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史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章四十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十三年,升迁各部官位品级,定下来设尚书一人,侍郎二人。

分为四个属部:总部,度支部,金部,仓部。

每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

总部主事四人,度支部、金部主事各三人,仓部主事二人。

随即废置在京行用库。

二十二年,改总部为民部。

二十三年,又分四部为河南、北平、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十二部。

四川部兼管昼直。

各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各掌管一个布政司的户口、钱粮等事,度量政务的繁简,带管京畿。

每一部内仍分四科管理。

又设照磨、检校各一人,核察文书出入的数目,并考核督察。

十九年,重新设置宝钞提举司。

洪武七年,开始设置宝钞提举司,提举一人,正七品;副提举一人,从七品;吏目一人,布政司按资历授予。

所属钞纸、印钞二局,各有大使一人,正八品;副使一人,正九品;典史一人,布政司按资历授予。

宝钞、行用=库,各有大使二人,正八品;副使二人,正九品;典史一人,布政司按资历授予。

随即升提举为正四品。

十三年废置,到逭一年重新设置,品级焉正八品。

二十六年,下令浙江、江西、苏松人不得任职户部。

二十九年,改十二部为十二清吏司。

建文年间,仍为四司。

其余参见吏部。

成祖恢复旧制。

丞乐元年,改北平司马北京司。

十八年,革除北京司,设云南、贵州、交阢三清吏司。

宣德十年,革除交阢司,定为十三司。

其后归并权限职掌。

所有宗室、功勋大臣和外戚、文武官吏的俸梂,由陕西司兼管。

北直隶府州卫所,由福建司兼管。

直童盏府州卫所,由四川司兼管。

全国盐税,由山东司兼管。

关税,由贵州司兼管。

漕运及临、德各粮仓,由云南司兼管。

御马、象房各仓,由卢玺司兼管。

明朝初年,曾经设置司农司,随即废除。

昊元年,设置司农司。

卿,正三品;少卿,正四品;丞,正五品;庸田署令,正五品;典簿、司计,正七品。

洪武元年废除。

三年,重新设置司农司,开设治所于河南,设卿一人,少卿二人,丞四人,主簿、录事各二人。

四年又废除。

后来设判录司,也废除。

洪武十三年,置判录司,掌管在京官吏俸禄、公文、印信。

设判录一人,正七品;副判二人,从七品。

随即改判录焉司正,副判为左、右司副,十八年废除。

都不隶属于户部。

总督仓场一人,掌管督察在京及通州等处的仓场粮食储备。

洪武初年,设置军储仓二十所,各设官吏主管其事。

永乐年问,迁都北京,设置京仓及通州各仓,由户部官员经营管理。

宣德五年,开始任命李昶为户部尚书,专门督察这件事,然后成为固定制度。

以后,或是尚书,或是侍郎,都不管理本部事务。

嘉靖十五年,又命兼管西蔸农事。

隆庆初年,废除兼领。

万历二年,另外拨派户部主事一人陪库,每天偕同管库主事收放银两,一季终结更替。

九年,废除,命令本部侍郎分别担任。

十一年,又设置。

二十五年,由右侍郎张养蒙督察辽饷。

四十七年,增设督饷侍良拉。

岂塑年间,有督渣饷、寇饷、塞主饷,增设了三四人。

天启五年,又增设督理钱法侍郎。

礼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

其下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

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各有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主事一人,正六品。

巫筮六年,增设仪制、祠祭二司主事各一人。

又增设仪制司主事一人,教习驸马。

弘治五年,增设主客司主事一人,提督会同馆。

所管辖,铸印局,大使一人,副使二人。

万历九年革除一人。

尚书掌管天下礼仪、祭祀、宴飨、贡选拔举的政令。

侍郎辅佐他。

仪制司分别掌管各种礼文、宗亲封赏、选贡拔举、学校的事务。

天子即位,天子举行冠礼、大婚礼,册立皇太子、妃嫔、太子妃,献上皇帝母亲的徽号,,朝贺、朝见,大飨、宴飨,大射、宴射,便列举各种仪节详细进呈。

或者御前经传讲席、每日讲习、行亲耕礼、到国学考核学子考察学政、策问进士、殿试揭晓唱名、巡行****、御驾亲自出征、进献律历、进春、献俘、奏捷,或者皇太子出宫合、代理国事,亲王读书、出京去藩王府,皇帝子女诞生、命名,以及百官、受封号的妇女朝贺皇太子、后妃的礼仪,与各诸侯王国的礼仪,都要颁布礼仪程序于各部门。

