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五代史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南唐世家第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李仁达向昊越投诚,昊越出兵三万人接应李仁达。

陈觉等人争功,进退不相照应,冯延鲁先和昊越军队交战,大败而逃,各军都溃散逃回。

李景发怒,派使臣把陈觉、冯延鲁囚禁到金陵。

而冯延巳正任宰相,宋齐丘又从九华山召回朝任太傅,逐渐替他们开脱,于是流放陈觉到薪州、冯延鲁到舒州。

韩熙载上书急切谏阻,请求诛杀陈觉等人,宋齐丘讨厌他,贬韩熙载为和州司马。

这年,契丹攻陷京师,中原王朝没有君主,而李景因陈觉等人在东南使军队疲惫,无力谋取北方。

御史中丞江文蔚上奏弹劾宰相冯延巳、谏议大夫魏岑败乱国政,和陈觉等人有同等罪行却没有受到贬官废黜,言辞十分急切耿直。

李景大怒,亲自答复他的上疏,贬江文蔚为江州司士参军,同时罢免冯延巳任为少傅、魏岑为太子洗马。

五年,任命李景遂焉太弟;李景达为元帅,封齐王;南昌王李冀任副元帅,封燕壬。

望丑派使臣来访,派兵部尚书贾潭回访。

六年,汉李守贞在河中反叛,派他的客将朱元前来求援,李景以润州节度使李金全焉北面行营招抚使,出兵攻打沭阳,听说李守贞已败,纔返回。

这时,汉隐帝年少,中原王朝衰弱,淮北盗贼大多归降李景,李景派皇甫晖出海、泗各州招纳他们。

八年,福州诈称“昊越的戍守军队作乱,杀掉李仁达后逃跑了”派人邀请建州节度使查文徽,查文徽和剑州刺史陈诲乘船从闽江顺流而下奔赴接应他们。

福州人率兵出来迎接。

陈诲说:“闽人多诈难以信任,应该在江边驻扎慢慢商议。”查文徽说:“时间长了就会发生变乱,趁他们没有安定,赶快攻取他们。”留下陈诲屯驻在江口,前进到西门时,伏兵出动,查文徽被抓获。

陈诲和越人交战,大败越人,抓获他们的将领马先进。

李景送马先进回到越,越人也把查文徽交还李景。

这年,楚王马希广被他的弟弟马希萼杀掉,马希萼自立为楚王。

九年秋,楚人把马希萼囚禁在衡山,拥立他的弟弟马希崇,归附李景,楚国大乱。

李景派信州刺史边镐攻打楚,攻破潭州,把马氏家族全部迁到金陵。

李景任命马希萼焉洪州节度使,马希崇为舒州节度使,任边镐焉湖南节度使。

十年,把洪州的高安、清江、万载、上高四个县分出来,设置筠州。

任冯延巳、孙忌为左、右仆射,同平章事。

广州刘晟乘楚国动乱之机,攻取桂管,李景派将军张峦出兵争夺,没有攻克。

楚地刚刚平定,府库空虚,宰相冯延巳把攻克楚作为自己的功劳,不想花费国家的钱财,于是加重搜括楚地百姓供给军队,楚人都怨恨而反叛,他们的将领刘言进攻边镐,边镐不能守卫,逃回。

