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喝着闷酒,对李儒的话颇为赞同。
李儒长叹了口气,开始唱起了词赋
昔怀秦末,楚汉对争
吕布本以为李儒是因为饮了酒,歌性大发,不唱歌就不痛快,哪知听着听着,他竟然从赋词里听出了不少东西,脸色渐渐变了。
这个辞赋讲的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事,其内容并非歌功颂德,反而另有深意。
狡兔死,走狗烹,良臣名将,共下一锅
韩信大逆不道,当杀。彭越大逆不道,当杀。还有罪臣英布
你本戴罪之身,再骁勇,又如何叛楚投汉,主不得容,等那彭越身首异处,就是你英布命丧之时
咣当一声。
吕布手上的酒杯被他失手摔在了地上。
李儒不再唱赋,掩面啜泣。
英布,汉朝的开国功臣,不仅与吕布同名,能力与遭遇也有少许重合的地方。
英布本是秦朝的罪人,骁勇善战,后来跟随项羽打天下,被刘邦策反,扭头和其他人联手一起击败项羽,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
李儒虽未明说,但任凭谁都知道他是在借古喻今。吕布这个当事人更是对号入座,把游毅想做彭越,把英布想做自己,顿生萧索之感。
至于刘邦与董卓的货不对板,被他无视了个彻底。
听闻李儒在哭,吕布也有几分想哭。
然而吕布一贯认为流泪非大丈夫之行事,便歇了这念头,让人给李儒打水净脸。
待到李儒缓过心绪,吕布倾身道
先生因何而哭
李儒回道儒之所以痛哭,非惟将军,亦是为了儒自己啊
说着,便用客观的角度将自己的功劳陈列了一遍,又道,
我虽不敢自比陈平、张良,到底也为太师立下些许汗马功劳,如今外患未定,竟被太师如此猜忌、冷落,如何不哭
第99章明日当头
听了李儒的话,吕布心下大震。
是啊,现在大业未定,董卓尚有许多用得着他们的地方,就已对他们动辄打骂、随意打压。等到天下太平的那一天,他与李儒还能有好结果吗
吕布想起董卓当初招徕他时,头戴鎏金睚眦长冠,身穿赤色虎纹战袍,威风赫赫,只一场切磋,就让他生出惺惺相惜之感。
丁原之武勇,比之我如何
不及董侯一二。
那奉先何不弃丁原而效忠于我只要你肯答应,我立即奉上金银美酒,豪宅沃田;所辖之军,任尔驱使,宝器良驹,任尔挑选。
这
以君之才,何至于在丁原帐下做一小小主簿丁原那厮,实耽误奉先耳。
吕布动摇了。
士为知己者死。有这样一个武艺高强的英雄豪杰赏识他、提携他,他还有什么好拒绝的呢
他吕布,岂会甘愿一辈子做一个不起眼的文官在一个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武夫底下过活
于是他杀了丁原,转身投靠董卓。
董卓确实如之前承诺的那样,重赏他,重用他,甚至说出视为亲子这种话。
吕布以为自己遇上了明主,可没过几个月,这份知遇之恩就被打得千疮百孔,一日日地磨碎。
或许是从董卓变得愈加自大、愈加喜怒无常开始,或许是从西凉军对并州军的排挤与董卓的偏袒、视而不见开始。
昔日太师礼贤下士,故我等尽心以报。哪知世事易变,人心易更,你看今日之太师,可有半点当初的豪爽与念旧我知吕将军惜英雄、忠良主,可你看看太师这几个月的行事,哪里称得上英雄,又哪里能称得上良主
吕布犹疑道我等为太师卖命多时,如今还能有什么别的办法
你可知这城中,明里暗里反对太师的人有多少
先生的意思是,联合这些人
秀才举义兵,十年不成。单凭这些人成不了大事,但要最快地在兵变后控制都城,没这些人不行。李儒此时十分冷静,哪还有半点动情痛哭的狼狈,事成之后,这些人未必不会视我们为眼中钉不过无妨,以如今的势态,拥兵者为王,等我们吃下城外大军,谅他们不敢多说一个字。
吕布大骇这
李儒上前附耳,在他耳边嘀咕了半晌。
吕布神色明灭不定让我再想想。
李儒弯起一道略带邪气的笑,躬身行礼若将军定下主意,可照信上的方式告知儒,儒必倾力以助将军。
吕布回以一礼,目送李儒离开。
李儒走后,吕布的一亲兵低声道将军,此事非同小可
吕布抬手示意亲兵噤声李儒这只老狐狸,看来也被董卓逼得狠了。
亲兵不敢接口。
吕布自语道无妨。目前本将军与他尚且有着一致的利益关系,不怕他使坏且看着吧。
他从腰间取下一枚玉佩丢给亲兵你去找文远张辽,让他过来陪我喝一杯。
亲兵应下。
李儒与吕布这边的动作,江遵一无所知。
事实上,江遵知道自己给董卓献上的计策是害人的伎俩,名为试反,实为逼反。可那又与他有什么关系
江遵的目的是转嫁自身危机,顺便除掉不顺眼的人,游家无不无辜,被不被灭门,他半点都不在乎。
所以,他故意模糊了因果与逻辑,又在最关键的一环里安插了自己的人。即使游毅软弱无能,被灭门了也不敢反抗,他也有办法达到目的。
只可惜,时不凑巧,不但让那两个碍事的人躲过了陷阱,还蹦出一个早不回来晚不回来的无名谋士,变相提醒董卓,让董卓想起策文的事,又把怒火迁回到他的身上,责令他早日解决士族之患。
江遵无法,只得在董卓给他准备的奢华房间里思考对策。久无头绪,在心底狠骂了罪魁祸首一通。
可恨的崔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