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五代史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宦者传第二十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魏王攻破蜀,王衍到京师朝见,走到秦川时,唐明宗在魏州发动兵变。

唐庄宗束征,担心王衍作乱,派人飞马韶令魏王杀掉他。

诏书已盖印画押,而张居翰打开看了,韶书中说“杀掉王衍一行人”张居翰认为杀掉降兵不吉祥,于是拿诏书贴在柱子上,抹去“行”字,改为一个“家”字。

当时和王衍一起束行的蜀国降兵一千多人,都获免于死。

唐庄宗被杀,张居翰在至德官朝见唐明宗,请求回到乡里。

天成三年,死在长安,年龄七十一岁。

五代的文章鄙陋,而史官的职责在战乱中荒废了,传记小说大多失传,因此关于五代的事迹,往往首尾不完整,而夹杂着错误。

至于英雄豪杰奋起力争,战争的胜败,国家兴亡的时候,难道会没有谋臣的策略,能言善辩的士人的论述?但却不能在文字中找到这些材料,于是让它们湮汝消失不能流传到后代。

然而只有张承业的事迹清楚地留在人们的耳目中,到现在老人们还能谈说。

张承业的议论堪称杰出不凡啊!恐怕不是宦官能够说得出来的。

从古到今宦官祸乱国家,它的根源比女色的灾祸还要深远。

女人,美色罢了;宦官的危害,不只是一个方面。

宦官管辖的事务亲近而又熟悉,他们的心专横而又残忍。

能够用小善来迎合人意,用小的恩信来笼络人心,让皇帝必定相信并且亲近他们。

等到已受到信任,然后再用祸福来威胁挟持皇帝即使在朝廷有忠臣和博学之士,而皇帝却认为他们距自己很疏远,不如侍奉他起居饮食、在其前后左右的人亲近可靠。

因此在皇帝前后左右的人日益受到亲近,那么忠臣和博学之士就日盏受到疏远,而皇帝的势力就日益孤立。

势力孤立,那么畏惧灾祸的心情就日益急切,而把持皇帝的人就日益稳固,安危出白他们的喜怒,祸患隐藏在帷幕中,那么过去所说的可靠的人,恰恰就是造成灾祸的人。

祸患深重后纔发觉,想和受到疏远的臣子算计左右受到亲近的人,慢了就会滋养祸患而更加深重,快了他们就会挟持皇帝作为人质,即使有大圣大智的人也不能参与谋划,即使谋划了也不能做,做了也不能成功,至于最严重的情况,就是两败俱伤。

因此大的祸患使国家灭亡,其次使自身灭亡,而使得奸臣豪强们能够藉此作为依靠而起来作乱,直至剔除整个宦官,全部杀掉他们,让天下人高兴而后作罢。

这是从前的史书所载的宦官的灾祸常常如此,不只是在一个朝代的事。

作为皇帝,并不是想要在朝廷内滋生祸患而在外疏远忠臣和博学之士,是祸患逐渐积累而事势逼使其这样的。

女色的诱惑,如果不幸而不能醒悟,那么就会遭受灾祸;如果一旦醒悟,摒除了就行了。

宦官造成的灾祸,即使想要悔悟,却有不能摒除的情势,唐昭宗的事就是这样。

因此说它“比女色的灾祸深重”指的就是这点。

能不警惕吗!唐昭宗信任亲近宦官,因此纔会出现被幽禁在束宫里的事。

从束官脱身后而和崔胤算计宦官,崔胤是宰相,眼见无能为力,于是向梁召兵,梁兵快到时,而宦官挟持皇帝逃奔到岐,梁兵包围了三年,唐昭宗逃出后,而唐也就灭亡了。

当初,唐昭宗脱身后,梁千杀掉唐的所有宦官第五可范等七百多人,在京师外的宦官,诏令天下全部捕杀,但宦官多被各个节镇藏起来不杀。

这时,藩镇企图篡国,都任用宦官做事,昊越国最多。

到唐庄宗即位后,诏令天下寻访过去唐代的宦官全部送到京师,得到敷百人,宦官于是又当权,从而导致灭亡。

这和寻找已经翻了的车,亲自驾驶而重蹈覆辙有什么不同呢:可为之悲叹啊!唐庄宗没有消灭梁时,张承业已经死了后来张居翰虽任枢密使,但不管事(,)有一个宣徽使马绍宏,曾赐姓李,颇受信用。

但他诬陷杀害大臣,贪污财货,专权作威,受到天下人怨恨,在皇帝身边取宠,是豢养的宦官。

适时,唐明宗从镇州前来朝见,在京师奉朝请。

唐庄宗颇为怀疑他有野心,暗中派马绍宏窥视他的衍动,马绍宏反而把情况告诉唐明宗。

唐明宗从魏州返回,天下人都知道灾祸起于魏州,谁知道使唐明宗萌生二心,是从马绍宏开始的。

郭从韬攻破蜀后,唐庄宗听信宦官的话而怀疑他。

但郭崇韬的死,唐庄宗不知道,都是宦官干的。

当这个时候,整个唐的精锐军队都在蜀,假如郭崇韬不死,唐明宗进入洛阳后,难道没有西面的忧虑?他还能平静地取代唐吗?到唐明宗即位时,又诏令天下全部捕捉宦官而杀掉<)宦官逃亡到山谷中,很多人削发做了和尚。

逃到太原的宦官七十多人,全部被抓获而在都亭驿杀掉,鲜血流满庭中。

唐明宗晚年多病,王淑妃在官中专权干预政事,宦官孟漠琼趁机专权。

秦王进宫见唐明宗已病危,出来后听到哭声,以为皇帝驾崩了,于是策谋率兵进官,怕自己不能立为皇帝。

大臣朱弘昭等人正在商量逭事,还没有作出决定,孟汉琼急速进见唐明宗,说秦王反叛,就率兵诛杀他,使秦王陷于大恶,而唐明宗因此含恨而死。

后来唐愍帝逃奔到卫州,孟漠琼往西在路上迎接唐废帝,唐废帝讨厌他把他杀掉了。

唉!人置身于安乐之中,如果不是圣人贤哲,就不能很久而不骄纵懈怠。

宦官、女人的灾祸不是一天形成的,他们必定要窥伺骄纵懈怠的时机再逐渐侵入。

唐明宗不是只知享乐的君主,但却还是这样,是因为他在位太久了。

其余的君主大多是武人出身,到他们的子孙继位时,在位时间短而享年不长,因此宦官来不及做什么。

宦官造成的大灾害,大略可见了。

惟独张承业的议论,僳出可喜,而张居翰改一个字救活了上千人。

君子对于人,如果有好的地方,没有不赞取的。

我对于这两个人认为有可取之处。

取那些好的,而戒备那些坏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喜爱他们但明白他们的邪恶,憎恶他们但知道他们的美好”

因此一并叙述他们导致祸败的原因,写在宦者传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