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给以前俘获的赫邈赐姓名叫狄怀惠,狙列叫列知恩,荆刺叫原知感,福郎叫服怀造,竭失记叫乙怀宥。
其余当“契丹直”的人,都赐给姓名。
二年,改赐突欲姓李,改名叫赞华。
三年,任李赞华为义成军节度使。
契丹自从阿保机时侵略消灭各国,在北方称雄。
到救援王都时,被王晏球打败,损失一万骑兵,又失去赫邈等人,都是名将,而述律氏特别想念突欲,因此多次派使臣用谦卑的语言及厚礼重金通好中原,藉此请求归还赫邈、荆刺等人,后唐往往杀了他们的使臣而不作答复。
这个时候,中原的声威几乎重振。
距幽州北面七酉里处有个榆关,束面临海,北有兔耳、覆舟山。
山势都很陡峭,沿着海的东北面,仅能过车,旁边的土地可以耕种。
唐时设置束狭石、西狭石、渌畴、米砖、长扬、黄花、紫蒙、白狼等戍镇,以此扼制契丹。
戍守的士兵常常自耕自食,只有衣服棉絮每年由幽州供给,时间长了都有田地住宅,养育子孙,把坚守当作自己的利益。
从唐末幽、蓟二州割据以来,戍守的军队废置散失,契丹因而得以出来攻陷平、营二州,而幽、蓟二州的人每年深受契丹侵犯掠夺之苦。
从涿州到幽州一百里地,人迹断绝,转运粮饷常常派兵护送,契丹常在盐沟埋下伏兵攻夺粮饷。
唐庄宗末年,趟德钧镇守幽州,在盐沟设置良乡县,又在幽州东面五十里处建城,都派兵戍守。
到攻破赫邈等人后,又在束面设置三河县。
从此幽、蓟二州的百姓,纔得以耕作放牧,而运送粮饷的道路也畅通了。
德光于是把宗室官帐西迁到揆刺泊住下,出来寇掠云、朔二州问。
唐明宗对此忧虑,任石敬瑭镇守河东,总领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抵御他们。
应顺、清泰年间,调送饿饷,使远近各地疲于奔命。
德光事奉他的母亲很恭谨,常常站在一旁侍候,国家大事必定先向她报告然后再施行。
石敬瑭反叛,后唐派张敬达等人讨伐他。
石敬瑭派使臣向德光求救。
德光告诉他的母亲说:“我曾梦见石郎召我,而他的使臣果然前来,难道不是天意吗!”他的母亲召胡人巫师询问吉凶,巫师说吉祥,于是答应。
这年九月,契丹从雁门出兵,车骑连绵几十里,快到太原时,派人对石敬瑭说:“我今天就替你破敌行吗?”石敬瑭回答说:“皇帝前来救难,关键是要成功,不在快,大军远道而来,而唐军气势很高,希望稍等一下。”使臣还没到达,而两军已经交战。
张敬达大败。
石敬瑭晚上出北门见德光,相约为父子,问道:“大军远道而来,逮战速胜,是什么原因?”德光说:“我认为如果唐兵能够把守雁门而控制各险要之地,那么事情就不可预测。
如今我的军队长驱直入而没有受到阻止,我知道必成大事。
而且我的军队人很多,难以持久,应当神速攻破他们。
这是我取胜的原因。”张敬达战败,退保晋安寨,德光包围他。
后唐派趟德钧、趟延寿救援张敬达,而趟德钧父子在团柏谷按兵不动。
德光对石敬瑭说:“我从三千里外赶来主持正义,好事要做到底。”于是在晋城南面筑坛,立石敬瑭为皇帝,亲自脱下衣帽给他披戴上,册文写道:“唉,儿子晋王,我把你看做儿子,你把我看做父亲。”不久,杨光速杀掉张敬逮向后晋投降。
晋高祖从太原进入洛阳,德光送到潞州,趟德钧、赵延寿出来投降。
德光对晋高祖说:“大事已成。
我命令大相温随你渡黄河,我也留在这里,等你进入洛阳后再北归。”临别时,握着手感叹,脱下白貂皮给晋高祖穿上,赠送二十匹好马,一千二百匹战马,告诫说:“子子孙孙永不相忘!”逭时是天颢九年。
晋高祖进入洛阳后,德光纔北归,俘虏赵德钧、趟延寿而回。
赵德钩,幽州人,焉刘守光、刘守文效力任军校,唐庄宗攻伐燕国时得到他,赐姓名叫李绍斌。