所有传达制令、诰令,开读诏书、敕书、表、笺以及上下百官往来公文,都要授以仪程形式。

所有岁请册封宗室王、郡王、将军、中尉、妃、主、君,各自按其亲疏焉等级。

百官对于宗室藩王,署官称名而不称臣。

藩壬之臣对他的王称臣。

所有宗室、驸马都尉、内受封号的妇女、藩王的诰命,便会同吏部一起上奏请示。

所有各部门的印信,统一管理其制度。

内阁,银印,直纽,一寸七分见方,厚六分,秦李斯所割之玉箸篆文。

征西、镇朔、平羌、平蛮等将军,银印,虎形组,三寸三分见方,厚九分,柳叶形篆文。

宗人府、五军都督府,都是正一品,银印,三台,三寸四分见方,厚一寸。

六部都察院、各都司,都是正二品,银印,二台,三寸二分见方,厚八分。

衍圣公、张真人、中都留守司,都是正二品,各布政司,从二品,银印,二台,三寸一分见方,厚七分。

后来赐衍圣公三台银印。

顺天、应天二府,都是正三品,银印,二寸九分见方,厚六分五厘。

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詹事府、京卫、各按察司、各卫,都是正三品,苑马寺、宣慰司,都是从三品,钢印,二寸七分见方,厚六分。

太仆寺、光棣寺、各盐运司,都是从三品,铜印,二寸六分见方,厚五分五厘。

鸿胪寺,各府,都是正四品,国子监、宣抚司,都是从四品,铜印,二寸五分见方,厚五分。

翰林院、左右春坊、尚窦司、钦天监、太医院、上林苑监、六部各司、宗人府经历司、王府长史司、各卫干户所,都是正五品,司经局、五府经历司、招讨司、安抚司,都是从五品,钢印,二寸四分见方,厚四分五厘。

各州,从五品,铜印,二寸三分见方,厚四分。

都察院经历司、大理寺左右司、五城兵马司,大兴、宛平、上元、江宁四县,僧录司、道录司、中都留守司经历司、断事司,各都司经历司、断事司,各卫百卢所、长官司,王府审理所,都是正六品,光禄司各署,各布政司经历司、理问所,都是从六品,钢印,二寸二分见方,厚三分五厘。

六科行人司、通政司经历司、工部营缮所、太常寺典簿厅、上林苑监各署、各按察司经历司、各县,都是正七品,中书舍人,顺i天应天二府经历司、京卫经历司、光橡寺典簿厅、太仆寺主簿厅、詹事府主簿廊、各卫经历司、各盐运司经历司、苑马寺主簿厅、宣慰司经历司,都是从七品,钢印,二寸一分见方,厚三分。

户部、刑部、都察院各照磨所,兵部典牧所,园子监绳愆厅、博士厅、典簿厅,鸿胪寺主簿厅,钦天监主簿厅,各布政司照磨所、各府经历司,王府纪善、典寅、典膳、奉祀、良医、工正各所,宣抚司经历司,都是正从八品,铜印,二寸见方,厚二分五厘。

刑部、都察院各司狱司,顺天应天二府照磨所、司狱司,鸿胪寺各署,国子监典籍厅,上林苑监典簿厅,内府宝钞等各库,御马仓、草仓,会同馆,织染所,文,思院,皮作局,颜料局,鞍辔局,宝源局,军器局,都税司,教坊司,留守司司狱司,各都司司狱司,各按察司照磨所、司狱司,各府照磨所、司狱司,王府长史司典簿厅、教授、典仪所,各府卫儒学、税课司,,阴阳学、医学、僧纲司、道纪司、各巡检司,都是正从九品,钢印,一寸九分见方,厚二分二厘。

各州县儒学、仓库、驿递、闸坝批验所、抽分竹木局、河泊所、织染局、税课局、阴阳学、医学、僧正司、道正司、僧会司、道会司,都没有入流,铜条记,宽一寸三分,长二寸五分,厚二分一厘。

以上都是直纽,九迭篆文。

监察御史,钢印,直纽,有眼,一寸五分见方,厚三分,八迭篆文。

总制、总督、巡抚和镇守、公差等官,铜关防,直纽,宽一寸九分五厘,长二寸九分,厚三分,九迭篆文。

外国王印三等:金,镀金,银。

磨损便替换供给。

所有吉祥符瑞,辨明名物,不要奏请封禅以致动荡皇上心意。

用学校制度培养文入学士,用贡举的办法收罗人才,用乡饮酒礼教导按年龄大小相礼让,用养老尊敬老人,用制度规定等级威严,用体恤贫困推广仁政,用表彰昭示勉励,以出谋献策集众议事知晓利弊,用宫廷发出的禁令遏制奸滑之民。

