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了饭吃了酒,秀才当场写了名帖,青川则留下一匣子的文玩和笔墨纸砚若干。这种属于文人往来的东西,不沾铜臭,他比较容易接受。
其后青川又拜访了数人,不是瞧不上青川匠人的身份不屑与他交往的,就是已经名额给出去的。一直到一个多月后,他才再次拿到一张名额,却是赤果果的金钱交易,对方特别现实,就是拿钱换。
青川用十两银子买下了。
拿到入场券之后就是乡试了,青川虽然人在省城,但户籍还在老家,所以要回去考。他就在县里的客栈居住,谁也没有惊动,混进一堆考生里。他长得不是顶顶出色,年纪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又不爱和人来往,因此也没人注意到他。
他顺利过了初试,第八位,不上不下,和大儒原先预测得差不多。过了初试就是童生,童生不是什么正经功名,只是拥有了考秀才的资格,所以也不会大张旗鼓的跑到户籍所在地报信说今年谁谁考了童生了。
考上秀才就正式得多,头名还有贡米可以拿。
青川抓紧时间复习,把老师列出的容易考察的重点题目做了做。不知道是不是这种临时抱佛脚的效果,青川险险抓住了尾巴,以倒数第三的成绩考上了秀才。
对小地方的人来说,甭管是第几个,能考上就很不容易,所以有专门跑腿的就第一时间跑到青川户籍所在地,也就是村里去报信,一路从村口跑到姜大哥家里,说你们家那谁谁,考上秀才了,还让县老爷留下一起吃了顿饭。
姜大哥哈哈哈,骗子!
找谁骗不好?找他们家。他们家里有读书人吗?小弟人在省城摆泥人摊子呢?还能分出一个来县里考试?
从姜老太太到下头的小侄子,谁都不信,报信的本想拿点赏,谁知道遇上这样的奇葩,他还就铁了心,非要这群傻子相信不可。所以骗……啊呸,所以报信人捶着胸口发誓说真的,非要姜大哥走一趟。
乡里去一趟县里也不远,费半天功夫,姜大哥犹犹豫豫,农民的事情多,半天也是时间,有这闲工夫去县里,还不如磨一磨自己的农具。
这会儿,官方来报信的终于下来了,县里出一个秀才都是政绩,所以这个考上秀才其实还是颇受重视,会有专门人员下来报信,就跟现代考上大学一样,村里还要做个登记什么的。
官方都来人了,姜家人不信也得信了。村里人也信了,都围聚到老宅子里,问他们是什么情况,不是说在省城摆泥人摊子吗?怎么不声不响的考了一个秀才回来?秀才在省城不值什么,在乡下还是很了不起的,怎么说也是有正经功名的读书人,见官不跪的。
姜家人自己还纳闷呢,当然是一问三不知。
“怎么回事啊这是?”老太太晕晕乎乎的,家里最有钱的时候都没那么风光过呢。
“老婶儿,四儿没回来?”一个族里的亲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