他的儿子趟延寿,原姓刘,常山人,父亲刘郡任蓓县令,刘守文攻破蓓县,赵德钧得到赵延寿并娶了他的母亲种氏,因而把趟延寿当成儿子。
赵延寿这个人,资质秀美柔顺,粗通书史,唐明宗把女儿嫁给他,称为兴平公主。
唐庄宗、唐明宗时,趟德钧镇守幽州十多年,由于赵延寿的缘故尤其受到信任。
赵延寿,唐明宗时任枢密使,罢职。
到唐废帝登位时,又任为枢密使。
晋高祖在太原起兵,唐废帝派趟延寿率兵讨伐他。
而趟德钧也请求率镇兵讨贼,唐废帝察觉他有二心,让他从飞狐出兵攻打敌人后方,而赵德钧南出昊儿,和趟延寿在西唐会师,趟延寿于是把军队交给他。
唐废帝任赵德钧为各道行营都统,赵延寿为太原南面招讨使。
赵德钧替趟延寿请求镇州节度使一职。
唐废帝发怒说:“趟德钧父子手握强兵,请求大镇,如能抒败契丹而攻破太原,即使代替我也可以。
如果忽视敌寇要挟君主,只怕是犬兔皆亡。”因而派使臣催促赵德钧等人进军。
赵德钧暗中派人通好德光,请求立自己做皇帝。
德光指着毡帐前的巨石对趟德钧的使臣说:“我已答应石郎了。
这个石头烂了,纔能改变。”德光到达潞州,囚禁赵德钧父子而离去。
德光的母亲述律氏见到他们,问道:“你们父子为什么自己请求做天子呢?”赵德钧羞惭不能回答,把田宅登记造册全部献给她。
述律氏问田宅在哪里。
回答说:“在幽州。”述律氏说:“幽州属于我了,哪用得着你献给我?”第二年,趟德钧死,德光任趟延寿为幽州节度使,封为燕王。
契丹在唐庄宗、唐明宗时已攻陷营、平二州,到扶立后晋后,又得到雁门以北幽州节度管辖区,共十六个州。
于是以幽州焉燕京,改天显十一年为会同元年,改国号叫大辽,设置百官,都依照中原的官制,参用中原人。
普高祖每次派使臣来访,上表都称臣,每年送绢三十万匹,其他珍奇实玉,下至中原饮食等物品,使臣在道路上来往不断,没有哪天没有。
德光约晋高祖不要称臣,把表改焉书,署称“儿皇帝”依照家人的礼节。
德光派中书令韩颓册封晋高祖焉英武明义皇帝。
晋高祖又派遣趟莹、冯道等人以太常卤簿奉册德光和他的母亲尊号。
整个晋高祖时代,事奉德光很恭谨。
晋高祖死,晋出帝即位,德光对他不先报告发怒,而且他又不上表,不称臣而称孙,于是多次派使臣责备后晋。
后晋的大臣都很恐惧,但景延广对契丹使臣说话,偏偏又不恭敬。
德光更加愤怒。
杨光速在青州反叛,契丹招降他。
开运元年春,德光举国南侵,分他的军队为三支:一支西出雁门,攻打并、代二州,刘知速在秀容打败他们;一支东到黄河,攻陷博州,以便接应杨光速;德光和赵延寿一支向南,攻陷贝州。
德光屯驻元城,兵锋到达黎阳。
晋出帝亲自出征,派李守贞等人东驰马家渡,打败契丹。
而德光和后晋军在黄河相拒,一个多月后,听说马家渡兵败,于是率领众军攻打后晋军,在戚城交战。
德光亲临战阵,望见晋军族帜鲜明,而兵马严整,面有畏色,对他的手下人说:“杨光速说晋的兵马已饿死一半,为什么如此强盛啊!”两军交锋后,相互死伤一半,战阵上留下的断箭头,有一寸多厚。
傍晚,德光退去,把他的军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出沧州,一部分出深州而回。
二年正月,德光又举国进犯,包围镇州,分兵攻克鼓城等九县。
杜重威守镇州,闭城不敢出来。
契丹向南掠夺邢、沼、磁三州,到达安阳河,千里之内,几乎被烧抢一空。
契丹军见到大桑树,骂道:“我知道紫披袄出自你身上,我难道能让你活吗!”把柴捆在树上将树烧毁。
这时,晋出帝患病,不能出征,派张从恩、安审琦、皇甫遇等人抵御契丹。
皇甫遇先渡漳水,遇上契丹军队,在榆林交战,几乎被契丹俘虏。
