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茂正日常意淫一番要如何修理不可爱的小衣,帐外禀报:禀圣人,黎王殿下求见。
他懒得起身,道:宣。
谢范就匆匆忙忙进来,施礼禀报道:陛下,腾郡民乱,刚刚被天从镇出兵镇服。
谢茂早就听徐屈说了温承嗣配合衣飞石行动的事,不意外有此消息,懒洋洋地点点头。
臣听消息,腾郡民乱之事起于驿路,最开始是因为侯爷以治乱之名,端掉了料县官驿,不许其出资的白家继续插手官驿往来。恰好朝廷颁了旨,对西河商贾课以重税,失了驿路的白家举家西逃
就逃进了腾郡?谢茂不禁莞尔。
白家乃是西河世家,势力根基在谢朝西北,而不是在陈地。
腾郡位于陈地腹地,比溶郡还深入几分,白家想逃进来,就算不计较他沿途对驻军的打点,被流民匪盗骚扰的可能,光是一路狂奔,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进了腾郡。
除非,早在衣飞石清理驿路之前,白家就举家西逃了。
打他们的王牌了吗?谢茂问。
所谓王牌,就是流言传说中,身负陈氏宗女骨血的西河王太孙。
这倒是没有。腾郡有一位故陈郡王在山阴建府,侯爷西征时,这个老郡王就守土而死了,当时情况比较乱,腾郡的陈军守兵早在何耿龙东出时就打光了,西北军打山阴县就派了五百还是六百个骑兵,缴了籍册,杀了不肯投降的城守,只留了一支小队在县城治安,人就撤走了。
当时这山阴郡王的后人就没剿干净,一直伺机作乱,如今与白家一拍即合。
谢茂眼皮都没抬一下。
在陈地,像腾郡山阴郡王后人这样的势力,还有很多。
当时打得太快了,谢朝的兵力也不足以深入陈地的每一个县乡,一番震慑杀戮之后,依然只驻守要害,收缩兵镇。埋下的遗祸就像是一颗一颗的地雷,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引爆。
徐屈那日说得很简略,只说温承嗣要使诈又能诈得出什么东西?
无非人心罢了。
今日乱起,今日镇乱?谢茂问。
谢范点点头,说:凌晨五更,白家冻死了一个九岁大的孩子,一人哭,人人哭,哭着哭着就乱起来了。朝廷还未建府,民部在腾郡只有三个人,主管治安刑事、铸物盐铁、籍册档馆。官仓早就被搜空了,今冬腾郡雪灾,百姓只能自救,冻死了不少人
谢朝内地也遭了雪灾。有朝廷与没朝廷完全就是两回事,兵部紧急调了守备部队铲雪,搭棚给受灾百姓取暖,户部虽说有点抠,还是抠了一点儿粮食出来在灾区施养命粥。太后带头捐了首饰,贵戚世家纷纷解囊,灾民好歹熬到春天没问题。
腾郡的受灾百姓就不同了。
府衙的粮仓是空的,没有管事的。
别说指望不上朝廷,原本会慷慨解囊的世家富户今年都不肯施舍善心。没有人敢。谁知道做了这个出头鸟,会不会被谢朝的兵痞洗劫一空?
谢茂示意朱雨停手,慢慢从榻上坐了起来。
研墨,朕要下旨。
皇帝已经好几天都没正经办差了,前些日子就窝着烤火,这些日子就在田里打转。
这会儿突然要写圣旨,案上竟没有准备。
朱雨连忙打水研墨,银雷则火速找出空白诏书,出门找赵从贵拿钥匙,请天子之宝。
谢茂的圣旨很简单,钦命二月初一之前,陈地除距离天京一千八里外的城镇,其余州县衙署官吏必须全部到任,迟一日记过,迟十日降职,迟二十日斩。
圣旨不经京城颁发,直接发往襄州。其实,大部分官员在年后都已经启程赴任了。谢茂这一道圣旨,不过是催促某些在路上游山玩水,走半日歇两日的惫懒之人。比如说这海陵县的县令,白家都举家西逃到溶西了,在襄州离得比较近的这位海陵县令,居然还不知道在哪儿晃荡。
古代这艰难的通信模式,确实极大限度地削弱了权力的延伸与执行。
连夜颁下圣旨之后,谢茂居然也不睡觉,吩咐道:叫温承嗣来见朕。
※
温承嗣正在给衣飞石写信汇报战况,冷不丁听说皇帝召见,唬得脸都青了。
他年纪和衣飞金差不多大,本是衣飞金的亲兵,衣飞石在小时候有一段时间疯狂热衷于当长兄的跟屁虫,衣飞金懒得跟小屁孩玩,就把衣飞石丢给了温承嗣抱着。
这情分当然不一般,后来衣飞石进了军营,衣飞金就直接把温承嗣给衣飞石了。
温承嗣倒是对衣飞石忠心耿耿,不过,他这人狂妄,常年在西北掌兵,不是很看得起皇室。
再有谢茂登基之后,先逼得衣尚予断腿,再逼得衣飞金重病,哪怕皇帝和衣飞石关系好,温承嗣心里也极其地不痛快,在他想来,皇帝和衣飞石的好,也是皇帝欺负了衣飞石。
那日故意把卫戍军当敌军拦在天从镇外,看着皇帝的车驾在关外停滞不前,就是温承嗣的狂妄之心在作祟皇帝又怎么样?老子不让你进关,你不还得叫你王兄一次一次跑来给老子查验身份信物?求老子放你进关?
他是在配合衣飞石的计划,引蛇出洞准备诈反白家,不过,他捉弄皇帝,那就是他心里觉得爽快,根本不是因为他觉得天从镇不安全,故意把皇帝吓去海陵县。
这理由根本说不通好吗?好好地告诉皇帝我这儿有事,您先去海陵县不行,得用吓的?
徐屈当夜就窜回来暴揍了他一顿,他还挺不服气,直到前天夜里,衣飞石也回来了一趟,一脚把他从半山腰踹进了冰湖里,他才哆哆嗦嗦地发现自己可能搞错了关系
现在皇帝居然要召见他,温承嗣心情能好才见鬼了。
曾经温承嗣认为是自己带着督帅打皇帝,现在变成了皇帝带着督帅打自己,这老子能和皇室分庭抗礼的心理优势瞬间变成劣势,他能不唬住么?
被唬住的温承嗣磨蹭了一会儿,也不敢说我不去,天快亮时才快马出关,直奔海陵县。
天从镇距离海陵县不远,快马不到两个时辰就到了。温承嗣进门时,皇帝恰好吃过了早膳,屋子里还飘散着饮食的香气。他熬了一夜饥肠辘辘,唾液瞬间就积蓄在口中,默默咽了下去。
谢茂看着他一身风尘疲惫的模样,吩咐道:给温将军烫一碗汤饼。
温承嗣跪在地上都没起来,接连为那日的冒犯请罪。
谢茂早知道他是故意挑衅,也根本不相信徐屈为他开解的说辞,现在亲见他不住磕头狗腿谄媚的模样,竟觉得是自己判断错了?
这狗腿子还真是怕朕在天从镇不安全,才故意把朕挑衅到海陵县安置的?
问题是,这道理根本说不通啊。在关前挑衅皇帝根本不一定能准确地达成把皇帝吓到海陵县的目的,还有一个很大的可能是被皇帝一怒之下砍了。谁会用那么弱智地挑衅来达成支走的目的?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