祠祭司分管各种祭祀典礼以及天文、帝后的丧葬、宗庙谧讳的事务。

所有祭祀有三种,即天神、地神、人鬼。

辨明其大祀、中祀、小祀而恭敬供奉。

谨慎其祭坛、祠庙、陵墓而多次察看。

清洁牺牲和美酒、瑞玉和缣帛、谷物粢盛和肉羹、水陆痉埋焚烧的物品,次第其拊祭配享、陪祭、功德的高低而按顺序进行。

天下神只在祀典中的,便察考于法令,传达给有关部门,按时恭敬地从事那些祭祀之事。

督促天文历法官向全国颁市历法天象。

出现日食月食,发文告知内外有关部门救护。

有灾异之象立即上奏,严重的奏请祭祀告神修身反省。

所有丧葬、祭祀,贵贱有等级差别,都要规定其仪程准则颁布实行。

所有谧号,皇帝十七宇,皇后十三字,妃、太子、太子妃都是二字,亲王一字,郡王二字,以字为差等。

功勋外戚、文武大臣奏请葬祭封赠谧号,必须发文给有关部门,考察品行才能,附以公论,拟定意见上奏。

那些侍从勤劳,死于忠谏的,官位品级没有达到应该赠谧的标准,都可以特别封赐。

所有先帝先后的诞辰,祭祀于陵墓,停止上朝处理事务但不停止办公。

所有天文、地理、医药、卜筮、巫师、音乐、僧道之人,都登记管理他们,有发起编造妖妄的人惩罪不可赦免。

主客司分管各番国朝见进贡接待赏赐之事。

各番国朝见进贡,辨明其进贡道路、进贡使节、进贡物品的远近多少丰厚简约的数目,来决定番王或番王使者的迎来送往、宴会犒劳、住宿、粮食草料的不同等级的礼节,赏赐的差别。

