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十十鄙夷地说:是呀,喝得酩酊大醉一身酒气,半夜拍门嚷嚷,我是黎王,我是臭蛋,快给我开门!唬得守城门的几个兵头一愣一愣的,差点真给他开了门他可是权京畿督军事,半夜歪歪斜斜一脸被人打劫过的模样在城下叫开门,这还不吓人?人还以为哪里兵变了呢。
黎顺心想,他若不是这样纵情恣肆的脾性,皇帝还未必肯给他一个统管卫戍军和中军的名分呢。
如今皇帝要修礼,准许皇女承嗣,宫里大郡主又堂而皇之掌了宫权,皇帝要干什么,有眼睛的人都看出来了。六王是大郡主的亲爹,他得有本事,立得住,又不能太无瑕疵。
想来为了大郡主承嗣之事,陛下已经筹谋了多年。
否则,当初黎王不过在黎州为东胜旧党拖延了数日,何至于被圈禁十年之久?
当初的六王就是太平朝首屈一指的实权派亲王了,若让他继续实权下去,十多年后的今日,皇帝还敢立大郡主为嗣么?现在实权是没有了,为了大郡主出身好看,皇帝又赐了虚权顶在黎王头上。
敢质疑大郡主的名分?她嗣父谢茂是皇帝,亲父谢范手握京畿兵衙大权,皇帝一皱眉,谢范立刻就得充当杀手,把所有反对崇慧郡主继嗣的人杀干净。
多年前,谢范就是皇帝手中利刃。如今亦然。
黎顺一直不明白谢范为什么要搞宵禁巡逻的把戏,现在听了老婆泄漏天机,他就明白了。龙幼株要去都察院,腾出来的听事司指挥使位置,多半要落在大郡主手里。马上礼书也要修成。桩桩都是大事件。
谢范不是想动手。
他如此耀武扬威,正是因为他不想动手。他是在警告所有想发声者,你们以为皇帝或许顾忌名声,不会为此大开杀戒?不,皇帝连背锅的都找好了。
瞧呗,那个背锅的,就是我谢范。
我也很乐意为闺女背这口锅。
十娘,要不你告假几个月,在家养胎?黎顺想起自己从前一次行差踏错,被亲哥忽悠了一回,就生生蹉跎了二十年,实在不想让老婆怀着孩子去冒险。
袁十十一手捂着肚子,下巴扬起:这紧要关头你叫我在家养胎?我
懂懂懂,全天下姐妹能不能翻身做主骑在我等臭男人脖子上就在这十年了,啊不,就在这两三年了,我当丈夫的当然不能扯你的后腿十娘,咱们好不容易怀个孩儿,你可不能打了!黎顺紧张地说。
袁十十白他一眼,哄自己肚里的孩子:甭听你爹瞎说。阿娘心里,你最要紧。
黎顺在心里犯嘀咕,大哥,你真是我亲大哥。咱兄弟俩一样的妻管严。
想到这里,看着小妻子素颜清丽的模样,心想,好歹十娘给我生了个孩儿,大哥那才是真是
想起已经死了大半年的沭阳公张姿,黎顺心情又不大好了。
※
太平二十五年,暮春。
皇帝颁行新修订的《太平礼集》,准许公主承嗣建储,朝堂缄默,天下震惊。
曾经奋起抗争的宗室也懵了,咦,怎么皇帝修礼不是为了把嗣位传给林家子侄?原来皇帝是想把皇位传给谢家的姑娘?相比起把皇位直接给了太后娘家,宗室们觉得,谢团儿虽然是个姑娘,谢团儿的母族虽是狄人,可父血为重嘛!她好歹是谢家的姑娘!
有了太后出头挑衅,宗室吓得以为江山要改姓的大误会在前,皇帝修订承嗣礼法,在朝臣看来是违反了圣训常理,宗室中反对的声浪却小了很多。一则是皇帝为这事儿把该杀的宗室都杀光了,二则是只要不把皇位给了姓林的,不剥夺他们谢氏宗室的身份,他们就暂时满足了。
毕竟,民间也有绝户留女招赘的说头,母血虽不如父血尊贵,那也得看是哪家的母血对不对?
一旦谢团儿做了储君,她的孩子那源自皇家的母血难道不如臣家的父血尊贵?
