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www.gaola.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铸的铜钱按照荀宗文的意思依旧使用明朝制式,依旧通宝”这个提案在军政会议上被大家一致反对,说是好不容易做出来的新钱干嘛要用别家的名号,哪里有用自己的钱替别人长脸的?
看着军中这一大群愤怒的军官,荀宗文很无奈。
实际上,明末的钱荒已经非常严重了,若不是美洲白银的大量输入,明朝的经融体系已经处于崩溃边沿。中国虽大,但铜和银储量却不大,伴生矿也多,开采、提取成本极高。也因此,钱荒并非有明一朝独有现象,即便是经济繁荣的盛唐也一直为缺少铸造货币的金属。
明代中叶以后,中国商品生产和交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钱荒有增无减,对大宗交易所需的高价值交易媒介白银需求增长则更快。因铸钱铜料不敷使用,明政府不仅数次下令销毁民间铜器铸钱,南京太仆寺甚至将大内旧铜器四十七万余斤也用于铸钱,并允许将前朝旧钱投入流通。
既然前朝的铜钱都能使用,为什么不能打陈留通宝的名号呢?
再说,明朝的皇帝重利,对名号什么的倒不怎么放在心上。若是在一百年后,老百姓再敢用明钱,就算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高原也觉得可以通过这次铸钱行动确立起陈留----开封府的中原经融中心的地位,毕竟这里曾经是中国的第三大城市,具备所有的条件。
最后,陈留军政长官高原拍板。用自己地名号。
上次高原在开封得了几百门炮,如果全化了铸成铜钱,至少可以弄四万贯。他打算全部作为辅币,结合白银用于支付军人和民工的工资。
这四万贯是陈留流出去的第一批钱,因为青铜含量高,呈现出一种漂亮的青色,颇受商家追捧。又因为铜钱背面有一只飞虎,也被称为飞虎钱。
后来,江南的红铜陆续由水路运进陈留,第二批飞虎钱就变成深褐色的了。第一批飞虎钱因为只有四万贯。加上含量高,商人收了铜钱后大多化了做成私钱,存量更是极少,在后世很受收藏家追捧,经常拍出高价。
为了防止外来劣质铜钱冲击陈留市场,荀宗文出了一个补救政策:外来货币不许在陈留流通。
不过。这个政策到后来随着高原地盘的扩大。逐渐流于形势。明朝铜钱既然不许流通,我造假飞虎钱总可以吧?
好在高原库存黄金极多。加上军事行动进展顺利,财政上倒也支撑得住。
不管怎么说。一到开封府这个北中国金融中心确立,等飞虎钱完全占领北方市场后。这笔损失也逐渐被钱息的收益抹平。等到政权建立,严厉打击私钱后,这个巨大的赤字终于转绿。-----那已经上下一代人的事情了。----这算是高原给后人留下地政治遗产吧。
如此看来。高原的江山倒真如他所说是买来的。起家资本就是库房里那一百万两黄金。
上一次何长顺给高原看的是样钱,同直接流通的铜钱在形制上还是有些区别的。铜钱共分三种:样钱、母钱、子钱。
样钱就是新钱出来后给发行人看地,大多用手工雕刻而成,上面地字和花纹都非常清晰、精致。
真要到铸造货币时就得用母钱了。
铜钱的铸造工艺说起来其实很简单,最常用地就是翻砂法。这就要用着母钱了,何长顺和徒弟们又做了十六个大钱,放在砂箱里印出模子,到时候直接将铜汁倒进去就可以了。
第一锅铜汁终于出炉了,开锅的时候,高原特意将陈留行政官员都带了过去。
当听高原说要铸四万贯新钱之后,何长顺吓了一跳,说:“人手不够,我才几个徒弟,全做好,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了?再说,我们还得制兵甲和农具。”明朝万历年间,明朝几乎每年都要造一千万贯铜钱。崇祯年天下大乱,数量虽然急剧萎缩,每年却还维持着一百万贯地标准。以高原现在的量撒出去,简直就是毛毛雨,利润自然无从谈起。
“那么,你觉得还需要多少人手才够?”高原觉得人力资源不足确实是制约陈留发展地大问题。大战经年,整个开封三县城一府总人口也不过十四万。其中大部分还都是妇女和老人。
何长顺恭敬地说:“兵甲那边需要的人手不多,有个百来人就足够了,反正你现在也只五千兵,等以后兵多了再适当增加人手。但造钱却是个全靠人堆出的活,我打算再建三个小高炉,你再给我六百个青壮
“没有。”高原双手一摊“青壮都要当兵,还得种田。”
整个陈留十四岁到五十岁地男人总算也不过一万,其中有一半都当了兵,为了保证他们的战斗力,全部脱产。剩余五千几乎承包了所有的农活,还得参加预备役训练。若再抽调六百个青壮给老何,陈留其他的工作都不用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