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吻合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魏宇澈:“······”

谢谢了,大可不必。

钟灵阳比较关心实际问题:“那你找到人了没?”

“没呢。”魏宇澈把空掉的酒杯放下,“我爷爷不肯说,我偷偷来的。”

很好,完美遮掩了核心原因,睿智人设立起来了。

“那也不好找吧。”钟灵秀说。

魏宇澈倒很乐观:“他朋友就那么些,我到时候挨个问问,应该也不难。”

钟灵阳忍不住泼冷水:“可是,我隐约记得,魏爷爷年轻时候是竹刻协会的赞助人吧?”

那年头会竹刻的人不少,但是把手艺坚持下来的不多。

魏庆弘呢,热心肠,看谁困难都乐意搭一把手,至于搭进去的,除了人,还有钱。

单从这一点来看,魏宇澈的败家还是具有可考性的,属于隔代遗传了。

不过败家也是分等级的,对了就叫投资。

徽州竹刻前几年入选了国家非物质遗产,成为了得到官方认可的徽州名片。

乌川的竹刻协会从民间组织晋级,魏庆弘当年的仗义也得到了回报。抛开物质,更重要的是那些艺术家的人脉资源。

要说魏庆弘认识的做竹刻的朋友,那可真是没有一百也有几十。

魏宇澈迟疑了会儿:“筛选一下应该能筛掉大多数吧?”

钟灵秀则不这么觉得:“不能吧,你看就光咱们上林那一片儿,基本家家老人都会几下这个,梁舒外公不也是吗?”

梁舒心想何止啊,现在连我都是干这个的呢。

魏宇澈眼睛一亮:“怎么把你忘了,你小时候不是也天天摆弄那些玩意儿吗?”

梁舒那个时候,可谓将清高二字发挥到了极致。

同龄人狂热追捧的东西,她是一概不爱,天天跟在一堆老头子后面学刻竹,还把自己的“作品”强制性地送给小伙伴。

连魏宇澈这个死对头家里都有梁舒亲手雕刻的一个笔筒,出自她十岁的第一个成品,不过丑得有些惨不忍睹。

高中那会儿她去比赛,捧回来个第一名,但就在这未来风光无限的关头,她却突然把手艺一丢,说什么都不碰了。

之后更是报复性地开始厌学,瞎混。

最可气的是,都这样了,她成绩还能数一数二。

梁舒纠正他:“那不叫摆弄,是学习。”

“好好好,学习。”魏宇澈不招惹她一下就不快活,“那不然这样,你把竹刻再捡一捡,等我从骗子那儿把钱讨回来,转手找你定个屏风怎么样?”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