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蛾历来是陪着郑老爷一起和小辈们玩耍,联诗说笑。
郑老爷也点点头,就是叹气:“我是想着他们,一辈子没娶亲没儿女,除了我这里,他们能去哪里?孤零零的……全是为了我……”
郑家老爷是这样的伤心,她一想,竟然是不好劝了。
这些老伙计都是跟着郑大龙从襄阳水师出来的,一个哨队里的人。他手下残兵败将最忠心的十几个人,三十年里死得只有这几个人了。
养父要照顾老兄弟们,她出了屋,看着叔伯们换衣裳陆续来了,老管事们倒是在笑:“二娘子什么时候成亲?”
这些人七嘴八舌特别多嘴:“皇帝家做我们的女婿吗?”
“二娘子不小了,二十了!”
“转眼就要三十了!”
她嘿嘿地笑着,嘴上可不让他们:“叔叔们现在去收养一个闺女儿,好好养着,倒是能和我作伴呢。”
他们一听让他们收养孩子,养娃娃,赶紧就溜了,叫着:“老大——”
“二娘子越来越厉害了。拿话刺我们。”
“她还小呢,”郑大龙大笑着。
她哼哼哼,忙着施礼又吩咐厨房快送席面、暖酒来暖阁,转头就去半路拦住了邓管事,他也是老伙计,果然还是邓管事好说话,一笑点头:“叫他们去我院子里住。和我做个伴儿。”说罢,他踏足暖阁就嚷着,“老爷——”
邓管事说的理由可多了。他的养女儿在泉州未婚生娃,不能上京城。他又历来不叫姘头进府等于没老婆,更需要兄弟们晚上陪着说话。
老管事们大笑着应了,郑老爷一想也对便没有抢,拍着老邓的肩,叫他赶紧坐下,席面暖酒都送了进来,他坐下还和老兄弟们笑着:“老邓的院子大得很,就在主屋边上。他平常都不在这里住。”
他一向是出府去姘头家里住。
老兄弟们都是会意,敬酒时都问邓老大在京城里是不是有新姘头了?
“哪来新的?旧的就那三个。我也懒得再找了。有两个跟过来了,有一个还在泉州城。说是她名下的铺子没卖出去。舍不得来。非要把钱弄清楚了才肯上京城。”
邓管事倒是看得开,觉得老爷瞎操心,这些老伙计是没娶亲没儿女,但要找个相好收养个孩子,怎么不行?这伙子人就是年轻时嫌麻烦不愿意费这个事,到老了活该就没人陪,压根不要担心他们。
暖阁酒席上,邓管事一面起来叫送灯来看,坐下再吃着菜,笑着说三个姘头:
“我也不知道她是不是有新相好了。明年再不上京城,应该就是另找了人了。”
小子们把二十盏桃园结义灯挂满了暖阁,立着灯架子,叫老伙计们看得心里痛快,众人酒酣耳热,齐齐又向郑老爷敬酒。热闹声中,郑归音过去东屋和张夫人说闲话儿。
张玉蛾气定神闲的,跟前有丫头、妈妈们陪着,炕前圆桌也摆了十样精致热菜都有温盘儿温着,正是一副小席面。张玉蛾边吃,边在炕几上画了一幅画。
郑二娘子一看,家里过得最辛苦的就是她自己不是?张玉蛾一口酒,一笔画,潇洒随意,神仙就是这样的日子了。
“母亲大人在画什么?”
画的却是风俗画,算是年轻时她和郑大龙的过往。
张玉蛾笑看继女儿:“你还没用饭罢?不用理会我们了。哪里不会照顾自己?”郑归音却只顾看画,她早记得郑大龙是水师小卒,听人说起,当年他是在明州城城外二十里的关帝破庙里赁了一间屋子,闲下来就是呼朋引伴,一屋子兄弟热闹。
张玉蛾那时从县衙后宅告假,出门来见他,都没地方落脚。
“我在屋子外面站站,就只能走了。”张玉蛾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