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普天之下我主沉浮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八十七章 全民政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这个舆论监督听着耳熟,不过那是对现代人说的。现代的新闻业发达,具备舆论监督的条件,在当下这个状况下你怎么监督?”

“当下虽然没有记者,但是有具备记者功能的官员哪!”

“谁?”卓尚君好奇地问道。

“御史,也就是俗称的言官!他们负责收集各地的民情并专折向皇帝汇报。我可以改成让他们向全国汇报。他们的专折变为邸报,在全国发放,这个邸报就是新闻报纸。”

他喝了一口酒,继续说:“一直以来,天顺的御史不过是摆设,成为了各类党羽只见攻杵的工具。而且这些人全部集中在京城,寻常都不外出。我的办法是,设立御史局,并在每个州县设置御史处,他们直属御史局,而御史局直接向议政处首脑负责。”

“这便是你的舆论监督?把御史变成了官方的记者?可是你我都知道,舆论监督最重要的便是独立性,不从属于任何党派和政治力量。这些官方的记者即便只对皇帝负责,他们也是拿着皇家饭碗的人,你难保他们为了顾及当权者的脸面不会受到朝廷的压力,做出有失偏颇的报道。”卓尚君考虑的比较细致。

蒋南平微笑着,夹起一筷子菜吃了一口,又夹起一筷子慢慢地嚼着。等到美味佳肴都进了肚子,他才慢条斯理地说:“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我何尝不知道官媒的利弊。可是别忘了,这里是三百多年前的中国,新闻媒体都还没有发芽破土,更无论谈什么新闻媒体的独立性了。”

卓尚君注意到他的神态,问:“看这样子你倒是胸有成竹了?”

蒋南平笑道:“我巴不得出几件御史隐瞒不报的事情,这样我就有机会抓住他们开刀,在地方上设立新闻处。这种新闻处由各地乡绅出资建立,当地的名士负责管理,和官府无关,报道各地的民情。到时候他们报道的情况和御史局

的邸报进行比较,真实情况一目了然。这不就形成了新闻媒体的互相监督吗?”

“可万一这帮官媒谨小慎微,不出事怎么办?”

“放心吧,在中国这种官本位的社会里,隐瞒不报的事情多得很。我不怕它不出事,就怕它出得多了,我应付不了呢!”蒋南平站起来走了两步,拿起书案上笔架上的一只毛笔欣赏了一会儿又说,“实话跟你说。这样的新闻处我已经暗地里筹备了数十个,个个都在待机而动。等着吧,不出半年,天顺朝的新闻媒体将会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那么,”卓尚君追问道,“你说的民众监督是怎么回事?”

“这涉及到民众的知情权!也就是说,官府的每一项政令行为都要通过邸报或者地方新闻处的报纸告知所有民众。”

“这有什么用?”卓尚君笑道,“政令都实施了,老百姓不过是看客,能够翻起多大的浪来?”

“这就是普法教育的好处了。”蒋南平信心十足地说道,“我已经在金阳县设立了一个普法试点,目的就是让民众了解天顺法律的条例。他们懂得了了条例,就知道如何运用条例去维护自己的利益。”

“在当代社会里,民告官都很困难,我倒想听听,你的天顺朝百姓能够怎么样运用法律来告倒官府。”

“很简单,只要他对法律条文熟悉就行了。”蒋南平说,“比如今年朝廷要在徐州加赋,而徐州附近的广平刚刚经历过和契陵的大战,徐州百姓就可以援引天顺法律条例,大战之地,三年之内不得增加赋税。”

“你们朝廷会在乎这些老百姓的呼声吗?”

“不在乎不要紧。百姓可以上诉到户部,由户部交议政处议处。这就是说,老百姓无论怎样都可以进行上诉,只要上诉朝廷必须受理。那么朝廷也就无法忽视老百姓的呼声了?”

卓尚君想了一会儿,说:“你们天顺好像有个蛮奇葩的规定,民告官无论输赢都要挨二十板子。光凭这一点,我看谁敢告官府。”

蒋南平却哈哈大笑起来:“关于这一点,石晓明提出了一个破解漏洞的办法。当然那不是长久之计。我的想法是,板子可以打,因为天顺律法是他们的太祖皇帝制定的,短时间内改动起来我怕触犯众怒。我有个缓兵之计,板子可以打,不过什么时候打就由我说了算了。民告官的官司,输赢与否,板子都可以无限期延后执行。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只要一拖下去,就没人记得去做了。”

“还有一个问题,这么繁琐的律法条文,你怎么能指望老百姓一条条的记住?”

“当然不必让老百姓全部记住。熟背条文那是律政局的事。”

“律政局?听起来好熟!”卓尚君笑着说,“从港剧里借鉴的吧。”

蒋南平道:“名字可以借鉴,具体功能还是我说了算。说到底,律政局就是帮人打官司的地方,受理人可以是官府,也可以是百姓。至于对老百姓的普法教育嘛,从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地方开始。只要和他们的利益相关,比如土地、财产之类,他们一定比我们记得还要滚瓜烂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