安审琦从后面赶来救援他,契丹望见烟尘飞起,说救兵到了,退去。
而张从恩畏惧胆怯,不敢追击,也带兵向南逃回黎阳。
契丹北去后,晋出帝的病稍有好转,于是下诏亲自出征,驻扎在澶州,派杜重威等人北伐。
契丹回到古北旦,听说后晋军快到了,就又率兵向南,与杜重威在阳城、卫村交战。
后晋军又饿又渴,一挖井就坏,只好绞泥土中的水汁来喝。
德光坐在奚车中,对众人呼喊说:“晋军全都在这里了,可以活捉他们,然后平定天下。”这时天刮大风,后晋军冒死攻打他们,契丹大败。
德光失去奚车,骑着一只白骆驼逃跑。
到了幽州,他的首领大将各被鞭打几百鞭,只有赵延寿免打。
这时,旱灾蝗灾并起,后晋人苦于用兵,于是派开封府军将张晖任代理供奉官问候契丹,上表称臣,以便讲和。
德光出言不逊。
但契丹自己也讨厌打仗了。
德光的母亲述律氏曾对后晋人说:“南朝的漠儿怎么纔能安睡一会呢?自古以来只听说汉人前来同蕃人和好,没听说蕃人前去同汉人和好,如果这次汉儿确实回心转意,那么我们又何必吝惜和好!”后晋也不再派使臣来,但多次写信招赵延寿。
赵延寿见后晋衰落而天下动乱,曾有意窥伺中原,而德光也曾许诺趟延寿消灭后晋拥立他。
趟延寿碍到后晋的信,假意说好话答复后晋,说身陷胡虏中想回去,约后晋出兵接应他。
而德光的将领高牟翰也诈称献瀛州向后晋投降,后晋的君臣都很欢喜。
三年七月,后晋派杜重威、李守贞、张彦泽等人出兵,接应趟延寿,军队赶到瀛州,高牟翰却留下空城离去。
后晋军到达城下,见城门都开着,疑心有伏兵,不敢进城。
派梁漠璋追上高牟翰,梁漠璋战死。
杜重威等人的军队屯驻武强。
德光听说后晋出兵,于是入侵镇州。
杜重威向西屯驻中渡,和德光隔河驻军。
德光分兵,沿着西山出现在后晋军后面,攻破乐城县,县中有骑兵一千人,都向契丹军投降。
德光每次抓到后晋人,就刺他们的脸,刺文是“奉敕不杀”放他们南归。
杜重威等人被包围粮食吃光,于是全军投降。
德光很高兴,对赵延寿说:“得到的汉儿都给你。”于是将龙凤赭红袍赐给他,让他穿上安抚后晋军,也拿赭红袍赐给杜重威。
派傅住儿监督张彦泽率骑兵两千人,先进京师。
晋出帝和太后写下降表,陈说自己的过失。
德光派解里带着他的亲笔诏书赐给晋出帝说:“孙儿不要忧虑,保证给你个吃饭的地方。”德光快要到京师,官府请求准备法驾奉迎,德光说:“我身披着镗甲戴着头盔,平定中原,太常的礼仪,没有时间管。”作罢不用。
晋出帝和太后到郊外奉迎,德光谢绝不见,说:“难道有两个天子在路上相见的吗!”四年正月丁亥初一早上,后晋的文武百官,在都城北面列队,望着晋出帝朝拜辞别,穿戴白衣纱帽等待路旁。
德光身穿镗甲头戴貂帽,在山岗上停下马,百官拜伏等待治罪。
德光从封丘门入城,登上城楼,派翻译向众人宣告说:“我也是人,不必害怕。
我原本无心到这里,不过是汉兵带我来的罢了。”于是进入晋官,宫中的嫔妃宫女迎拜他,他都不予理睬,晚上出官住在赤冈。
封晋出帝为负义侯,迁到黄龙府。
癸巳日,入居后晋宫内,让契丹兵把守各道门,门廊殿廷上都杀狗并挂上狗皮,以方术压邪。
甲午日,德光身着胡服到广政殿处理朝政。
乙末日,穿戴上中原衣帽,百官行日常参拜礼,起居依照后晋的礼俄,而毡裘胡服,胡马奚车,都罗列在官中台阶上,晋人低头不敢仰看。
二月丁巳初一,在殿廷上陈设金吾六军、殿中省仪仗、太常寺乐舞,德光头戴通天冠,身穿绛色纱袍,手持大珪处理朝政,实行大赦,改晋国为大辽国,开运四年为会同十年。
德光曾许诺赵延寿,消灭后晋后立他做皇帝,因此契丹攻打后晋,趟延寿常做先锋,抢掠所得,全部拿来奉献给德光和他的母亲述律氏。
德光已消灭后晋,却没有立趟延寿的意思,赵延寿自己不敢说,托李崧请求做皇太子。