所有贡品必须查点,然后送到内府,有附载的货物,便给付所值。

如果番国请求承继封号,便派遣使者颁布册命于他的国内。

使节还朝,上奏番国的风土人情、地理特产的事宜,赠送礼节仪式的礼数。

所有番国有保卫边塞的功劳,便颁发敕印封赏他。

各番国派遣使者往来,有诰敕便检验诰敕,有勘籍便检验勘籍,不许擅自混入。

土官朝见进贡,也检验勘籍。

他们返回,便用镂金敕谕送行,必须和铜符相当。

所有分辨言语,翻译文字,送迎馆伴,考核四夷馆译字生、翻译人员是否胜任,而严禁他们勾结外邦泄露机密。

所有朝廷赏赐的典制,各省土特物产的进贡,都要掌管。

精膳司分管宴飨、食品餐具、美酒膳食之事。

所有皇上赐予百官礼食,称为宴,称为酒饭,分成上中下三等,看其品位禄秩而定。

番使、土官右赐宴,有下程,宴有一次,有二次,下程有常规,有钦赐,都要辨明其等级。

亲王到藩封国,王、公、将军来朝见,及其使者,也照此办理。

所有食品、美酒、各种材料,由光禄供给,会计其数目,而衡量其出入。

所有厨师杂役,从平民中调用,供给太常、光禄分配;资历深的,得以选拔充任王府典膳。

凡是每年藏冰、出冰,移交所属部门谨慎保持清洁。

起初,洪武元年,设置礼部。

六年,设尚书二人,侍郎二人。

分为四个属部:总部、祠部、膳部、主客部。

每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各三人。

十三年,提高礼部品级,设尚书、侍郎各一人,每个属部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

不久又增设侍郎一人。

二十二年,改总部为仪部。

二十九年,改仪部、祠部、膳部焉仪制、祠祭、精膳,只有主客这个属部照旧,都称为清吏司。

按周宗伯的职责虽然是掌管国家礼仪,但司徒既然掌管国家政教,所谓礼,仅仅是鬼神祭祀罢了。

至于把主管礼乐、主管政教合在一起,内涉及宗藩,外涉及各番国,上白天官,下至医师、厨师、伶人之类,无不都综括在内,便是从明朝开始的。

成化、弘治以后,大都以翰林儒臣担任。

由此而登上公孤之位担任辅臣的,人数位于各部之冠。

兵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

它的下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

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个清吏司,各有良6中一人,正五品。

r筮十年,增设武选、职方二司郎中各一人。

成化三年,增设车驾司郎中一人。

万历九年,一并革除。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

正统十年,增设武选司员外郎一人。

弘治九年,增设武库司员外郎一人。

后来都革除嘉靖十二二年,增设职方司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正六品。

洪武、宣德年间,增设武选司主事三人,职方词主事四人。

正统十四年,增设车驾、武库二司主事各一人。

后来革除。

万历十一年,又增设车驾司主事一人。

所辖属,会同馆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从九品。

大通关大使、副使各一人,都没有入流。

尚书掌管天下武卫官军选拔任命、精选训练的政令。

侍郎辅助他。

武选司负责卫所土官选拔任命、升迁调配、世袭替换、论功行赏的政事。

所有武官有六品,它的勋爵有十二等。

正一品,左、右柱国。

从一品,柱国。

正二品,上二护军。

从二品,护军。

正二品,—卜轻车都尉。

从三品,轻车都尉。

if四品,上骑都尉。

从四品,骑都尉。

正五品,骁骑尉。

从五品,飞骑尉。

正六品,云骑尉。

从六品,武骑尉。

散阶三十级。

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从一品,初授荣碌大夫,升授光禄大夫讵—二品,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难。

从:品,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

正三品,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

从三品,初授怀速将军,升授定速将军,加授安逮将军。

正四品,初授明威将军,升授宣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

从四品,初授宣武将军,升授显武将军,加授信武将军。

正五品,初授武德将军,升授武节将军。

从五品,初授武略将军,升授武毅将军。

正六品,初授昭信校尉,升授承信校尉。

从六品,初授忠颢校尉,升授忠武校尉。

每年总共六次选拔。

有世代承袭的世官,有非世袭、非土著的流官。

世官有九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愈事,卫镇抚,正千户,副千户,百户,试百卢,所镇抚,都有世袭职位,有轮替职位。

年幼时,有优厚供给。

不得世袭的,有降职革用,有全部革除。

流官八等,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愈事,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都指挥翕事,正留守,副智守,以世官升授,或由武举任用,都不能世袭。

即便有世袭的,是出于特别恩赐。

不是实际授予的称为署职,署职,累加本职一级当半级,不支取俸禄,没有军功,不得寅授。

称为试职,试职作一级,支取一半俸禄,不给诰命。

称为纳职,纳职带俸橡,不办理事务。

战功二等:奇功为上,头功其次。

斩首之功四等:北方为最大,辽东次一等,西番、苗蛮又次一等,内地平定寇贼又次一等。

所有比试,有旧官,洪武三十一年以前焉旧,有新官,成祖以后为新。

军政,每五年考选一次,此前抚、按官上报功遇状,复核决定去留。

五府、锦衣卫堂上各总兵官,都要自我陈述,取决于皇上裁定。

推举提拔二人,都指挥以下提拔一人。

所有土司之官九级,自从三品至从七品,都没有每年的俸禄。

土司的子弟、族属、妻女、或女婿及外甥世袭替代,都遵从其风俗。

边塞的官,自都督至镇抚,共十四等,都依据诰敕辨别真假。

赠官为王事而死,加封二等;死于战场,加封三等。

所有任免直接出自皇帝御旨的,必须回复上奏然后实行。

以贴黄提要验证图状,以初绩验证诰敕,以功劳考核将领,以比试训练士卒,以优厚的供养施恩于亡故的人,以褒奖抚恤激励将士死战,以寄禄官职驱策宠臣,以杀降、失陷、避敌、激叛的法律整肃军纪,以典刑、败伦、行劫、退阵的科条断绝世禄。

职方司掌管地图、军队制度、城池、镇守、简选训练、征讨的事。

所有天下地理险峻平易远近,边防内地疆域地界,都有地图集,每三年上报一次,与官军车马的数目一并上报。

所有军制内外互相维系,武官不得动辄下符令征发。

自都督府,都指挥司,留守司,内外卫守御、屯田、群牧千户所,仪卫司,土司,诸番都司卫所,各自统领自己的官军及其部落,以听候征调、守卫、朝贡、保塞的命令。

按时修固疏浚城墙护城河并查看巡视。

所有镇戍将校有五等:称焉镇守,协守,分守,守备,备倭。

都是因战事增设,根撩地势险要,设兵驻扎守卫。

所有京营操练,以文武大臣统领,都是科道官巡枧。

如果是将军营练,将军四卫营练,以及勇士、幼官、舍人等营练,便整治军事物资,查核士卒编制,察看是否闲逸,以教导其起坐行止、进退、缓急、疏密的节制,金鼓、旗帜的信号。

征讨奏请命令将士出师,悬赏示罚,调配军粮,记录功遇,以此升官降职。

以城堡边塞障护边疆,以烽火传递信息,以关卡盘查奸细,以缉捕消除盗贼,以敏捷强壮简选乡民,以逮捕解押、拘捕充军、提拔选举、豁免罪罚、放松约束、慰问抚恤的方法整治军队。

