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中国自古就有非常成熟的操队条令。春秋时就有以战车为基础的方阵运用的记述,三国时也有八卦阵、长蛇阵等等阵型的记载。
1927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汉墓竹简《孙膑兵法》一书,孙膑的“十阵”中包括:方阵,中间兵少,四周兵多,将帅指挥位置靠后的阵式:圆阵,一种以辎重居中的特殊的方阵;疏阵,队列稀疏的阵式;数阵,队列密集的阵式;锥形之阵,前尖如锥的阵式;雁形之阵,横列展开的阵式;钩形之阵,左右两翼弯曲如钩的阵式;玄襄之阵,多设旗帜,变化莫测的疑阵;以及火阵、水阵等等。在这些阵式中,虽有其不同的用途,也有其变换的要求,但基本的阵法是方阵,即所谓“方阵者,变阵之始也”。
《武备志》用了16卷的篇幅论述了队列及其训练。其中论述的“讲武、教例、教旗、习勒、进止常法、教法、教条、日阅读、教驽法”等都详细讲述了队列或阵式的训练方法。如“讲武”,在唐、宋时期,每年仲冬之间,都要在京都外讲习武事,有时皇帝要亲自观看,其内容有:跪、起、行进、停止、整队、变换阵法、返营等;“教例”,即列队的顺序、人员分工及各种教令,把军人“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前而却之,散而聚之”等动作列入日常教习的内容。
在明朝,戚继光为了更加有效的打击倭寇,加上火器的运用越来越多,便发明了“鸳鸯阵”,成为将倭寇驱赶出去的有效战术。这些也都记载在他著述的《纪效新书》、《练兵纪实》等论著当中。
虽然没有现代军校可以学习,但陆炎他们完全可以学习这些中国古代的军事智慧。
然而,现在做不到。早在几十年前,乾隆皇帝就下令将这些中国古代的军事论著全部禁毁。
陆炎想要进一步学习行军作战的基础知识,能跟谁学呢?总不能跟海兰察、德楞泰、额勒登保这些满人去学吧?你就算想学,他们也不会教你啊.....
好在,陆炎一门心思要将自己的军队打造成当下最为现代化的军队,面前就有菲利普这样的现成老师可以学。
他们便从最初的队列训练一部部的开始练起。
在京城,菲利普带着蔡昌永和陈宏义便练习过基础的队列行进。可那时只有寥寥数人,练起来并没有多大意思。
这次陆炎从后方调来了五十人,让菲利普一起带着操练。
这五十人都是陆炎在台湾山寨中带过来的弟兄,本来受的是蔡昌永的训练。可蔡昌永用的都是自己祖上传下来的明朝武将的训练方式,这些弟兄也被训练成了明朝军队的作战方式。
在明朝,戚继光虽然将自己的练兵法都记录在了书中,可毕竟人都还是有私心的,书中的记载并没有完完全全记录他自己的练兵心得,就好像武侠小说当中光有招式而没有心法,使用起来总是感觉差了那么一口气。
蔡昌永训练出来的部队,在陆炎看来总感觉差了那么一口气。
而陆炎现在强调的队列训练,便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士兵们的纪律。在职业军人心目中,队列训练是将普通老百姓转变成军人的唯一方法和途径。
这一日,天气稍稍放晴,陆炎便和菲利普带着五十多人,从军营中走出,找了一处相对干燥的地方,开始喊起了“一二一”的口令,让这些人开始了基础队列训练。
在京城,最开始是蔡昌永他们几个进行了训练,现在扩大到了五十人。接下来,便要扩大到五百人,五千人,五万人。
陆炎看着逐渐成型的队列训练,心中相信只要经过现代化的改造,自己打造出的军队就一定能战胜身边这些八旗兵。
偏偏这时,德楞泰和额勒登保跑来找茬了。
他们见陆炎一大早带着几十人呼啦啦的从军营中出去,便好奇这家伙想干什么。
德、额二人带人爬上陆炎所在的小山坡。
两人开始一唱一和。
德楞泰说:“哎,额大人?你们瓜尔佳氏,听说祖上一直随着太祖征战对吧?”
额勒登保马上会意,便也说道:“对啊。我们祖上可是跟随太祖参加过萨尔浒之战的啊!”
德楞泰说:“是嘛?那你祖上当时可一定杀了不少汉狗吧,哈哈哈!”
额勒登保说:“嗨,跟你们蒙古人祖上比,那可就差远了啊!”
陆炎听到这两人不干不净地说着这些话,猛地转过头来,怒目直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