十一年,金陵大火延续一个多月。

十二年,大饥荒,很多老百姓害瘟疫而死。

十三年十一月,周军南征,下诏说:“蠢动的淮地,竟敢抗拒大国,盗窃割据一方,越位自称帝号。

晋、汉两代,海内没有安定,你们就招纳反叛逃亡的人,勾结协助凶逆。

李金全占据安陆,李守贞在河中反叛时,你们大举出师,前来接应援助。

追迫掠夺闽、越,使湘、潭二州生灵涂炭,至于接应慕容,侵扰徐州,沭阳之战,是非曲直一望而知。

勾结引诱契丹,成为边患,勾结并州军队,确实是我们的世代仇敲。

罪恶难以名状,天神百姓共同愤怒。”于是拜李壳为行营都部署,从寿州开始进攻。

适时,宋齐丘任洪州节度使,李景召宋齐丘回到金陵,任命刘彦贞为神武统军,刘仁赡为清淮军节度使,以抗拒周军。

李谷说:“我们没有水战的工具,而假使淮兵截断正阳浮桥,那我们就会腹背两面受敌。”于是烧毁他们的粮草,退兵屯驻正阳。

遭时周世宗亲自出征,到达圉镇,听说李谷撤军,说:“我们的军队撤退,唐兵必定追击。”派李重进急奔正阳,说:“唐兵要到了,应当猛打他们。”刘彦贞等人获知李谷退兵,果然认为他们胆怯了,急忙追击他们。

快到正阳时,李重进先到,军队还来不及进食就作战,刘彦贞等人于是被打败。

刘彦贞的士兵把快刀放在拒马中,用铁索拴住;又把木头刻成兽形,号称“捷马牌”;用皮口袋撒铁刺在地上。

周兵见了知道他们胆怯,一鼓作气打败了他们。

周世宗在淝水北面安营扎寨,移浮桥到下蔡。

李景派林仁肇等人争夺浮桥没有成功,而周军攻取滁州。

李景害怕,派泗州牙将王知朗到徐州,称唐皇帝捧送国书来,愿意献纳贡赋,行事奉兄长的礼节,周世宗不答复。

李景的柬都副留守冯延鲁、光州刺史张绍、舒州刺史周祚、泰州刺史方讷都弃城逃跑;冯延鲁剃削头发焉和尚,被周兵抓获。

薪州偏将李福杀掉刺史王承隽向周投降。

李景更加害怕,纔改名景以避周的宗庙忌讳;派他的翰林学士锺谟、文理院学士李德明奉表向周称臣,进献犒劳军队的牛五百头、酒二千石、金银绸缎数千,请求割寿、濠、泗、楚、光、海六个州,以乞求休战。

周世宗不答复,分兵袭击攻克扬、泰二州。

李景派人怀揣蜡丸书奔契丹求救,被边将抓获。

光州刺史张承翰向周投降。

十四年三月,李景又派司空孙晟、礼部尚书王崇质向周进奉表奏,言辞更加谦卑顺服,周世宗还是不答复,以前派去的锺谟等人连同孙晟、王崇质都被扣留在行营。

而锺谟等人请求回去取来李景的降表,把江北土地全部奉献,周世宗答应了,派王崇质、李德明等人回去,纔赐书李景说:“自徒唐朝衰落,国运艰难,到现在七十多年了,群雄割据,各自颁布政令,拥有百姓,交结四方蛮夷,侵扰中原国土。