车驾司掌管扈从仪卫、仪仗、禁卫、驿站传递、马匹放牧的事务。

凡是皇帝的扈从仪卫,在大典礼、大朝会时陈设;官廷车驾的仪仗,在平常上朝时陈设;武阵车驾的仪仗,世宗南巡时陈设。

都要分辨物事数目,以交付给有关部门。

太后、皇后的扈从仪卫,太子、宗室藩王的仪仗,也如此。

所有侍卫,御殿全部当值,平常上朝轮班当值,守卫、亲军卫,画前、后、左、右四门为四行,而日夜巡逻警卫。

守卫皇城,前生盟为一行,后玄武门为一行,左束华门为一行,右堕华门为一行。

所有邮传,在京城称为会同馆,在外地称为驿,称为递运所,都凭符验关券通行。

所有马政,其专门负责的,是太仆、苑马二寺,核查其文书簿册,按时计算其增加或损耗,只有内廷马厩不须纳入总计。

武库司掌管兵器、符契、军队籍册、武学、供应薪柴和隶仆的事务。

所有内外官军要出征,就发公函给兵部给予兵器,造册记录数目,制定敕令下发各边镇征调。

及派人出关,必须验证符契。

军队缺编,下令各省府州县微调。

以提调本军、文书记载、家奴以战功单独立户、免除服役、停止微调的办法,核实其招募兵、用垛兵法征兵、罪谪为兵、改变营兵军籍的数目。

所有武职年少为官,及子弟没有继承官位的,在武学练习学业,以主事一名监督他们。

考查学官的贤能与否、学习者的勤触怠惰上报。

各司官署供应有柴薪,值守衙门有隶仆,根据官阶品位有差等。

起初,洪武元年设置兵部。

六年增设尚书一人,侍郎一人。

设置总部、驾部和职方三部,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如同吏部的数目。

十三年,提升兵部的品级,设尚书、侍郎各一人,又增加设置库部为四个属部,各部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

十四年,增设试用侍郎一人。

二十二年,改总部为司马部。

二十九年,定下来改四部为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个清吏司。

只有职方因袭旧名。

景泰年间,增设尚书一人,协助处理部事,天顺初年罢除。

隆庆四年,添设侍郎二人,不久罢除。

万历末年又添置。

协助管理京营军政一人,或尚书,或侍郎,或右都御史,掌管京营操练的事务。

水乐初年,设三大营,总揽于武将。

景泰元年,开始设提督团营,命兵部尚书于谦兼管,后来罢除。

成化三年,又设置,大多以本部尚书或都御史兼任。

嘉靖二十年,纔命尚书刘天和停止部务,另外颁发关防,专门管理军队政务。

二十九年以“总督京营戎政”的印信给予仇鸾,而改设本部侍郎协助处理军政,不给予关防。

万历九年裁除,十一年又设置。

天启初年,增设协助处理一人,不久革除。

崇祯二年又增加一人,以庶吉士刘之纶为兵部侍郎充任。

刑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

其下属有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

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吏司,各有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主事二人,正六品。

巫筮六年,十三司都增设主事一人。

成化元年,增设旦丛、廑玺二司主事各一人,后来革除。

万历年问,又革除塑廑、堕堕、山东、福建四司主事各一人。

照磨所,照磨正八品,检校正九品,各一人。

司狱司,司狱六人,从丸品。

尚书掌管天下刑法及服役罪犯、勾决复核、关卡禁止的政令。

侍郎辅助他。

十三司各自掌管他们负责的省份及兼管所分京府、直隶的刑法。

浙塑司带管祟府、中军都督府、刑科、内官、御用、司设等监,在京金吾前、腾壤左、沈阳右、留守中、神策、和阳、武功右、广洋八卫,番牧千户所,以及两浙盐运司、直隶和州,逐鹿左、涿鹿中二卫。

江西司带管淮、益、弋阳、建安、乐安五府,前军都督府,御马监,火药、酒醋、面筋等局,在京府军前、燕山左、留守前、龙壤、宽河、忠义前、忠义后、永清右、龙江左、龙江右十卫,以及直隶庐州府,庐州、六安、九江、武清、宣府前、龙门各卫。

湖广司带管楚、岷、吉、荣、辽五府,右军都督府,司礼、尚宝、尚膳、神官等监,天财库,在京留守右、虎贲右、忠义右、武功左、茂陵、永陵、江淮、济川、水军右九卫,以及兴都留守司,直隶宁国、池州二府,宣州、神武中、定州、茂山、保安左、保安右各卫,渤海千户所。

福建司带管户部、太仆寺、户科、宝钞提举司、印绶、都知等监,甲字第十库,在京金吾后、应天、会州、武成中、武功中、孝陵、献陵、景陵、裕陵、泰陵十卫,牧马千户所,及福建盐运司,直隶常州府、广德州,申都留守左、留守巾、定边、开平中屯各卫,美峪千卢甄。

