,这是大势所归。社会要稳定,就必须有一个强势权力团体凌驾于顶层。所以,她根本就不能从扩大诸侯势力上来立足。因为诸侯权其实也是一种小型的王权,治标不治本。这就和农民起义一样,起义是为了反抗王权。然而所有能保住胜利果实的起义,其最后结果都是再度建立一个新的王权。历史在这个时候需要王权,所以它存在。和历史大势作对那是找死。

殷如行不想当皇帝,她也当不了皇帝。可为了自己未来生活能有一定程度的自主空间,又不能让王权搞统治垄断。于是乎,用神权分离成了最好的办法。这是阳谋,布局的立足点的超脱令她自信不会有人察觉出这点。神权分立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因为没有先例,罗枫寒的历史局限也注定了他无法想象神权的威力可以扩大到什么地步。

果然,白陌尘对她险恶的用心丝毫没有察觉。殷如行狡猾的将教授认字一说瞒下。文化这东西太敏感。况且也没有必要一步到位,等时机成熟,自然会有其谁都阻止不了的生命力:“……我的想法是,寺庙的性能可以综合起来,比如安排大夫住在里面,免费替大家看病。免费教授民众那些通俗易懂的,如何在平时生活中预防疾病的措施,什么凉从脚上起,小儿发烧要多喝水等等。又比如,安排有经验的农人教授大家耕种的窍门,讲虫害怎么治,菜蔬怎么施肥才能长的更好。再比如,还可以安排专人教授当地农妇纺织、编织、刺绣、裁衣等技艺。总之,让百姓形成一个思维惯例,凡是有困难,都可以在寺庙中得到解决。在寺庙中,可以学到各种有用的本领。”

但凡有抱负的文人,都不会反对这种教化民众的举措,白陌尘自然是赞同,却又有疑惑:“教化民众是好事,为何又一定要在寺庙?官方筹备派人教导不是更专业更完善?”

殷如行随即反问:“你认为平民是走进寺庙容易,还是走进官府容易?”

白陌尘顿时卡壳。好吧,官府在百姓眼中的确比较威严。但也可另辟蹊径:“可以专门另置一地做教谕之所,与府衙分开。”

殷如行继续嗤笑:“然后一件明明很好的事,就让一群领薪酬的官吏给办成了恶事。祸害?”

白陌尘莫名:“这是怎么说?好好的怎会变成恶事?”

殷如行摇头。官吏猛于恶虎,自古有之。她记得历史老师曾说过,王安石变法就是坏在了这里。法是好法。却生生毁在了基层执法官吏手中,变成了恶法。高高在上的人往下俯视,怎么可能看见被覆盖在底层的丑恶。

“这是人性。”她无意与他多说,白陌尘的出身是落魄世家,然落魄的世家也是世家:“我不和你多讲,我本不善辩驳。总之这件事必须是由不拿钱的,品德高尚,信仰坚定的宗教者来做,才有可能成功。这样好了,既然我说服不了你,你也说服不了我。干脆各干各的。最后来看看,到底谁正确。”

白陌尘当然不认为自己会失败。但殷如行眼中的神情又让他踟蹰而心惊。那是一种深刻的、隐藏了悲凉的讥讽。这种复杂的眼神,如晴空中飘来的一片乌云,在他踌躇满志的心间挥之不去。

帐篷里异常安静。话说到这里气氛就有些僵持。白陌尘尴尬的欲岔开话题。殷如行却不甚在意。本来就没指望这个时代有多少人能理解她的想法。自顾自的考虑着,事情要办好必得有个高僧来领航不可。这位高僧除了佛法有见解,还必须精通各项杂艺,亲和力上佳,又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想来想去,她所认识的和尚里面就只有慧净最合适。

重要的是,慧净武艺超群。不但能在这乱世中保住自身安全,还可配合高深武艺做出一些“神迹”,真是再好不过的人选。

就在她思忖间,外面传来一阵嘈杂。

“出了什么事?”白陌尘刚想找人询问,就见帐篷帘子被猛的揭开,小师兄方印然激动的冲了进来,说话声音甚至带上了一点结巴。

“苏,苏雷将军来了!”他惊喜的道。

第267章到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