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亮所不知道的是,中国马品种并不差,在战国一个车马坑里面出土的马骸骨的肩高就有1。55,这还不算已经腐烂的蹄子,肩部的肌肉等等。
历史上记载的名马身高不乏有1。7以上的。就是一直到了民国初年,中国的名马还能在上海的赛马场和国外名马同场竞技,并且取胜,但是到了解放后,由于动力不足,要求马种向抵抗力强,耐粗饲的挽马发展,(竞技用马和重型挽马必须要消耗大量的粮食,体型过重的马并不受欢迎,而体力较好用途较多的中型挽马却得到了发展,铁岭挽马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母马的平均肩高1。518米56米,赛马是贵族的运动,已经把贵族完全消灭掉的新中国是不可能提供这种需求的市场的。)中国的马的品种迅速没落,再也没有好马的生存余地,而一个品种的好马想生存发展,必须有足够的数量基数(数量太少,近亲繁殖的后果是灾难性的),还的有近似的马的优良基因注入(对马的抗病能力,体形,等进行改良),否则只有灭亡一途。而张金亮所知道的那些大象一般的西洋品种马
都是近代(工业革命前后甚至更晚,荷兰温血马的改到20世纪了。)数百年一直不停的改良培育的成果。尤其是是20世纪以后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种国际性的竞技活动,大大刺激了品种马身高的增加,而并不是古代欧洲的马身高就是那么高的。
为了培育良马张金亮只挑出来8肩高在5尺3(1。59米)以上的公马作为种马保留,这些种马他是根本就不让普通人骑乘,而是专门放养在种马场,由井家的马师每天进行驯马和喂养,毕竟井家来自秦州,他们有着丰富的养马训马经验。他还从学校又找来了几个学生记录马的身高,体重,配种情况,以及每天的饲料配比等等信息,积攒经验,用来逐渐规范化科学化养殖。
其余的公马全部阉割,和母马一起,放在马场训练之用,这些马被钉上马蹄铁,配上全套的马具,他还根据以前的所见,改良了马鞍,给马鞍两侧安装了双马镫。
再做这些东西的同时,他也得到了王舒给马镫下的定单。
不过这批马也大大加重了他的经济负担,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他把种马厂强制的推给的王二,并把这些挑选出来的马命名,转让所有权,让山寨的一些富裕户分担饲养费用等办法,来弥补亏空。他的无赖做法得到了周围所有人的鄙视。要知道他给这些种马定的伙食标准每天至少3(8。1kg)豆燕麦麦的。些所有人还不能把这些马拉出养马厂,仅仅是拥有了一个名义上的所有权而已。不过一年以后,锦竹山赛马场开业,马票开始出售,这些人的嘴就合不住了。
8底,经过选拔的150名童子军正:家人的帮助下,逐渐熟悉接近马匹,为了和这些马短时间混熟,这批人甚至和马睡在了一起,就是这样,还花去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学生们才全部跨上马背,要知道,这些学生和这些马可都是互相害怕的。
当然这些人里面少不了小二,自然也少不了那个张廷威。老爷子可真不是一般的人。
如何骑马,张金亮能够教学生,可是冷兵器时代骑兵的训练、运用,他可就是外行了,不过老爷子对这种双手大撒把,只用马镫和马刺来控制马匹的方法也是一点都不熟悉,双方只能互相取长补短了。一个是宏观,一个微观,张金亮和张廷威两个人的学识,互补性到是非常的强。
9王舒再次弄过来200多匹马以后受不起这种高级待遇了,这500匹马可要比养2000个童子军贵多了。为了减少负担,山寨卫队接过去了150马,装备已经增加到120的山寨警卫巡逻队,一部分山民,也把一批不老实,胆子太小,太瘦,等等原因,被童子军淘汰下去的战马接收了过去。就连头开始参加集训的那批童子军,也先后有30人退出,其中还有2残废。
张金亮也在这段时间里面也搞了不少适合骑兵使用的武器出来,其中有长达一丈五尺的长枪(当时的骑兵用的还都是马槊,即两边带刃的长矛),弧形夹钢弯刀,棘轮上弦的枪弩,套马绳,拌马索等等。
9为了养殖马匹,张金亮命令今年所有该休耕的麦田地全部种上燕麦或者大麦。他其实是刚想起来,这两种东西,可以和小麦一起进行冬天轮作的,他们的病虫害和小麦并不一样。这样的话,山寨的粮食可以增产不少,并且可以节省大量人畜共用粮食的消耗量。
9,入,:|在下游合适的地方再修一座小型水坝,用来提水灌溉,毕竟每天的动力水都白白的流走了。再修建一个水库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这些废弃的动力水,并且还可以给那里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作坊和工厂提供动力水。
今年玉米由于及时的人工授粉,而避免了去年少结籽现象,和花生一起,获得了丰收。“明年就可以吃上玉米和花生油了。”为了明年扩大面积种植,他今年还是把所有的收获都收购上来,留成了种子。
为了帮助满手裂纹的王大妈摆脱烦琐的每天缝衣的烦恼,张金亮在冬天来临之前,还设计制造出来了手摇缝机,并开始在山寨销售。这还是他以前在工厂里面干活的时候,帮助一个修鞋的老头修理他那台手摇的缝机的时看明白里面构造的。这个东西的出现,可是解决了山寨里面劳动力不足的困惑,让好多妇女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从她们每年秋天必须为家人制作冬装的烦恼中解脱出来,投入到生产劳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