山东司带管鲁、德、衡、泾四府,左军都督府,宗人府,兵部,尚宝司,兵科,典牧所,会同馆,供用库,戈戟司,司苑局,在京羽林右、沈阳左、长陵三卫,奠靖千户所,以及山东盐运司,中都留守司,辽东都司,辽东行太仆寺,直隶凤阳府,滁州、凤阳、皇陵、长淮、泗州、寿州、滁州、沂州、德州、德州左、保定后各卫,安东中护卫,潮河、龙门、宁靖各千户所。

山亟司带管晋、代、渖、怀仁、庆成五府,翰林院,钦天监,上林苑监,南、北二城兵马司,混堂司,甜食房,在京旗手、金吾右、骁骑右、龙虎、大宁中、义勇前、义勇后、英武八卫,以及直隶镇江府、徐州,镇江、徐州、涪阳中屯各卫,涪阳中护卫,倒马关、平定各千户所。

河南司带管周、唐、赵、鄞、徽、伊、汝七府,礼部,太常寺,光橡寺,鸿胪寺,詹事府,园子监,礼科,中书舍人,神乐观,牺牲所,兵仗局,灵台、钟鼓等司,束城兵马司,教坊司,在京羽林左、府军右、武德、留守后、神武左、彭城六卫,以及两淮盐运司,直隶淮安、扬州二府,淮安、大河、邳州、扬州、高邮、仪真、宿州、武平、归德、宁山、神武右各卫,海州、盐城、通州、汝宁各干户所。

陕西司带管秦、韩、度、肃四府,后军都督府,大理寺,行人司,尚衣监,针工局,西城兵马司,在京府军后、腾壤右、豹韬、鹰扬、兴武、义勇右、康陵、昭陵、龙虎左、横海、江阴十一卫,以及河东盐运司,陕西行太仆寺,甘肃行太仆寺,直隶太平府,建阳、保定左、保室查、堡定中、保定前各卫,平凉空谨堡。

四川司带管蜀府,工部,工科,巾帽、织染二局,僧道录司,在京府军、金吾左、济川、武骏右、左空前、蔚州左、永清左、广武八卫,以及直隶松江、大名二府,金山、怀安、怀来各卫,神木干户所。

广东司带管应天府,在京锦衣、府军左、虎贲左、遮阳、留守左、水军左、飞熊七卫,以及直隶延产丛,怀来千户所。

广西司带管靖江府,通政司,五军断事司,中城兵马司,宝钞、银作二局,在京羽林前、燕山右、燕山前、大兴左、通州、武脓左、镇南、富峪八卫,以及直隶安庆,徽州二府,安庆、新安、通州左、通州右、延庆、延庆左、延庆右各卫。

云南司带管顺天府,太医院,仪卫、惜薪等司,承逗库,以及直隶永平、广平二府,镇海、真定、永平、山海、卢龙、束胜左、束胜右、抚宁、密云中、密云后、大同中屯、潼关、营州五屯、万全左、万全右各卫,宽河、武定、蒲州各千卢所。

贵州司带管吏部,吏科,司菜局,以及长芦盐运司,大窒都司,万全都司,直隶苏州、保定、河间、真定、顺德五府,苏州、太仓、蓟州、遵化、镇朔、兴州五屯,忠义中、涿鹿、河间、天津、天津左、天津右、德州、宣府左、宣府右、开平、保安、蔚州、永宁各卫,梁城、兴和、广昌各千户所。

