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自从前朝开始,很多时候都是朝廷用来敛财的工具,每每财政吃紧,便会允许花钱捐监生,另外,三品以上的官员就有一个荫生的名额,全国这么大,三品以上的官员说多不算多,说少也很是不少,因此,国子监里面权贵子弟也很多,这里面,有大半的人都是跑过来镀层金的,谁有心思静下心来读书科举啊!另一部分就是像王仁一样被各地遴选上来的贡生了,这些都是少年英杰,多半出身寒门或是书香之家,这些才是国子监的精华,十有八九都能在乡试中取得名次的。
王仁在里面实在有些尴尬,按照家世,他应该跟一干勋贵子弟比较亲近,但是事实上,他觉得还是跟那些贡生比较有共同语言。好在他年纪还小,对于风月之事可以当做不知道,那些所谓的世交也不会勉强他,最多口头上调笑几句。王仁是个会做人的,哪怕是觉得那些世交多半不学无术,但是无论口头还是举止绝不授人于柄,跟他们关系还算不错。毕竟,那些勋贵能够存在至今,且不像贾家那样只剩下两个袭爵的官职还算上得了台面,一般在朝中都还有些面子,能够得到荫生的名额,足以说明这些人即使不是家族最看重的,也是家中得宠的,将来自有前程,哪怕他们不从文从武呢,交好总比交恶强。
不过,跟那些贡生,王仁也很难跟他们打成一片。刚刚知道自己穿越的时候,他也曾经yy过自己像某点小说里的男主一样,能够王八之气大放,什么人都尽皆俯首。但事实上,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些贡生虽说没几个出身贫寒的,但是有钱的也不多,你能指望一个一年零花钱都不到王仁一个月月钱多的人跟王仁有多少共同的兴趣爱好吗?贫富差距很显然阻碍了他们的进一步交流,另一点,哪怕那些贡生都是少年才子呢,但是他们平均年龄要比王仁大十岁还要多,实在是玩不到一块去。
让王仁比较满意的是,国子监的老师却都是饱学之辈,王仁之前固然占了有个成熟的灵魂的便宜,但是大抵现代人多半有这样的毛病,就是基础不厚,根基不实,略显浮躁,一开始或许不会被人看出来,但是再往后,即使不是致命伤,也会影响到科举的成绩,而陈景荣对王仁的教育偏重的乃是书中的理念,对于死记硬背并不推崇,而国子监的课程却很好地弥补了王仁的缺点,让王仁能够提前发现自己的毛病,及时纠正过来。
如今已经过了诗词最巅峰的时候,八股文已经到了极为成熟的阶段。他可不敢相信,自己能够凭借着后世的对古文肤浅的认知,如同穿越小说里说的那般,从那群从小浸淫在八股文中的人中脱颖而出,谁也别拿别人当傻子。
王仁的变化自然被陈景荣发现了,他对此嘴上没说什么,不过心里也是颇为欣慰,哪怕王仁将来的目标是要做权臣呢,一开始也是要通过科举在翰林院厮混的,若是学问不足,如何能够服人呢?不过陈景荣表达欣慰的方式就是变本加厉地让王仁破题作文,又在那里嫌弃王仁写的字匠气太重,毫无风骨,让王仁每日里悬腕练字!亏得王仁内里已经是成年人,这么些年以来,因为身处书中世界,一直有着危机感,因此,哪怕孙夫人心疼着整日里说王仁瘦了瘦了,张罗着要给王仁进补,王仁还是坚持了下来。