德光说:“对燕王,我没有什么舍不得的,即使是我的皮肉,能为燕王用的,我都可以割下。
我听说皇太子是天子的儿子,燕王怎么能做皇太子?”于是命令给他升官。
翰林学士张砺拟升趟延寿焉中京留守、大丞相、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
德光要来笔,划掉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只任为中京留守、大丞相,而趟延寿以前任的枢密使、封的燕王都依旧。
又任张砺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过去篷晋的宰相和凝同任宰相。
张砺,唐明宗时的翰林学士,晋高祖在太原起兵,唐废帝派张砺督趟延寿进驻团柏谷,不久赵延寿被德光囚禁,连同张砺迁到契丹。
德光看重他的文章学问,仍任他焉翰林学士。
张砺常想回去,逃到境上,被迫他的人抓到,德光斥责他,张砺说:“我原是汉人,衣服饮食语言都和你们不同,现在想回去不成,生不如死。”德光望着他的通事直卢墓说:“我警告过你们好好对待这个人,却让他逃离,遇错在你们。”于是鞭打高唐英一百下而仍像过去那样对待张砺,德光就是如此喜爱张砺。
德光将要临朝听政,官府给趟延寿貂蝉冠,给张砺三品官衣帽,趟延寿和张砺都不愿穿戴。
而趟延寿另做王冠让自己与众不同。
张砺说:“我在上国时,后晋派冯道奉册北朝,冯道带着两顶貂冠,一顶给宰相韩延徽戴,一顶命令我戴。
现今可降低冠服等级吗!”最终还是戴着貂蝉冠上朝。
三月丙戌初一,德光穿着靴、袍,到崇元殿,百官入朝,德光非常高兴,望着手下人说:“漠家的礼仪,如此壮观。
我能在此殿坐下,鸡道不是真天子吗!”他的母亲述律氏派人带信和阿保机的明殿书诏赐给德光。
明殿,如同中原陵寝下宫的制度,国君死后,安葬毕,就在墓旁建屋,称为明殿,设置官吏管理,每年按时奉表问安,就像事奉活人一样,设置明殿学士一人负责写答复书诏,每当国家有大的庆典祭祀,学士依照先君的命令写书诏赐给国君,这种害诏常称“答复儿皇帝”等等。
德光消灭后晋后,派他的部族酋豪和通事任各州镇刺史、节度使,搜刮天下钱财犒赏军队。
契丹兵人马粮草供给不上,于是派几千骑兵分赴四野,劫掠百姓,称焉“打草谷”东西两三千里之间,百姓深受其害,远近怨声载道。
漠高祖在太原起兵,所在州镇多杀契丹守将归附后漠,德光十分恐惧。
又天气已热,于是任萧翰焉宣武军节度使。
萧翰,是契丹的大族,号称为阿钵,他的妹妹也嫁给德光,而阿钵原无姓氏,契丹称芦塑焉国舅,到要任他为节度使时,李崧焉他取姓名叫萧翰,于是开始姓萧。
德光留下萧翰镇守汴州后,就北归,带着后晋官内各部门技艺人、宫女、各军兵将几千人随行。
从黎阳渡过黄河,走到汤阴,登上愁死冈,对他的宣徽使高勋说:“我在本国,以打围吃肉为乐,自从进入中原,心中常不快乐,如能回到我的本土,死也无憾了。”高勋退下对人说:“这个胡虏快死了。”相州梁晖杀掉契丹守将,闭城拒守。
德光率兵攻破他们,城中男子无论老少都被杀掉,妇女被全部赶往北方。
后来后漠委任王继弘镇守相州,得到尸骨几十万块,修大墓安葬。
德光到达临沼,见那里井邑荒残,笑着对后晋人说:“让中原落到这步,燕王是罪魁祸首。”又望着张砺说:“你也对此出了力。”德光走到乐城,患病,死在杀胡林。
契丹人剖开他的肚腹,除掉肠胃,灌上盐,载着北去,后晋人称之焉“帝把”
永康王兀欲登位,德光的谧号叫嗣圣皇帝,称阿保机为太祖,德光为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