中华不强,厄运相连,大凡有心之人,谁不愤慨!我拥有百州的富庶土地,拥兵三十万,农战双修,士兵乐于效劳,如果不能够恢复疆土,划定疆域,就谈论回师,真是如同儿戏。

至于废除帝号,对我称臣,如孙权事奉魏、萧詧事奉周,古代虽有这样的事,现在却不采用。

只是保留皇帝的称号,又何关大局?如果决心向我称臣,我也决不相逼。”李德明等人返回后,盛赞周世宗的英雄勇武,李景不高兴。

宋齐丘、陈觉等人都认为割让土地没有好处,而李夔塑卖国谋利。

李景发怒,靳李德明。

派元帅齐王李景达和陈觉、边镐、许文缜率兵奔赴寿春,李景达率朱元等人又夺得舒、薪、泰三个州。

夏天大雨,在扬、滁、和三州的周军都退了,将领们请求在险要的地方拦截攻打他们。

宋齐丘说:“攻击他们会加深仇怨,不如放了他们作为恩德。”告诫将领们关闭营垒,不得拦截作战,因此周军都聚集在寿州。

周世宗屯驻在涡口,想再次到扬州,宰相范质以军队疲劳哭泣着谏阻,纔回师,派李重进进攻庐、寿二州,向训守卫扬州。

向训请求放弃扬州,并力攻打寿春,于是查封仓库交给主管的人,派李景原来的大将在城中巡查,秋毫不犯而离去,淮人非常高兴,都背着干粮,送给周军。

十五年,李景达派朱元等人屯驻紫金山,修筑通道向寿州供应军饷。

二月,周世宗又南征,移下蔡浮桥到涡口,设置镇淮军,夹淮河修筑两个城。

周军接连攻破紫金山各营寨。

李景达虽是元帅,但用兵打仗的事都由陈觉决断。

陈觉和朱元历来有矛盾,因为朱元是李守贞的门客,反复无常难以信任,李景派大将杨守忠接替朱元,而且召他回去。

朱元感到愤怒,反叛降周,各军都溃散了,许文缜、边镐都被抓获,李景达率水兵逃回金陵。

刘仁赡快要病死,他的副使孙羽等人献寿州向周投降。

周世宗回师。

李景派人焚毁扬州,驱迫那里的士人百姓离去。

冬天十月,周世宗又南征,于是包围潦州,刺史郭廷谓对周世宗说:“我不能坚守一个州来抗拒朝廷大军,但希望向唐请命然后再投降。”周世宗为此延缓进攻,郭廷谓派人向李景请命,李景准许他投降,于是投降。

又攻取泗州。

周军步兵骑兵几万人,水陆并进,士兵们作檀来歌曲,歌声传到几十里外。

十二月,屯驻在楚州北门。

交泰元年正月,大赦改换年号。

周军攻打楚州,守将张彦卿、郑昭业守城很牢固,进攻四十天没能攻破。

周世宗亲自督兵在房屋中挖洞穿进城墙点火焚烧,城墙被破坏,张彦卿、郑昭业战死,周兵很愤怒,把城中人差不多杀光了。

周军又攻取海、泰、扬三州。

周世宗到迎銮亭兵临长江,李景知道不能支撑了,而以自己屈身投降去掉名号为耻辱,于是派陈觉进奉表奏,请求传位给他的长子而听从命令。

当初,周军南征时,没有水战的工具,不久多次打败李景军队,俘获水战士兵,于是修造战船几百艘,让投降的士兵教他们水战,命令王环率领他们沿淮河而下。

李景的水军大多战败,淮河的战船,都被周军得到。

又建造齐云船几百艘,周世宗到楚州北神堰,齐云船太大,不能通过,就开老鹳河通过,于是到达长江。

李景当初自己仗恃水战,认为周兵不是对手,而且不能到长江。

到陈觉奉表出使周时,见到周的水军停靠在长江边很雄壮,以为是从天而降,于是请求说:“我希望回国取来李景的降表,把江北各州全部进献,依照约定。”周世宗同意了,纔赐书李景说“皇帝恭敬问候江南国主”慰劳他的辛苦罢了。

这时扬、泰、滁、和、寿、濠、泗、楚、光、海等州,已被周夺得,李景于是进献庐、舒、薪、黄四个州,划长江焉界。

五月,李景下令去掉皇帝称号,而称为国主,尊奉周的纪年,这时是显德五年。

当初,孙晟出使到周,被扣留没有送回,而周世宗询问孙晟江南的虚实,孙晟不回答,周世宗发怒,杀了孙晟。

周罢兵休战后,李景就赠刘仁瞻焉太师,追封孙晟焉鲁国公。

周世宗遣送锺谟、冯延鲁回国。

李景又派锺谟等人到京师朝拜。

亲自撰写表文,称天地父母的恩德不能报答;又请求下诏书把自己降作藩镇,派锺谟当面陈述希望传位给长子。

周世宗派锺谟等人回国,以诏书温和地慰劳安抚他。

李景任命锺谟焉礼部侍郎、冯延鲁焉户部侍郎。

李景做太子时,冯延鲁等人出入东官,礼部尚书常梦锡自从李昪时就多次说不能让冯延鲁等人接近太子,到李景登位后,冯延鲁专权,常梦锡每每排斥他。

李景割地称臣,有人谈到周朝廷是大朝,常梦锡大笑说:“你们曾希望使君主成为尧、舜一样的帝君,今天却又自称小朝廷吗?”锺谟历来和李德明关系很好,回国后,却听说李德明因宋齐丘等人而被杀死,想替他报仇,没能动手。

