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有限,李恩你还是负责后勤和监督。记住,一定要确保质量,尽快把产量提上去。一个月,朕要看到至少一万五千支合格的火绳枪。巨型佛郎机至少一百门,各式小炮多多益善。”
“小的遵旨!”李恩斩钉截铁道。
“高提辖!”
“臣在。”
“海战即将爆发,卿要尽早完成火炮上船的研制。一个月之内,朕要看到实物,并且是可以作战的实物。船小的可以先在船头安装小号的佛郎机。高卿可有疑虑?”赵昺对着高潜问道。
“回陛下,火炮架设在船舷两侧并不难,臣经过测试,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难的是把火炮放置在甲板上。”高潜道。
“船舷炮这种设计终究是不适合于追逐战的,未来,甲板炮才是主流。高卿对于甲板炮有何想法?”赵昺问道。
最早军舰上的火炮都是设置在船舷两侧的,即便是到了十九世纪中期,这样的战船在世界范围内依然比比皆是。
“回陛下,此事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哦,卿家可有办法?”赵昺眉头一皱,不可思议地问道。
“臣已经把可以旋转的炮塔做出来了,只不过目前还只是一个测试品。”
“臣先在甲板上面搭建一个防护罩,然后在其下面布置一个正圆形轨道,四周一圈设置有挡板,人力推动底部轮子,带动整个炮车便可以做周角旋转。”高潜说道。
其实高潜所说的并不能称得上炮塔,最多只能是个加装了防护罩的露炮台。
即便到了铁甲舰时代的初期,大多数的舰载炮也只是加了一个防护罩,看上去包裹的严严实实,其实这都不是炮塔。
(早期的铁甲舰都是在木头船上包一层钢板。)
这些都是把可旋转的岸防炮台从地面上搬到战船上罢了。
真正的炮塔好比一座小冰山,炮塔更是从甲板一直贯穿于船舱的,裸露在甲板上面的只是一小部分。
炮塔里面至少要有一个类似于“电梯”的通道,连接至下层船舱,可以往炮塔上运送弹药等等。
真正的炮塔,其大部分都设置在船体以内,绝对不是一个能旋转的火炮,然后加个防护罩那么简单的事情。
按照高潜所说的,顶多属于炮盾炮。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先在甲板上搭个窝棚,也就是高潜说的防护罩,而这个窝棚就像一把大型的“雨伞”一样矗立在甲板上。
这个“窝棚”是不能移动,更不能旋转。
能旋转的只是防护罩下面的炮台。
至于说高潜所说的周围设置的挡板,可以理解为炮盾罢了。
在防护罩下面再铺上一层“甲板”,然后把炮车放在这一层“甲板”上,再利用稍微上翘的直线轨道抵消后坐力。
这便是一套加了防护罩的旋转盾炮。
防护罩、挡板可以有效的保护炮兵。
虽然和真正意义上的炮塔相去甚远,但即便如此,那也是跨时代,而且是跨越了数百年的产物。
对于高潜能想到这一步,赵昺已经相当满意了。
“高卿,如此巨大的炮塔所占面积必然不小,会不会影响到船帆?”
毕竟在这个风帆战船的时代,在没有蒸汽机作为动力的情况下,战船上面的桅杆、风帆其实都已经占据了大量的甲板位置。
而且甲板上也没有太多的地方搞船头火炮,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还是以船舷火炮为主的。
包括明朝郑成功的船队也是船舷炮,只不过火炮的数量比较多。
佛郎机炮的后坐力要远远小于滑膛炮。
在前装滑膛炮都还没有研制成功的前提下,一切都是不可知的。
“高卿,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甲板炮的事情可以先缓一缓。先想办法把巨型佛郎机炮放在船舷两侧吧。”
“臣明白,臣会先行改造一部分战船,以便应对鞑子的入寇。”
高潜自然也明白旋转炮台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必然需要反复的检验,以便发现各种潜在的问题。
“高卿,倘若琼州发生海战,蒙元以纵火船攻击我朝水师当如何处置?”
海战,火攻为上。
十六世纪末,西班牙和英国打了一场大海战,英国纵火船大显神威,“无敌舰队”便在这一战中覆灭。
但纵火船最大的一个缺点是不能在混战中使用。
即便如此,对于鞑子的纵火船也不能不防,哪怕蒙元用十艘纵火船烧掉大宋一艘大船,对于大宋来说那也是血亏的存在。
“回陛下,船皆为木质,所以水战最怕火攻。可在船上涂抹湿泥,船舷吊起大量水桶,并辅助以小船拦截,或者用长竹竿抵挡等办法阻止鞑子的纵火船靠近,若此,我船无忧。”
历史上发生在祥兴二年初的崖山海战,宋朝水师也正是采用这种办法,令蒙元火攻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