照磨、检校,照对印刷文卷,计录贼脏赎金。

司狱,大多为狱吏,掌管囚徒。

所有军队平民、官吏及宗室、勋臣外戚触犯法律的,诘问其言辞,审察其情由真伪,依据法律条文并比照议定他的罪行的轻重请示皇帝。

钦犯监狱案件必须依据囚犯口供来定罪,不得逢迎皇上的旨意。

凡是有特殊旨意、专门敕命、诏例、榜例,没有经奏请朝议写为法令的,不得援引比照。

凡是死刑,立即处决以及秋后处决,一并三次覆奏。

两京、十三布政司,死罪囚犯每年审察评议。

每五年奏请钦派官员,审录甄别冤案积案。

霜降审察甄别重囚,会同五府、九卿、科道官一起审录甄别。

罪犯可怜悯、案情有疑问的发配戍边,有申诉词的调所属部门再审问,适用法律的收监候审。

夏月按例减等处理,免除笞刑,减轻徒刑、流刑,释放小罪囚犯。

遇上年成干旱,特旨审录甄别囚犯也如此。

所有大祭停止行刑。

凡赎罪,比照罪行轻重,斩、绞、杂犯、徒末减的,听取收赎。

诉讼必须自下级而上,有事情重大而急迫的,允许击打登闻鼓。

四方有大案,便受命前往审讯。

四方处决囚犯,派遣司官二人前往亲临监刑。

所有审讯案例,每年上疏将其名数上报:,称为岁报;每月上报其拘捕释放存亡的数目,称为月报。

审判完后,移交大理寺覆审,一定要平等公允。

凡狱官,每月更换提牢主事一人,修葺监狱,加固门锁,碱省其酷烈滥施,供给其衣粮。

囚犯生病,准许家人入监探视,解除枷锁诊断医治。

造册记录俘囚,配役官私奴婢,都要登录知遒。

官吏有遇错,一并记录。

年终请求洗刷污秽。

以法律总则中的刑名体例统摄法律条文,以八个字概括言辞议论,以、准、皆、各、其、及、即、若,以五服参考情理的法律,以刺墨标识盗贼。

籍役产业不包括墓地,籍役财物不包括生活日用,宗室不到市场处死,官人不下狱,怜悯老年残疾不传讯。

详见刑法志。

洪武元年,设置刑部。

六年,增设尚书、侍郎各一人。

设总部、比部、都官部、司门部,各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二人,只有都官部各一人。

总部、比部主事各六人,都官、司门主事各四人。

八年,因为部事繁多,增设四科,各科设尚书、侍郎、郎中各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五人。

十三年提升各部品级,设尚书一人,侍郎一人,仍分四属部,各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总部、比部主事各四人,都官、司门主事各二人,不久增设侍郎一人。

开始分设左、右侍瘦bo二十二年,改总部为宪部。

二十三年,分四部为河南、北平、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十二部,逝些部兼管云南,每部各设官,全如户部的制度。

二十九年,改为十二清吏司。

永乐元年,以北平为北京。

十八年,革除北京司,增置云南、贵州、交趾三司。

宣德十年,革除交趾司,然后定为十三清吏司。

工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

它的下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

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各有郎中一人,正五品,后增设都水司郎中四人。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后增设营膳司员外郎二人,虞衡司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正六品,后增设都水司主事五人,营膳司主事三人,虞衡司主事二人,屯田司主事一人。

所辖,营缮所,所正一人,正七品,所副二人,正八品,所丞二人,正九品。

文思院,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从九品。

皮作局,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从九品,后来革除。

鞍辔局,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

坠鏖元年,大陡、副使都革除。

宝源局,大使一人,正九晶,副使一人,从九品,嘉靖年问革除。

颜料局,大使一人,正九品,后来革除。

军器局,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后来革除一人。

节慎库,大使一人,从九品。

壶堕八年设。

织染所、杂造局,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

广积、通积、卢沟桥、通州、白河各抽分竹木局,大使各一人,副使各一人。

大通关提举司,提举一人,正八品,万历二年革除。

副提举二人,正九品,典史一人。

后来副提举、典史都革除。

柴炭司,大使一人,从九品。

副使一人。

尚书掌管天下百官、山泽的政令。

侍郎辅助它。

营缮司掌管建筑兴建的事务。

所有宫殿、陵寝、城郭、坛场、祠庙、仓库、官舍、营房、王府邸第的工程,聚集工匠会聚材料,按时监督工程。

所有卤簿、仪仗、乐器,移交内府及有关部门,各依自己的职责管理它们,而按时检查其牢固洁净,并督察其粗制滥造的情况。

凡是置办狱具,必须按照律令办。

所有工匠分二等:一是轮班,每三年服役一次,每次不超过三个月,都免除他家的赋税;一是住坐,每月服役十天,按月发给禄银。

工役分二等,用处罪之人充当的,一称为正工,一称为杂工。

杂工三天当正工一天,都根据劳役大小而分配。

所有材料储备,称为神木厂、大木厂,以蓄积木材;称为黑窖厂、琉璃厂,以储存烧制瓦器;称为台基厂,以存贮柴薪,都登记其数目以供修建时使用。

虞衡司掌管山泽采集捕猎、制陶冶炼的事务。

所有乌兽的肉、皮革、骨角、羽毛,可以供祭祀、宴客、膳食的需要,礼器、军事物资的使用,每年下令各司采集捕猎0水生禽类征收十八种,兽类征收十二种,陆生兽类征收十八种,禽类征收十二种,都遵照时令办治。