陈觉,是宋齐丘的同党,和严续历来有矛盾。

陈觉曾奉命出使周,回来说周世宗认为江南没有立即听从命令,是由于严续的阴谋,劝李景杀掉严续来谢罪。

李景对此疑心,锺谟因而请求出使周,核验这件事。

李景割地称臣后,就派锺谟入朝告罪,说没有立即割地这事,不是严续的阴谋,希望赦免他。

周世宗很吃惊,说:“严续能出这样的主意,这是忠于他的君主,我难道会杀忠臣吗?”锺谟返回,报告是陈觉奸诈,李景发怒,流放陈觉到饶州,杀了他,宋齐丘因为是陈觉的同党获罪,流放回青阳,赐他自杀。

任命太弟李景遂焉洪州节度使,燕王李冀为太子。

李景因用兵打仗而很窘困,锺谟请求铸造大钱以一当十,刻上“永通泉货”四个字。

锺谟后来获罪,废除了大钱。

韩熙载又铸造铁钱,以一当二。

九月,太子李冀死,次子李从嘉封为昊王,住在束官。

锺谟说李从嘉轻佻放肆,请求立纪国公李从善,李景发怒,贬锺谟为国子司业,立李从嘉为太子。

周世宗派人对李景说:“我和江南,大义已定,但担心后代不能容下你,可以趁我在世修筑城墙,治理要害,为子孙后代作安排。”李景于是营建各城,商议迁都到洪州,群臣都不想迁都,只有枢密使唐镐赞成,于是昪洪州为南昌,建置南都。

建隆二年,留下太子李从嘉监护国政,李景迁到南都。

而洪州狭小,官廷官府营寨,都不能容下,群臣日夜思归,李景后悔愤怒不已。

唐镐羞惭窖怕,发病而死。

六月,李景逝世,享年六十四岁。

李从嘉继位,护丧回到金陵,派使臣入朝,希望恢复李景的皇帝称号,宋太祖皇帝准许了,于是赠谧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庙号焉元宗,陵墓为顺陵。

李煜字重光,原名从嘉,是李景的第六个儿子。

李煜为人仁厚孝道,善于做文章,擅长书画,而额头饱满,牙齿整齐,一只眼睛有两个瞳子。

从太子李冀以上,李景的五个儿子都早死,李煜按次序封为昊王。

建隆二年,李景迁到南都,立李煜为太子,留下他监国。

李景死,李煜在金陵继位。

母亲锺氏,外祖父名叫锺泰章。

李煜尊崇母亲为圣尊后;立妃子周氏为国后;封弟弟李从善为韩王,李从益为郑王,李从谦为宜春王,李从度为昭平郡公,李从信为文阳郡公。

在境内实行大赦。

派中书侍郎冯延鲁到朝廷进贡。

下令各司四品以下没有职事的官员,每天派两人到内殿待命。

三年,泉州留从効死。

李景向周称臣时,留从劾也到京师奉表进贡,周世宗因李景的缘故,不接受。

留从劝听说李景迁都到洪州,害怕他袭击自己,派他的儿子留绍基到金陵进贡,而留从劫病死,泉州人因而把他的家族一并送到金陵,拥立副使张汉思。

张汉思年老不管事,州人陈洪进赶走他,自称留后,李煜就任命陈洪进为节度使。

干德二年,开始使用铁钱,民间多隐藏旧钱,旧钱更少了,商人常用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带出境,官府不能禁止。

