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一将功成万骨枯
几个女人不理解,就连理解的何浩然,也被老妇的话说得呆住了。
“老妇现在只剩下康儿一个,他的父亲、三个哥哥全都战死在沙场。身手好、身手好就能保平安吗?听说何大人这次打了个大胜仗,还不是死了两三千人。再大的胜仗也会死人,就算再好的将军,他的士兵死去,又能记住几个人的名字?他们节节高升,可曾想过那些失去亲人的人,年年在为失去的亲人哭泣。要是真有那一天,老妇还不如先一死了之,绝不受那份罪。”
老妇的话让四周所有人都呆住了,无论是平民还是官员,不少人有过这种感受。就算是没有因打仗失去亲人的也能理解,这次卫州大胜,的确有几千个兄弟永远消失了,包括倒霉卫州都知兵马使张安邦,在最后也被人补一刀,倒在自己的阵地上。
“娘我们不说了,看完土豆就回家。”年青人扶住老妇正要离开,何浩然如梦方醒,心里突起一股莫名的悲伤。
老妇说得很对,那些死去的兄弟,他能记住名字的百不足一。他就像是个下棋之人,所以将士都是他的棋子。
很快悲伤中多了一分自责,他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熟悉的身影,突然想到一首诗,一首非常贴切的古诗。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首曹松的一首《己亥岁》,被他情不自禁念出,再次让快清醒的人陷入短暂忘我境界。过了好一会,余成镜第一个回神,看着他长叹一声:
“有大人这首诗,那些死去的兄弟可以瞑目了。”
并不是曹松这首诗写得有多不得了,但写得十分现实,又特别应景,包括李水音几女也被感染得流泪。卫州大战后李雪韵已经内疚过,此时再次内疚,哭着说: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世间为何有那么多的战争。与外邦打也就罢了。同是唐人,为什么不能好好相处?”
“不,不能这样处理。”何浩然对余成镜几个官员说:
“有不少兄弟的尸体被家人领回去,还有些被葬在城外的十里坡。我想尽量将那些兄弟的尸体都要回来,统一葬在那里。以后我卫州将士,只要经过家人同意,都要葬在十里坡。我要在那里建一座英烈祠,将那里规划好,就如同打仗一样。他们虽然死了,也要像活着时那样,整齐排列在那里,守护着我卫州这个大家庭。”
原本要拉年青人走的老妇停下来,英烈祠大家都懂,在京城也有英烈祠,年年有人祭拜,但多数只是个祠,并没有坟在那里,并且能享受那些待遇的,至少都是名将。余成镜这种老官一听就明白了,激动问:
“将军这个方法不错,如果在那里建个英烈祠,年年祭拜,想来那些兄弟的家人会同意的。”
“不但要年年祭拜,我还要求父皇题词,让那些兄弟得到朝廷、得到全天下的认可。早晚有一天,那些杀他们的叛军头子,我一个也不会放过。”
大家都知道他说的是谁,以前听到可能还有些惊惧,毕竟田承嗣的势力太强大了。现在都一副同仇敌忾,许多人齐声附合:
“绝不放过那些侵犯我卫州之人。”
“必须让他们血债血偿,和他们拼到底。”
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很快几乎传遍整个种植区的外围。感染的人很多,不但才受伤的李水音跟着大喊,要离去的老妇也被感染到。回过头见一脸激动的年青人,暗自叹了声:
“康儿,以后你就跟着何大人吧!他和别的将军不一样,是个真心对待士兵的好人。”
年青人扶着老妇走到何浩然身前,带着几分兴奋朝他跪下:
“小人卫康拜见何将军,愿投入何将军麾下杀敌保家。”
他们的商量何浩然并不知道,见老妇居然肯答应卫康从军,心里很有些感慨。将卫康扶起来说:
“以后你就当我的亲卫吧!你的家人也可以搬到城中和你一起住。战场上虽然残酷无情,在未打仗之时我们只是普通人,同样有享受生活的权力。”
……
经过他们这一闹,又耽搁不少时间。数百人在官员的安排下,陆续走进土豆地。何浩然前几天挖过几窝,但他还是低估了他们辛勤劳动的结果。
随着他一声令下,一串串丰收的果实被众人小心翼翼挖出来。在四周较远的人群也能清楚看见,发出阵阵惊呼:
“好大的果实,不是说土豆比鸡蛋大不了多少吗?怎么会这么大?”
“不但大还很多,”一个中年男子兴奋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