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张老师笑道,“你拟好合同了,就拿来给我看看。”
钟奕颔首:“这当然,您放心。”
……
……
拟定合同本身只是小事。
钟奕有点无奈、有点好笑地把自己刚刚存好的基金取出来,庆幸自己没存定期。
他原本存钱,是打算从股市中抽出精力,专心去找厂房、谈买卖。
可张老师一句话,就为钟奕铺平道路。钟奕很清楚,七位数买来的机器,多半是早年国外进口,质量过硬。别说新货了,往前十几二十年,把国外报废的二手机器买回来改装、当新机器来用的厂房也多了去。
再者说,顺利的话,这笔钱,能买下的不止机器本身。经验丰富的工人、厂房未到期的租金……林林总总,杂七杂八,都能砍砍价、收入囊中。
不管怎么看,都是钟奕赚了。
这个价格,完全是基于张老师的面子。
当然,前提是钟奕这个月好好表现,把张老师的二十万化作可观收益。钟奕相信,以张老师的积蓄,二十万,仅仅是个开始。只要他表现良好,那往后,被交付到他手上的资金,会远远大于眼下的数字。
只是这和他原本的计划相比,毕竟是出了偏差。
钟奕想:船到桥头自然直,暂且走一步看一步吧。
张老师那边,能赚到钱,大概就一切好说。只是具体如何说服,还得仔细斟酌。
这都是日后的事了。
既然都是再入股市,又不用再花功夫在寻找机遇上,钟奕便快刀斩乱麻,把钱重新存入证券账户。
这一回,账上的数字加上了张老师打来的二十万,共计八十五万。
他想:人生际遇无常。
钟奕这样觉得,是带着轻松与调侃。
盛源那位惯于吃回扣的朱经理这样想,就是带着颓丧与煎熬了。
朱经理在这行待了许久,从刚入门起,就眼看着带自己的师父对着乙方循循善诱。最后一方出钱,一方出几句美言,生意谈成,大家都有得赚。
这是多正常的事儿啊。
朱经理看习惯了,后来师父高升,他接替对方的职位,也延续了对方的习惯。老合作方都是一路相处惯的,有几家颇为识趣,看朱经理新官上任,还在最初的几单上另加一成,算作庆贺。
朱经理很享受这样的“识趣”。于是投桃报李,也给对方提供了不少方便。对一些产品质量问题,只要不太过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