李煜于是下令一个铜钱值十个铁钱。

拜韩熙载为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

封长子李仲遇为清源公,次子李仲仪焉宣城坌。

五年,命令两省侍郎、给事中、中害舍人、集贤殿勤政殿学士,轮流在光政殿留宿当值,李煜和他们商谈国事。

李煜曾因韩熙载尽忠,能够直言不讳,想任用他做宰相,而韩熙载后房歌妓小妾有几十人之多,常出外舍私自侍奉实客,李煜因此责难他,降韩熙载焉右庶子,分司南都。

韩熙载斥退全部歌妓小妾,单车上路,李煜感到高兴留下他,恢复他的官位。

不久妓妾们逐渐又回来了,李煜说:“我拿你役办法了!”这年,韩熙载逝世,李煜叹息说:“我最终没能任韩熙载做宰相。”想用平章事的礼仪追赠他,询问前代有没有这样的例子?群臣回答说:“过去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于是赠韩熙载焉平章事。

韩熙载,是北海将家的儿子,最初和李谷关系好。

唐明宗时,韩熙载南奔到昊,李谷送他到正阳,饮酒尽兴告别,韩熙载对李谷说:“江南如果用我做宰相,我会长驱而入平定中原。”李谷说:“中原王朝如果用我做宰相,夺取江南就像探取口袋中的东西罢了。”到周军出征淮时,任李谷做主将,攻取淮南,而韩熙载未能有所作焉。

开宝四年,李煜派他的弟弟韩王李从善到京师朝拜,于是被扣留没有送回。

李煜亲自写奏疏请求让李从善回国,宋太祖皇帝不准许。

李煜曾怏怏不乐,忧虑国势窘困,每天和臣子们宴饮,愁思悲歌不断。

五年,李煜下令降低规格。

下诏书改称教,改中书、门下省爵左、右内史府,尚书省焉司会府,御史台为司宪府,翰林为文馆,枢密院为光政院,诸王都为国公,以尊崇朝廷。

李煜性格非常奢侈,喜好声色,又喜好佛教,高误阔论,不问政事。

六年,内史舍人潘佑上书极力论谏,李煜收捕他投入狱中,潘佑上吊而死。

七年,宋太祖皇帝派使臣诏李煜去朝廷,李煜称病不去,宋兵南征,李煜派徐铉、周惟简等人奉表朝廷请求缓兵,不答复。

八年十二月,宋兵攻克金陵。

九年,李煜被俘送到京师,宋太祖赦免了他,封李煜为连命侯,拜为左千牛卫将军。

以后的事记载在本朝国史上。

我家世代住在江南,那里的老人很多能谈当时李氏的事情,说宋太祖皇帝出师南征时,李煜派他的臣子徐铉到京师朝拜。

徐铉在江南,以名臣自负,他来到朝廷,想凭口舌保存他的国家,日夜考虑如何应对可谓详尽之至。

到他快要进见时,大臣们也先入朝请求,说徐铉博学多才善于辩论,应当对他有所准备。

末太祖笑着说:“只管去,不是你们所懂的。”第二天,徐铉在殿廷拜见,抬起头说:“李煜没有罪,陛下出师没有理由。”宋太祖慢慢召他昪殿,让他说完他的意见。

徐铉说:“李煜以小国事奉大国,就像儿子事奉父亲,没有过失,为什么受到讨伐?”他的话共计几百句。

宋太祖说:“你说父子俩成了雨家人行吗?”徐铉无法回答而退下。

唉,了不起啊,他的话多么简练!帝王的兴起,天下必定归于统一。

那些可以招徕的,就招徕他们;不能招徕的,就攻伐他们;对于僭位称帝称王的,必定扫荡平定而后作罢。

我读周世宗的征淮南诏,怪他斤斤计较以前的事情,务必要比较是非曲直作为借口,气量多么狭小!但周世宗的英雄勇武有值得人喜爱的地方,难道是替他写诏书的人的过错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