这时候众人才惊讶地发现,崇慧郡主和镇国公世子的长子,大家都只知道乳名叫保保,大名是什么?谁都不知道,连姓什么都不知道。崇慧郡主的小女儿十五娘,也没有大名,可是,满宫上下都知道,十五娘姓衣,是镇国公府的大姑娘,衣十五娘。
有宗室立刻就跑去宗正寺翻玉牒皇册,谢团儿是黎王府郡主,她与丈夫所生的嫡子都会记录在宗正寺的玉牒皇册之中,再往下一代就不记载了。
玉牒皇册十年一修,前不久才刚刚修过皇册。将黎王府一系翻出来一看,谢团儿仍旧记在黎王谱系之下,关于她长子的记录,也只有寥寥数字,曰,第一子谢某,下边跟一行小字,上赐乳名保保。
居然真的姓谢!
保保姓谢,十五娘姓衣。
这下宗室就彻底放心了,皇帝也不是真的想让皇女承嗣,只是想让谢团儿承嗣而已。
否则,皇帝就该让十五娘也姓谢了。这不是皇子皇女都有承嗣权吗?怎么就不让十五娘姓谢呢?偏偏叫她姓衣,断绝她承嗣建储之路。
崇慧郡主一儿一女的姓氏问题搞明白了,宗室放心了,朝臣也放心了。
没等朝野天下震惊《太平礼集》太久,皇帝宣布右迁听事司指挥使龙幼株入都察院,任左都御史。
这下子朝廷又彻底炸锅了,都察院的各道御史首先不干,纷纷上书骂娘:我们这一群寒窗苦读几十年,辛辛苦苦熬官授选的读书人,居然要认一个妓院出身的文盲老娘们儿当上官?她也配给我们当老大?她会认字吗?她会读《大谢律》吗?她算个什么鬼?
都察院的御史骂完了,吏部的开始上书诉苦:陛下啊,这工作真的没法儿干了,你让龙幼株当都察院的头头,现在都察院的上上下下都闹着要换部门,天天跑我们衙门走关系,您看看臣这胳膊,结实吧?都是因为天天往衙门外扔都察院那群倒霉鬼拎来的礼物,给我锻炼出来的肌肉啊!
谢茂看着折子都禁不住笑,冲衣飞石道:这梁志高真正是个滑头。
反对龙幼株入朝,是目前朝中大臣的政治正确,除了听事司的所有衙门都统一战线,大家约定要轮番上阵弹劾反对。都察院首当其冲,御史们几乎是自杀式攻击若皇帝不肯收回成命,把龙幼株调回听事司,他们这群上书辱骂顶头上司的御史,哪里还有前途可言?官大一级压死人。
再其次,皇帝这道调令破坏的就是朝廷的选官体系,都察院之后就必然是吏部上书反对。
梁志高作为吏部尚书,他也不说皇帝你这样坏了规矩,对十年寒窗、等候补缺的进士们不公平,旁敲侧击说都察院的御史们都不想干了,还打小报告,说御史们走他门路要调衙门
这是个软钉子。
警告皇帝,陛下你这样做,讨好了龙幼株等妇人,得罪的是天下读书人。得不偿失。
梁志高既不想得罪皇帝,也不想得罪朝臣。他还敢在弹章里开玩笑,说自己扔礼物把胳膊都扔结实了,这又是隐隐约约地打小报告和讨好。
梁志高没有出头破口大骂,避重就轻上了个弹劾折子,弹劾的还是都察院。
龙幼株是都察院的新左都御史,拼命骂皇帝的也是都察院的御史,梁志高主要弹劾的也是跑到吏部跑关系走后门的都察院官员。真要问他的立场,他其实属于皇帝这一边。身为吏部尚书,他根本没有强烈痛骂皇帝破坏了朝廷的选官体系,而他是最有资格立场、也必须去弹劾此事的人。
若是换了个皇帝,他这样暧昧又讨巧的小聪明,只会惹来恶心厌恶。
然而,谢茂并不是一般的皇帝。
梁志高这样会见风使舵又识时务、有能力办差的大臣,他用着比较顺手。
衣飞石偏头看了一眼,心中极其不以为然。
皇帝觉得梁志高用着好,衣飞石就看不上这种人。要为朝廷尽忠你就豁出命去死谏,要为皇帝效命你就上折子替陛下冲锋陷阵,在中间晃来晃去,自以为很聪明吗?皇帝从来不缺人用。
不肯向皇帝献出忠心,又畏惧天威背叛同党,看你以后怎么死。
陛下,龙司龙都御史,年纪也不小了,真要她下场,这能不能
衣飞石很担心皇帝闹笑话被打脸,暗搓搓地提议作弊,臣和百里简说好了,到时候臣亲自送他进贡院,他就在阁楼上当场答卷。臣已经让他临摹了几十张龙都御史的笔迹,几乎以假乱真。届时,他答完了题,臣亲自去调换卷子,保管不出差错。
谢茂又被衣飞石震惊了一回。
在他心目中,衣飞石历来是个光明磊落的人,用鬼蜮伎俩也是在对敌打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