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风怀疑自己曾经做过杀手,是有道理的,加上小洁的证实,自己在香港出现,一定去刺杀谁了。还一副几天没吃饭的饿鬼样,难道自己被追杀?杀手也有反被追杀的时候,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哪怕你是杀手之王,也有掉脚之时,这才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
史上失败与成功的刺杀案例都很典型,王风都研究过,究竟是在哪里,跟谁研究的,或者是谁教授的,都很模糊。王风甚至还写过关于荆轲刺秦那个失败的案例的分析报告,他所总结的荆轲刺秦失败三条可以借鉴的经验,很受重视。
他开始回忆起一些细节,那个故事在记忆深处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荆轲刺秦王是国与国之间的仇恨,属于一场政治刺杀。秦王政一心想统一中原,使燕国丢了好几座城。燕国的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当人质,他偷偷地逃回燕国,一心要替燕国报仇。但他既不操练兵马,也不打算联络诸侯共同抗秦,却把燕国的命运寄托在刺客身上。他把家产全拿出来,找寻能刺秦王政的人。后来,太子丹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名叫荆轲。他把荆轲收在门下当上宾,把自己的车马给荆轲坐,自己的饭食、衣服让荆轲一起享用。荆轲当然很感激太子丹,从这时起,荆轲的命运已经被决定,刺客很多都是为了生存。
失败的原因之一,雇主太子丹的刺杀决心不够坚决。对刺杀心存幻想,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刺客身上,先要挟退还土地,不答应就刺杀,为刺杀失败埋下伏笔,可见雇主是个弱智,你靠要挟得回土地,但你有能力守护这片土地吗?显然没有,秦国可以立即毁约,继续抢回土地。荆轲拿到秦王悬赏通缉的秦将樊于期的头颅,和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荆轲以一把锋利的用毒药煮炼过的匕首,作为行刺的武器,谁只要被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会立刻气绝身死。又派了个勇士秦舞阳,做荆轲的副手。刺杀的条件终于成熟了,于是太子丹和少数宾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边送别。临行的时候,荆轲给大家唱了一首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家听了他悲壮的歌声,都伤心得流下眼泪。荆轲的决心很大,如一个死间一样,不成功便成仁。
失败的原因之二,助手秦舞阳只是一个13岁的少年,也许是古人长得都高大,13岁能长成什么样子?跟姚明一样高?现在的孩子13岁还赖在母亲怀里撒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