冬春之交,罗网不设于川泽;春夏之交,毒药不投放于原野。

禾苗生长茂盛时禁止践踏,谷物结实时禁止焚燎。

如果是有害的野兽,听凭设陷阱捕获,赏赐有差等。

所有各皇家陵寝所在山麓,不准进山砍伐、开设窖厂冶矿、安置坟墓。

凡是帝王、圣贤、忠义、名山、岳镇、陵墓、祠庙有功德于人民的,禁止砍伐放牧。

所有山场、园林的利益,听凭百姓获取而稍许征收税利。

所有军队服装、兵器,下令所属部门制造,会同兵部检查,必须监督其牢固细密。

所有陶器制作的事,有岁供,有暂供,有停减,登记其数目,总计献入,不得随意毁坏而浪费民力。

所有各冶矿,整饬其材料,审查其模型铸范,交付有关部门。

钱币重量必须有标准,进奉内府然后颁行。

牌符、火器,在内府铸造,禁止把方法泄露于外。

所有颜料,非其当地盛产不予征收。

都水司掌管川泽、陂池、桥梁道路、车船、织造、券契、量器衡器的事务。

水利一是转漕,一是灌田。

每年储备铜铁石料、竹木、埽料,按时维修闸坝、洪流浅滩、堰圩、堤防,谨慎蓄水排水以防备水旱灾害,不使毁坏田园房舍,坟墓隧道、禾苗庄稼。

航运、碾房不得与灌田的争抢水源,灌田的不得与转漕争抢水源。

所有各河流汇合要津,派京朝官专门管理,以督察有关部门。

役使百姓必须是农闲,不能等到农闲,便筹集工料逐步建成工程。

所有道路、渡口桥梁,随时修整。

有巡幸以及大丧、大礼,便比照规定修治。

所有车船的形制,有黄船,以供皇帝使用,有遮洋船,以转漕运到海运,有浅船,以转漕运到河运,有马船、有风快船,以供运送官物,有备倭船、战船,以防御敌寇,有大车、独辕车、战车,都计算其费用,斟酌其多少、远近、劳逸而均匀调剂。

凡是织造冕服、诰敕、制帛、祭服、净衣等各种布匹,移交内府、南京、浙江各处,详细了解其数目而谨慎节用。

所有公、侯、伯铁券.区别其大小。

制式详见礼志。

所有祭器、册宝、乘舆、符牌、杂器都统一规定于内府。

所有度量、度量器具,谨慎审订然后颁布,在市场上悬挂样式,并且惩处不符合法度的人。

屯田司掌管屯垦、抽取赋税、薪炭、夫役、坟茔的事务。

所有军队戍守之处,如有转运供应不上,便设屯以充实军队储备。

规划办治建造、木材、城砖、军营、官家房屋以及军衣、器械、耕牛、农具之类事务。

所有税收向商人征收,根据财物各有差等。

所有薪炭,南方取于沙洲水汀,北方取于山林,或向百姓征收,有收实物、有收折合成钱钞,酌情多少而控制施行。

民工砍柴、运柴,都是雇佣。

所有坟墓及堂碑、碣兽的制度,按照宗室、功勋外戚、文武官员的等级来决定其区别。

坟墓制度,详见礼志。

洪武初年,设置工部及其官属,以将作司隶属于它。

昱元年,设置将作司,卿,正三品,少卿,正四品,丞,正五品。

左、右提举司提举,正六品,同提举,从六品,司程、典簿、副提举,正七品。

军需库大使,从八品,副使,正九品。

迭武元年,以将作司隶属于工部。

六年增设尚书、侍郎各一人,设总部、虞部、水部及屯田为四个属部。

总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二人,余部各一人。

总部主事八人,余部各四人。

又设置营造提举司。

送亟六年,改将作司为正六品,所属提举司,改为正七品。

不久又设置营造提举司及营造提举分司,每司设正提举一人,副提举二人,隶属将作司。

八年,增立四科,各科设尚书、侍郎、郎中各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五人,照磨二人。

十年,罢除将作司。

十三年,制定官制,设尚书一人,侍郎一人,四个属部以屯田部为屯部,各有郎中、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

十五年,增设侍郎一人。

二十二年,改总部为营部。

二十五年,设置营缮所。

改将作司为营缮所,官秩正七品,设所正、所副、所丞各二人,以各工匠中技艺精湛者担任。

=十九年,又改四属部为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个清吏司。

嘉靖后,添设尚书一人,专门督管大工程。

提督易州山厂一人,掌管督察御用柴炭的事务。

明代初年,于沿长江芦洲及龙江、瓦屑二场,取用柴炭。

永乐年间,迁都到北方,便从白羊口、黄花镇、红螺山等处采办。

宣德四年,开始设立易州山厂,专门设官总管。

景泰年问,移到平山,又移到满城,相继以本部尚书或侍郎督办山厂事务。

天顺元年,仍旧移到易州。

嘉靖八年革除,改设主事管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