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杨家将传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四十四回六郎议取令公骸孟良焦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使曰:“若令人取,又是假的矣,盖吾父北番所惧,彼将其为威望之神,岂肯付之与归?

不如仍令孟良盗取,则可得也。”延朗曰:“汝见甚明。”

六使即召孟良进府中,谓之曰:“有一件紧关事,着汝去干,须要用心。”孟良曰:

“本官差遣,就便赴汤蹈火,岂敢辞哉?”六使曰:“吾知汝去,足能成谋。今有令公

真骸骨,藏于幽州望乡台,密往取回,乃汝之大功矣。”盂良应声曰:“离乱之时,尚

能为是,何况一统天下,取之何难?”六使曰:“汝言虽是,奈番人防守严密,还当仔

细。”孟良曰:“番人消不得一斧,本官勿虑。”言罢慨然而去。

适焦赞听得府中众人唧唧哝哝,似有商议之状,乃问左右曰:“本官将有何事?”

左右答曰:“侵早分付孟良前往幽州望乡台,取回令公真骸,欲议举葬也。”焦赞听罢,

径出府外,自恩曰:“孟良屡次为本官办事;我在帐下多年,未有些须之劳。莫若随后

赶去,先自取回,岂不是我之功?”遂装点齐备,径望幽州赶去。此时杨府无一人知觉。

先说孟良星夜来到幽州城,将近黄昏左侧,装作番人进于台下,适遇着五六守军问

曰:“汝是何人?敢来此走动?其非细作乎?”良曰:“日前宋朝天子放北番君臣归境,

着我近边戍卒护送。今事宁息,到此消遣一回,何谓细作?”守军信之,遂不提防。

日色靠晚,孟良悄悄登台上,果见一香匣,贮着骸骨在焉。良自思曰:“往年所盗

者,果与此不同,今日所得,必是真的矣。”乃解开包袱,并木匣裹之,背下台来。不

想焦赞随后即到,登台中层,手摸着孟良足跟,厉声曰:“谁在台上勾当?”孟良慌张

之际,莫辨声音,只道番人缉捕到来,左手抽出利斧,望空劈落,正中焦赞头顶,一命

须臾。

比及孟良走下台来,并无动静。孟良自付道:“守军缉捕者,岂止一人来乎?此事

可疑。”径踏近前,于星光下视之,大惊曰:“此莫非焦赞乎?”拨转细视,正是不差。

盂良仰天哭曰:“特为本官成谋,谁知伤却自家?纵盗得骸骨,亦难赎此罪矣。”道罢,

孟良径出城来,已是二更,恰遇巡警军摇铃到来,孟良捉住曰:“汝是那一处巡军?”

巡警军应曰:“我不是番人,乃屯戍老卒,弗能归乡,流落北地,充此巡更之职。”孟

良曰:“是吾本官之福也。”乃道:“我有一包袱,央汝带往汴城无佞府,见杨六使,

必有重谢。”巡军曰:“杨将军我素相识,当为带去。”因问:“公乃何人?”孟良曰:

“休问姓名,到府中便有分晓。”即解下包袱,支付巡军,再三致嘱勿误。

复来原处,背焦赞出城坳,拔所佩刀,连叫数声:“焦赞!焦赞!是吾误汝,当于

地下相从也。”遂自刎而亡。可惜三关壮士,双亡北地。后人赞孟良曰:

英雄塞下立功时,百战番兵遁莫支。

今日北地归主命,行人到此泪沾衣。

又赞焦赞曰:

匹马南关勇自然,新坚突阵敢当先。

太平未许英雄见,致使身骸卒北边。

当下巡军接过包袱,半惊半疑,只得藏起。次早,偷出城南,径望汴京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